重慶特產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奉節臍橙,艷麗橙紅而果大,圓滑細膩的肌膚透露著金色的光澤,脆嫩的肉質入口而化渣,堪稱臍橙之王。它擁有三峽河谷長日照,接近積雪線下的斜坡逆溫層,金錢難買的中等空氣相對濕度,以及富含鉀硒元素的土地等生態優勢,受益于天然獨特的氣候條件,以其“果形端正、顏色橙紅”的形態和“營養豐富、酸甜適度、脆嫩化渣、橙香味濃”的獨特風味,享譽中外,深受世人喜愛。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土雞中小體型,羽毛黑色,頸羽、翅羽、尾羽泛孔雀綠色,鳳頭,紅色單冠,青腳,尾羽上翹;皮膚、肌肉白色。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黔江羊肚菌,菌蓋長圓錐體,棱紋縱橫分明,呈灰褐色;菌體中空,菌肉厚實,菌柄米白色;菌香濃郁,久煮不爛,嚼勁十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黔江桑蠶繭繭色潔白,色澤均勻,繭形勻整,縮皺勻淺,繭衣蓬松,繭層厚實。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川方竹筍莖?。?-5cm),略呈方形、有四棱,淡黃色、有光澤,肉質豐厚、質地嫩脆、細膩化渣、清香鮮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放牛坪梨果實近圓形或圓錐形,果形端正,果皮黃褐色或黃綠色,果心小,果肉白色,肉質脆嫩化渣,石細胞少,汁多味濃,酸甜爽口,微具香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黃花梨:果實較大、近圓球形,果皮薄、黃褐色。果肉白色、石細胞少、汁多、酥脆、味濃。果心小。 黃冠梨:果實較大、橢圓形,果皮光滑、淺綠色。果肉白色、細嫩、松脆、汁多、味甜。果心小。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巴南烏皮櫻桃屬于中國櫻桃中的地方品種。果實近圓球形、中等大,平均單果重3.5g,最大6g。果皮紫紅色,果肉淡黃色,離核,細嫩爽口,甜度高,有香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涪陵榨菜有全形、絲、片、丁、粒、醬狀等;金黃色,表面發亮有光澤;香氣濃郁無異味;口感適中、咸味較淡;質地脆嫩。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梁平紅羽土雞”主要分布在重慶市梁平縣境內的東山城南槽和西山百里槽(竹山、屏錦、聚奎、袁驛、明達、梁山、蟠龍、福祿等鎮),其公母羽毛大部分皆為紅色而得名?!傲浩郊t羽土雞”在梁平縣當地素被人民稱為“藥雞”,是珍貴的肉蛋兼用型土雞品種,也是寶貴的稀有珍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墊江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墊江牡丹源于天然,藏于深山,自古就是種植和出口丹皮的基地,素有“丹皮之鄉”的美譽,墊江丹皮,在重慶直轄前稱之為“川丹皮”,與著名的安徽“鳳丹”齊名,是牡丹的干燥根皮,墊江丹皮質量上乘,是優質的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抗炎、抗腫瘤、降血糖等功效和作用。1962年,原國家商業部召集專家對全國各地所產丹皮進行質量鑒定評比,墊江丹皮以高含量、高品質的牡丹酚獲得質量最佳稱號,并確定以墊江為全國粉丹良種基地。墊江縣編著的《華夏牡丹花?!份d:重慶墊江太平的牡丹花是明月山區的野生植物,有兩千多年藥用種植歷史,從西漢元帝年間開始,墊江就有了種植牡丹的歷史,迄今已3000余年,早于全國其他地區的牡丹種植。因此,墊江牡丹又被譽為華夏牡丹之源。墊江牡丹屬于山水牡丹,產區與山水石樹嵐的天然有機結合,集特殊的觀賞價值與藥用價值于一體,被譽為“華夏一絕”、“國色天香”、“華中之王”的美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墊江白柚是我國柚類栽培優良品種之一。是墊江的名、特、優果品,于1830年從黃沙鄉黃沙村曾家灣實生柚中選出,它以果大色艷、汁多味濃、脆嫩化渣、甜酸適度、品質優良而聞名全國,有170多年的栽培歷史。1951年墊江縣政府代表墊江人民為感謝黨的恩情,曾選送100個柚子給毛主席及黨中央領導品嘗,中央辦公廳回函:柚子收到,很好!望大力發展,請今后不要送來。197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對全國柚類進行了鑒評,墊江白柚名列前茅。1986年墊江白柚榮獲四川省優質果品稱號,1989年,1994年連續兩屆被農業部評為優質果品,1995年榮獲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優質農產品金獎。1997年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為“白由王”商標,1998年榮獲重慶市名牌果品稱號,2001年獲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重慶市名牌農產品稱號,深受消費者青睞。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合川桃片,是一種由糯米、核桃、面粉、白糖等制成的片狀糕點,其形為薄片,色澤潔白,散如展卷,卷裹不斷,點火即燃,入口化渣,軟糯滋潤,細膩香甜,兼核桃、玫瑰清香,清新爽口。山水秀麗的合川孕育了繁盛的文化,釣魚城的輝煌歷史令人嘆服,而桃片的美味則讓人垂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銅梁蓮藕藕體粗圓,表面光滑、黃白、無銹斑,肉質緊實、潔白,藕斷少絲;生食脆甜,炒食脆嫩,燉食湯清鮮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所在區域:重慶 重慶市 巫山縣 開州區 云安鎮 巴陽鎮 故陵鎮 紅獅鎮 雙土鎮 清水土家族鄉 巫溪縣 寧廠鎮 上壩鄉 上磺鎮 古路鎮 徐家鎮 下堡鎮 烏龍鄉 花臺鄉 蘭英鄉 中梁鄉 天元鄉 巫峽鎮 廟宇鎮 大昌鎮 官陽鎮 騾坪鎮 抱龍鎮 兩坪鄉 曲尺鄉 建平鄉 平河鄉 當陽鄉 培石鄉 篤坪鄉 奉節縣 白帝鎮 汾河鎮 康樂鎮 大樹鎮 竹園鎮 朱衣鎮 甲高鎮 萬州區 石崗鄉 康坪鄉 鶴峰鄉 馮坪鄉 長安土家族鄉 龍橋土家族鄉 云霧土家族鄉 云陽縣 大進鎮 鐵橋鎮 岳溪鎮 南門鎮 河堰鎮 和謙鎮 九龍山鎮 竹溪鎮 敦好鎮 五通鄉 紫水鄉 三匯口鄉 城廂鎮 鳳凰鎮 文峰鎮 白鹿鎮 尖山鎮 勝利鄉 大河鄉 福田鎮 龍溪鎮 雙龍鎮 官渡鎮 銅鼓鎮 大溪鄉 金坪鄉 三溪鄉 高梁鎮 草堂鎮 公平鎮 興隆鎮 青龍鎮 新民鎮 巖灣鄉 平安鄉 紅土鄉 鳳鳴鎮 南溪鎮 江口鎮 高陽鎮 平安鎮 高峰鎮 響水鎮 武陵鎮 天城鎮 分水鎮 長嶺鎮 新田鎮 走馬鎮 羅田鎮 長灘鎮 太安鎮 白土鎮 郭村鎮 溪口鄉 長坪鄉 燕山鄉 梨樹鄉 趙家街道 譚家鎮 天和鎮 巫山鎮 龍沙鎮 義和鎮 鳳凰鎮 走馬鎮 龍沙鎮 后山鎮 茨竹鄉 古路鎮 棲霞鎮 蔈草鎮 堰坪鎮 耀靈鎮 魚復街道 夔門街道 人和街道 峰靈鎮 通城鎮 蒲蓮鎮 紅池壩鎮 興隆鎮 縣 興隆鎮 雙龍鎮 官渡鎮 臨江鎮 興隆鎮 大溪鄉 新民鎮 太安鎮 高峰鎮 銅鼓鎮 文峰街道 豐樂街道 白鶴街道 大德鎮 金峰鎮 溫泉鎮 郭家鎮 白橋鎮 中和鎮 義和鎮 臨江鎮 南雅鎮 長沙鎮 渠口鎮 麻柳鄉 江口鎮 雙龍鎮 人和街道 盤龍街道 雙龍鎮 大陽鎮 永安街道 安坪鎮 五馬鎮 青蓮鎮 塘坊鎮 朝陽鎮 鐘鼓樓街道 田壩鎮 菱角鎮 五橋街道 新鄉鎮 孫家鎮 瀼渡鎮 甘寧鎮 熊家鎮 李河鎮 余家鎮 彈子鎮 銅鼓鎮 龍駒鎮 太龍鎮 平安鎮 柱山鄉 新田鎮 龍溪鎮 普子鄉 地寶土家族鄉 恒合土家族鄉 九池鄉 潼南區 榮昌區 武隆區 豐都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涪陵區 墊江縣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渝北區 長壽區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合川區 永川區 南川區
巫山脆李果形端正,近圓形,縫合線明顯,離核,果面特有的白色粉層明顯,平均單果重35g,整齊度好。果皮綠色或黃綠色,果肉淺黃色。肉質脆嫩,汁多味香,酸甜適度。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所在區域:重慶 重慶市 涪陵區 栗子鄉 武隆區 豐都縣 虎威鎮 社壇鎮 樹人鎮 十直鎮 墊江縣 興義鎮 雙路鎮 江池鎮 周嘉鎮 包鸞鎮 普順鎮 湛普鎮 南天湖鎮 五洞鎮 長壽區 澄溪鎮 鶴游鎮 坪山鎮 南川區 硯臺鎮 縣 龍潭鎮 新市街道 雙龍鎮 龍河鎮 云臺鎮 白沙鎮 同樂鄉 南城街道 雙龍鎮 白沙鎮 楠竹山鎮 民主鎮 南城街道 新民鎮 新民鎮 沙坪鎮 永安鎮 高安鎮 高峰鎮 長壽湖鎮 沙河鄉 石堰鎮 葛蘭鎮 大石鄉 義和鎮 火爐鎮 鴨江鎮 滄溝鄉 白馬鎮 長壩鎮 平橋鎮 廟埡鄉 三元鎮 白云鄉 董家鎮 云集鎮 名山街道 高家鎮 龍孔鎮 雙龍鎮 永平鎮 三溪鎮 鳴玉鎮 龍河鎮 黃沙鎮 太平場鎮 長龍鎮 雙龍鎮 福壽鎮 青龍鄉 高峰鎮 冷水關鎮 中橋鄉 峰巖鄉 江北街道 江東街道 龍橋街道 馬武鎮 馬鞍街道 青羊鎮 清溪鎮 龍潭鎮 義和鎮 荔枝街道 李渡街道 白濤街道 南沱鎮 百勝鎮 珍溪鎮 焦石鎮 藺市鎮 馬武鎮 新妙鎮 石沱鎮 羅云鄉 海棠鎮 三合街道 大順鄉 保合鎮 增福鄉 興龍鎮 石溪鎮 仁沙鎮 曹回鎮 杠家鎮 包家鎮 白家鎮 裴興鎮 竹山鎮 奉節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開州區 梁平區 巫山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江津區 萬州區 銅梁區 云陽縣
涪陵青菜頭,是重慶市涪陵區的著名特產,涪陵青菜頭具有肉質肥厚、嫩脆少筋、品質優良、營養物質豐富等特點。它不僅是加工成品涪陵榨菜的優質原料,而且是營養豐富的特色時鮮蔬菜,無論以煮、炒、腌、泡等方式調制食用均鮮香可口,深受各地老百姓喜愛。單個青菜頭質量達250克以上,青菜頭呈近圓球形、扁圓球形或紡錘形,無長形和畸形,不帶短縮莖、苔莖及葉柄。表皮淺綠,肉質白而肥厚,質地嫩脆??招穆狮Q5%。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土家風情,康養石柱;三十萬畝生態辣椒,火辣、味香、油重、飽滿,純綠色食品……山水重慶,石柱辣椒。石柱辣椒顏色鮮艷,光澤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濃,果實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石柱辣椒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通過不懈努力,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產縣,成為在全國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 "大產業"。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枳殼是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又名川枳殼、江枳殼,是重慶地區的道地藥材,主要用于治療婦科疾病。銅梁枳殼氣清香,汁胞味苦而后酸,富含揮發油、黃酮類成分,藥用價值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秀山地處武陵山腹地,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具備茶葉生長所需的土壤、氣溫等自然條件。秀山茶葉具有勻度適中、葉香高、味純、耐泡、無污染的內在品質,其茶湯晶瑩、清香持久、味醇鮮爽,富含人體所需的硒、鋅等20多種微量元素。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彭水蘇麻學名紫蘇,武陵山脈原生栽培種。紫蘇是衛生部首首批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60個物種之一,武陵山脈一帶稱之“蘇麻”,因幼苗葉背和未成熟前籽粒呈紫色,故有“紫蘇麻”之稱。適宜海拔400-1000米的沙壤、黃壤、砂礫地等多種土質。幼苗長勢強,幼苗期葉底紫紅色。葉唇形復葉,葉緣鋸齒狀,香氣馥郁。成熟期株高1.5~2.0米,花萼白蕊淺紫色。籽實圓形棕褐色,少部分表皮有紋理,泛灰黑色或棕褐色。生長期不低于240天,蘇子咀嚼有核桃沁潤香。歷史上有詩人對其描述:“條干并節,大葉繁枝,蓊茸紛披,凌群獨秀”。在《唐六典.膳部郎中》列為一品俸祿的貢品,<新唐書.長孫無忌傳>的記錄被貶到彭水(唐代稱黔州)記錄“蘇一合”的食料配給?!杜硭缱逋良易遄灾慰h民族宗教志》p208記錄1976年治愈肝硬化患者趙良成(彭水縣普子區糧站書記)的獻身革命事業,得助于彭水蘇麻治愈病患的故事。 武陵山脈大量民間生存記錄和口碑相傳彭水蘇麻的藥食價值,延續到現代對這一種種質資源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內在深刻意義。彭水土家族和苗族保留春節食用蘇麻餡料湯圓,是對這一種質資源遺產傳承的特殊保護方式,預示著健康和長壽。不自覺中遵循天之道——補不足而損有余的樸素唯物主義(內陸缺乏深海魚油對人體大腦能量的補充,但賦予了植物黃金紫蘇代替其健腦的地位)。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萬州羅田大米栽培歷史悠久,西漢即有大規模種植。據清朝乾隆年《萬縣志》記載:”萬州羅田古鎮出好米,其米粒青如玉、晶瑩剔透、味濃米香…….”等特點。80年代初期,羅田鎮開始推廣雜交水稻,產量、品質成直線上升,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重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專題研究部署了打造“萬州羅田大米”產業發展工作,強力推進“萬州羅田大米”的品牌建設。2011年獲第十屆中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優質產品稱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川蓮藕表面光滑、硬實;藕體呈圓筒形,表皮黃白色,色澤均勻一致:藕肉潔白、肉厚、質脆、水分多、富甜味,可生食。它的營養豐富,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每100g鮮藕中含干物質5g,粗蛋白質1.19g,淀粉7g,淀粉含量比常規蓮藕高出2-3倍。炒食粉脆,燉湯易粉;還可以加工成藕粉,常作病后滋補品;蓮子為滋補食品。藕節、蓮子、荷葉皆入藥。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云陽位于渝東北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柑橘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曾盛產柑橘,民國《云陽縣志》中有“地故產橘,漢世當極饒益,故為置官,今久衰竭……”的記載。1949~2000年,柑橘生產經歷了副業、特產和量產階段,柑橘收入僅次于糧食和生豬,位居第三。近年來,通過柑橘標準化種植的推行,云陽紅橙在全縣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年投產量達到1萬噸,該品種發展規模與產量位于重慶市第一。云陽紅橙種植規模不斷壯大,獨特的品質和良好市場競爭力漸已形成。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羅盤山豬形成歷史悠久。據1993年版《潼南縣畜牧志》記載:“羅盤山豬,在民國初年就廣為存在”,起源于本地黑豬?!傲_盤山豬耐粗飼,當地群眾喜用生姜莖葉作飼料,食欲旺盛,抗病力強,適宜吊架子飼養方式”,當地農民長期種植生姜和甘薯,糧食較少,養豬主要用生姜葉和甘薯藤,很少用糧食,“紅苕既作人食,又是好的飼料,有紅苕半年糧之說”,把甘薯定為“精料”?!案F不丟豬,富不丟書”,由此可見,在大量使用生姜葉和甘薯藤等青粗飼料的條件下,經產區群眾長期選擇培育,逐步形成了能適應當地自然氣候環境和粗放飼養條件、體型外貌一致、生產性能相似、遺傳性能穩定的羅盤山豬。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潼南縣是重慶市4個核心蔬菜基地,蘿卜栽種歷史久。據《潼南縣農業志》-四川省潼南縣地方志叢書之二十二記載,民國35年(1946年)由四川省農業部門引進。據《潼南縣農業志》(1986-2005)記載,潼南蘿卜全縣種植分布廣泛。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巫溪,系大溪文化區域,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遠在唐虞,即以"巫"稱。南北朝置始寧郡,巴蜀多戰亂,許多地方人煙幾絕。然巫鹽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區,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廢郡入大昌縣。元朝裁縣立大寧州,明洪武九年(1376)廢州立縣,清康熙六年并入奉節,雍正七年(1729)復設大寧縣。民國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寧縣為巫溪縣。古巫溪水即現大寧河,河中生長一種體被細鱗、腹部肛門附近被大鱗片的魚類,人們因河名早為巫溪水而把該種魚稱為巫溪洋魚,清光緒十一年《大寧縣志》地理物產篇第二四頁亦有記載。在1985年巫溪農業區劃中,也有相應描述:我縣捕撈的溪河漁類主要對象為:巫溪洋魚、白甲、青波等,巫溪洋魚肉質細嫩密實,魚頭中有一塊形似寶劍的頭骨,相傳是楊貴妃當年駕著仙鶴巡游至風景秀麗的大寧河畔,見成群的巫溪洋魚嬉戲于激流險灘,甚是好奇,駐足觀賞間不忱把將隨身佩帶的繡花寶劍掉入水中,魚以為是仙女贈與的仙丹,遂吞食入口中,最后化為一柄寶劍藏于頭中,故又名“貴妃劍魚”。巫溪獨特的山區立體氣候條件和典型的卡斯特地質結構,形成了巫溪洋魚獨特的典型特征表現:體延長,瘦削。身體側線鱗至腹部呈灰白色或淡黃色、且顏色較純正,魚體背、側面整體顏色偏黃,尾鰭上下緣和臀鰭后緣紅色,胸、腹鰭邊緣金黃色。魚肉細嫩、密實、無土腥味,口感爽滑,魚湯鮮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被列為重慶市東南生態保護區。秀山金銀花的種植歷史悠久,據《酉陽直隸州總志》載:“忍冬,一名鴛鴦藤,一名老翁頭,俗謂之金銀花?!毙闵皆缭谙特S年間就有金銀花記載。據《秀山縣志》記載,清朝末期至民國中年,縣內經營藥材收購的經營鋪發展到35家。秀山金銀花干制品顏色組成為金(黃色)五(成),銀(白色)三(成),花針狀花蕾、綠色清香,花針長2-4厘米,花蕾不開放。干樣品有效成分綠原酸含量≥5.5%,安全水分范圍為≤13%。秀山金銀花中優良品種“灰氈毛忍冬”,首次列入了《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目前,秀山自治縣已成為武陵山區最大和全國具有明顯影響力的金銀花基地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川土雞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封閉繁殖生長,其雞肉及雞蛋安全,低脂肪、高蛋白、低膽固醇,雞肉細滑,骨小,雞湯鮮、甜。煮食時香氣滿屋,湯面有層較厚且金黃的雞油,營養豐富。特別適合贈送孕婦、產婦、老人、小孩食用,為滋補珍品,營養價值極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開縣素有“帥鄉”、“桔鄉”、“金開縣”之美稱。開縣錦橙栽培歷史悠久。據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書》“容毋水出,有桔官”(毋水,即小江水系)?!缎绿茣?地理志》記載:“開州、土貢柑”,清朝咸豐三年《開縣志》載:“開州產柑子”??梢?,2000年前,開縣即以產柑桔著稱,且品質優良,并設有專門的管理官員。開縣真正發展錦橙的歷史是解放后,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和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作為中國錦橙第一縣,錦橙是開縣農業中的支柱產業,在全縣農業生產總值中占有主要地位,是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以“渝開”錦橙為代表的開縣柑桔在全國享有盛譽,1978-1995年先后多次獲全國柑桔鑒評錦橙組第一名,1985、1989年兩度獲農業部優質農產品稱號,1995年開縣錦橙獲第二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1999、2001年又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1年獲重慶名果、重慶市優質農產品稱號,2003年被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2008年獲重慶市名優柑桔評選為銀獎,消費者最喜愛柑桔。開縣錦橙深受各地市場歡迎,產品遠銷到重慶、四川、陜西、云南、湖南、湖北、北京、上海、遼寧、哈爾濱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甚至出口到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柑橘俗稱廣柑,江津是全國柑橘生產最佳區域之一,全國久負盛名的“柑橘之鄉”?!督蜞l土志》(光緒本)記載:“柑子有紅、白、廣三種,均由水道運出本境,在重慶府銷行。惟紅柑子有運往涪州、忠州、萬縣、湖北宜昌、沙市;又由陸路運至貴州桐梓、遵義等處銷行??傆嬤\銷三種每歲約值銀二三萬兩?!?民國初期,《江津縣志》(民國本)記載:“柑橘邑中出產頗多,附城沿江蔚然成林者皆是,亦出產大宗也?!泵駠?5年,《四川經濟月刊》刊載:“江津素以生產柑橘著名,其產量為5700萬枚?!薄吨修r月刊》刊載:“江津出產之甜橙,其產量之多,品質之佳,冠于全川?!?早在1951年,江津被國家確定為柑橘出口基地縣(市)。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江津廣柑蜚聲海內外,大批量出口前蘇聯及歐洲國家,銷量最多時外銷達到4.2萬噸,1400個火車車廂才能運送完畢。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川米,重慶市南川區特產。南川是天然的優質稻米產區,為重慶市中高檔優質稻最適宜的種植區域之一。該區于2003年通過南川米無公害基地認證,2004年通過“南川米”無公害產品認證,2006年通過了南川米無公害基地和產品的整體認證,2010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高山辣椒獲得國家農業部首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后,在特定地域內所生產的農產品只允許使用這一標志,并依法受到保護。高山辣椒屬茄科蔬菜,其果實未熟時為綠色,成熟后為紅色。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山澗小氣候(種植地在何田海拔800米以上,無污染源的高山上)和特有的栽培方式(按綠色食品要求生產,施用餅肥和土雜肥),且生產周期長,使辣椒具有果大、肉厚、色艷、光澤度好、味中甜與辣兼而有之的特點,維生素含量極高。果實中含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特別是維生素C居蔬菜首位。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高山白菜,重慶市武隆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武隆地處渝東南邊緣,云貴高原大婁山褶皺帶與武陵山系的交匯地區,是重慶市四大蔬菜重點基地縣之一,也是重慶市最大的高山蔬菜生產基地縣,武隆縣山區面積廣闊,主要的蔬菜基地示范區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蔬菜基地遠離工業區,空氣質量良好,土壤肥沃,菜地引用未經污染的山泉水灌溉,病蟲害少,種出的蔬菜綠色安全,而且口感上佳。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酉陽青蒿,莖圓柱形,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卷縮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因其氣香特異,藥用價值極高,用于治療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卓實有效。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群山環抱,幾江滋潤的江津孕育了品質優異、風味獨特的江津花椒,其品種葉片多至九葉,故得名“九葉青”。江津花椒果實飽滿、色澤油潤、清香撲鼻、麻味純正,食之可增食欲,是烹飪調味之佳品,更兼有治療腎虛耳鳴、明目、殺蟲、祛腳氣之功效。川渝美食,尤以麻辣著稱;而江津花椒,則是麻辣美味的獨特秘訣。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忠州豆腐乳,呈金黃色或杏黃色,鮮艷有光澤,塊型整齊而綿軟,厚薄均勻而細膩,入口清香味美,舒適可口,余味綿長;因其營養價值極高,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鈣、磷、鐵)、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胡蘿卜素及多種維生素等而素有“東方奶酪”之稱。 忠州豆腐乳以優質大豆為原料,加入白酒、配制鹽湯和數十種名貴中藥材、香辛料長期浸泡,采用傳統而獨特的生產工藝精心釀制而成,密封久存不腐,具有健脾寬中、潤燥、除濕等功效,對預治高血壓、動脈硬化、風濕病均有一定功效。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太和黃桃果形渾圓,皮薄、金黃色帶點狀紅色,肉厚、金黃色,近核部分呈玫紅色,粘核,甜脆可口,果香濃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二圣梨外觀近圓形,果皮呈黃綠色,果面潔凈、光滑,果肉為白色,果心小,肉質細脆多汁,味道香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豐都錦橙果實呈長橢圓形,形似腰鼓或梨,果大,無核,果皮橙紅或橙色,果肉橙黃色,細嫩化渣,汁多,酸甜適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巫溪獨活的人工種植始于道光年間,最早記錄在《大寧縣志》中。 巫溪縣內種植的獨活俗稱肉獨活,是目前國內品質最好的獨活品種。獨活喜冷涼、陰濕,適宜土質須疏松、肥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馬喇湖貢米源于重慶市黔江區馬喇鎮,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海拔800米左右,四面群山環繞,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斷,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種植優質水稻的良好環境,能夠孕育出顆粒飽滿的馬喇湖大米?!榜R喇湖”系列優質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飯粒油亮、香味濃郁,含有豐富的鐵、鈣、鋅營養微量元素,屬純天然綠色食品。馬喇湖貢米外觀飽滿均勻、長粒形、米粒油浸,米飯松軟有彈性、清香回甜,冷飯不回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重慶市黔江區位于重慶市的東南邊緣,獨特的低山漕谷地貌,海拔高度大多數在500-100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60.2%,生態環境優良,境內小溪山泉眾多,灌溉以山泉水和天然雨水為主,清潔無污染。黔江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 15.7℃,具有典型的山地立體氣候特征,早晚溫差大,利于獼猴桃果實糖分積累,品質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云陽縣泥溪黑木耳產于重慶市三峽庫區生態涵養區及重慶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內,地處歧耀山原始林區,系野生青杠樹寄生的純天然食用菌,其肉質肥厚、細膩柔軟、滑嫩爽口、綠色生態、安全營養。正是因為這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青杠木上的美味---泥溪黑木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香龍鎮現有500余畝蔬菜基地1個,種植大戶12戶,蔬菜種類有萵筍、芹菜、蘿卜等,長勢良好,可大量上市。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香龍大頭菜”種植基地1個,種植大頭菜350余畝,預計產量1500余噸。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路黃花是璧山的名特產之一,因色澤鮮亮、香氣馥郁、肉頭肥厚,花蕊由最先引進時的四雌一雄改變為六雌一雄,因而得名為“七蕊黃花”,目前,大路街道的黃花種植面積已達到1萬畝。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巴南接龍蜜柚,源于距今119年清朝光緒25年(1899年)的三棵白柚樹,1993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引進60株蜜柚幼芽,在剩下的一棵老白柚樹上進行嫁接而成。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巫溪洋芋種植歷史悠久,是巫溪縣主要種植的作物之一,據《巫溪縣志》記載:清代以來縣境廣為種植,漸為農家主食之一,與玉米、紅苕合稱境內主產“三大坨”。 巫溪洋芋既是人們喜食的蔬菜,也是巫溪人民的主食,食法多樣。巫溪洋芋的產業發展受到巫溪縣人民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民國34 年縣政府糧食調查表載,豐年產量為35.2萬擔(原糧),1949年種植面積為12.1萬畝,總產3870噸(折合細糧),到1988年,巫溪洋芋在糧食作物中產量僅次于玉米,名列第二。目前巫縣洋芋已形成從種質資源(種薯脫毒)到田間配套種植、產品加工及營銷的良好發展格局,產業優勢突出。2009年全縣洋芋種植面積達20000多公頃,鮮薯產量超45萬噸,居糧食作物之首,商品薯及種薯遠銷廣東、湖北等地,加工淀粉出口韓國、日本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石??上蘿卜在清朝年間已開始種植,在石??上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鳳凰村出了一名雷姓狀元,科舉中高中榜眼,但為官過于清廉正直,一日陪皇上出巡,向皇上進言民間疾苦,痛斥當道奸臣敗壞朝綱,以至皇上出游心情大壞,極其不耐煩,皇上忍無可忍,隨手指向路邊種有蘿卜的田地,說道:既然愛卿如此厭惡朝廷,不如歸鄉種田,朕就賜你該田地上的蘿卜種子帶回鄉。愛卿如此本事,回鄉理當種出比這里更美味的蘿卜。于是,雷狀元回鄉種起了蘿卜,發現石??上具有種蘿卜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著較高的海拔,適宜蘿卜生長的土質等自然條件。種出的蘿卜有生吃爽脆回甜、熟吃化渣的好口感,是適宜種蘿卜的好地方。自此以后,石??上地區便以蘿卜為主要蔬菜的種植,多以自食。據《重慶市北碚區志》記載,“上世紀60年代,引進涪陵沙罐蘿卜、隆昌蘿卜、四月蘿卜,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在石??上鄉龍車村建立了石??上蘿卜種子基地,逐步做到種子生產專業化,生產用種良種化,種子質量標準化”。據《龍鳳橋鎮志》記載,“石??上蘿卜由于甜爽可口,質嫩化渣,市場銷量很好,是北碚區的知名品牌”。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石柱莼菜發展歷史較久。1987年,石柱縣在楓木鄉昌坪和黃水鎮萬勝壩濕地內發現原生莼菜,面積約0.58畝。石柱縣人工種植莼菜始于1991年,試種植面積29畝,試種成功并迅速推廣。在石柱縣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歷屆農業部門的努力奮斗,莼菜基地從1994年的1000余畝的規模,發展到2010年的13000畝,產量突破10000噸,成為全國最大的莼菜生產基地。2007年農業部授予重慶市國家莼菜原生境保護區,2015年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局授予國家級出口莼菜質量安全示范區。1994年日本客商林木正雄在黃水萬勝壩考察莼菜時首次冠名“石柱莼菜”,對“石柱莼菜”產地環境和產品質量做出高于西湖、利川等地莼菜的評價,莼菜產品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從1993年的轉口貿易,實現2006年直接出口,產品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莼菜產業經二十余年的發展,產量、質量和效益實現三大飛越,建立莼菜資源圃1個,培育規模以上莼菜生產加工企業5家,“石柱莼菜”、“山之莼”、“福吉利”、“海漣”等莼菜知名品牌5個,獲國家無公害莼菜3個、綠色莼菜5項、有機莼菜3項,重慶市名牌農產品4個,開發出莼菜酵素、面膜、肥皂、香皂、醋等精深系列產品,初步實現規?;?、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商品化和產、學、研為一體的有機融合。2015年莼菜產量達到13000噸,種植收入8000萬元,產業鏈實現產值1.5億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云陽柑橘栽培歷史悠久?!对脐柨h志》嘉靖乾隆縣志校注就有名為《橘官堂賦(并序)》的著述;早在漢代就曾盛產柑橘,民國《云陽縣志》中有“地故產橘,漢世當極饒益,故為置官,今久衰竭……”的記載。故陵鎮(原高坪鄉、故陵區)種植椪柑歷史悠久,相傳“故陵椪柑”曾為貢品,進貢朝廷。故陵為先秦巴楚文化交匯地,人杰地靈,民風淳樸,歷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鎮”之美譽,古時曾兩度設郡,均設橘官一職。1994年10月,云陽縣果品辦選送的椪柑(產地故陵)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在重慶三峽庫區柑橘節中,故陵椪柑獲得“云陽縣優質柑橘金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合川湖皺絲瓜是合川當地傳統的種植品種,據目前能查閱到的萬歷年間《合州志》記載,合川(古稱合州)自明朝就有絲瓜種植,應有500-600余年栽培歷史。由于該品種具有優秀的抗高溫伏旱的特性,以前各鄉鎮家家戶戶的農民都要種植幾分地的湖皺絲瓜,一來可供應當地鄉鎮市場,二來可解決伏旱期間自家缺菜的生活難題。在六七十年代,合川縣太和鎮長流村、富金村等地種植規模較大,后來南津街道臨渡村、花園村等城郊的蔬菜基地也成片大量種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該品種作為重慶蔬菜地方特色品種入選《重慶蔬菜品種志》,九十年代入選《四川蔬菜品種志》、《中國蔬菜品種資源目錄》,并編入部分農業院校教科書。如今,隨著商品蔬菜基地的成倍擴張,合川區內不少種植大戶都將合川湖皺絲瓜作為重點栽培的瓜菜品種。在蔬菜雜交技術逐步成熟之后,合川湖皺絲瓜成為優秀的品種資源。先后有育種企業利用合川湖皺絲瓜為親本成功培育出雜交良種絲瓜“春使”、“虎霸”、“早帥”、“春帥”等。近年,合川加強合川湖皺絲瓜原種保護,在區內建立了原種保護基地。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太和胡蘿卜種植歷史悠久,至少已有二百余年歷史。清朝末年,太和胡蘿卜種植基地由太和擴展到合川釣魚城附近的渠口壩等地,后更在全縣三江流域的各個沖積河壩都大規模栽培。民國5年版《合川縣志》記載本縣種植胡蘿卜有如下盛況:“胡蘿卜有黃白二色,長五六寸······縣屬凡河岸沙土皆種之為年節品屆時舟載如梭盛行重慶而豐都一帶尤視為奇珍云?!保┨秃}卜銷路好,解放前銷售到涪陵、豐都一帶。沒有公路以前,太和胡蘿卜全部走水路運輸到重慶各地銷售。由于它甜度高,爽口化渣,又不易得,重慶人往往輕易不舍得吃,只在過年期間辦酒席或招待客人時用,久而久之重慶地區就有了“胡蘿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钡拿裰{廣為流傳,也有了“離了胡蘿卜不成席”的說法,從而使太和胡蘿卜享譽當時的重慶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城口太白貝母產地屬北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好,生態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十分典型。產地水系均滿足Ⅱ類以上標準,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全年都是優良天氣,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同時土壤中富含鋅、硒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城口獨特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始終保持城口太白貝母品質優良、藥用藥用功效好的特性。城口太白貝母呈扁球形或短柱形,直徑≤2.5cm,表面稍粗糙,白色或淺棕黃色,顏色均勻,外層鱗葉2瓣,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底部較平,味微苦。藥效學研究結果顯示:城口太白貝母有顯著的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作用。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青草壩蘿卜種植歷史悠久。傳說當年曹操下江南帶領 83萬人馬路過青草壩,官兵又餓又渴,曹操看到當地的蘿卜又大又多,于是就下令官兵們吃,吃了三天三夜沒吃完,剩下的蘿卜就化成江水,流下去把下江人淹得喊天叫地,三天不退。據當地的百歲老人高百誠回憶,其祖上種植青草壩蘿卜可能始于清乾隆41年左右。1924年,大戶李九成,組織農民大力種植青草壩蘿卜,用船運往周邊及江浙一帶販賣,一舉成為當地有名的富翁。民國時,青草壩年年都在禹王廟做廟會,廟會上就用青草壩蘿卜做菜吃齋。同時還要評選“蘿卜大王”,誰家的蘿卜最大最重就是“蘿卜大王”,要搭臺唱戲以慶賀豐收,據說有位叫孔合川的保長家,就出了個10多斤重的大蘿卜??箲饡r期,重慶作為國民政府“陪都”時,有一架美國飛機曾被日軍擊落于青草壩,死里逃生的美國飛行員靠青草壩蘿卜充饑才活了下來,后國民政府派兵來青草壩接應盟軍飛行員時也將青草壩蘿卜帶回重慶,使青草壩蘿卜聲名大振,連蔣介石也點名要吃渠河二郎灘下的青草壩蘿卜,使青草壩蘿卜在重慶成為搶手貨。人們贊譽“青草壩的蘿卜煮臘肉,不放油鹽都好吃”“青草壩,蘿卜大,不放油鹽吃得下”,“青草壩,立冬蘿卜小人參”。以至于青草壩現今還流傳著這樣的一首兒歌:“蘿卜紅、蘿卜白,說起蘿卜都曉得;蘿卜香,蘿卜甜,蘿卜出來快過年?!?/p>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山臘梅種植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時期?!吨貞c市南岸區志》記載“南岸觀賞花卉種植起于十九世紀末,時有花農十余戶。四十年代,附近花農以生產鮮切花等為主。六十年代后,選育出臘梅等品種,銷往海內外?!?郭沫若《黃山探梅四首》中寫道“聞說寒梅已半開,南山有鳥喚春回?!保ā昂贰敝概D梅);1960年《重慶行》中寫道“聞到紅梅放,黃山最可觀”。易君左《南山行》中寫道“南山勝境梅嶺最,絕似鵝頸前伸延”(“梅”指臘梅)。 一直延續到現在種植臘梅農戶2000余家,其中種植大戶50余家。它開花特早、花期特長、樹枝蒼勁、花香沁人、品種繁多、類型豐富、香居上乘,成為中國名花。臘梅具有濃香,斗雪而放,朵朵黃花為金雕蠟刻一般,深為人們所喜愛,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城口自有人居住以來,就有洋芋種植,栽培歷史悠久。洋芋是城口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在全縣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境內海拔高差大,在同一地區、高山與低山、陰坡與陽坡,氣溫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且晝夜溫差大??h境內土壤PH值在5-8之間,有機質、硒礦物質含量豐富,自然肥力高。全縣所有水系均滿足水域功能區劃Ⅲ類以上標準,絕大部分滿足Ⅱ類以上標準。是洋芋獨特生長的地理、水文和氣候條件。長期以來,城口洋芋在種植過程中,只使用農家肥,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因此,城口洋芋薯形規整、大中薯率高,芽眼淺且少,表皮光滑;食用口感軟、細膩,淡香、微甜;營養豐富,尤以粗纖維、蛋白質、鐵、維生素C、B1 和B2的含量為豐富。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白馬山土蜂養殖起源于明朝年間,至今近800多年歷史。古時候,當地山民百姓雖然居住在白馬山地區大片天然蜜源地,卻沒有養蜂的習慣。 據說,在明朝初年時,從陜西過來的一個中藥太醫要到貴州去,路過白馬山時,看見漫山遍野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鮮花,卻不見有人家養蜂釀蜜,甚覺可惜萬分,便向人們傳授養蜂釀蜜的技術,從而逐漸發展至今現在。 由于白馬林區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日照時間長,雨露充沛,山上的開花植物眾多,其中開花中草藥有240多種,名貴品種達60余種,不少名貴中草藥是滿山滿嶺的成片集中生長。規模面積較大的野生金銀花、杜鵑花、野菊花、五味子、千里光、何首烏、綠薄荷、相思子、續斷、鉤藤和仙茅等。它們分別于春、夏、秋三季開花,蓬蓬勃勃,怒放期長,是蜂蜜采花釀蜜的理想之地,因而被蜂蜜專家夸贊為“武隆喀斯特核心區的蜜源聚寶盆”。 自古以來,居住在白馬山上的農民就有憑借良好的自然優勢,養蜂釀蜜的習俗。早年間,他們聚集蜂源,四處尋覓花山,選擇在向陽的崖壁上、嶺崗處,或在自家的庭院里,安放好一排排的蜂桶進行飼養。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一批有志于打造家鄉“白馬蜂蜜”品牌,以養蜂作為增收致富門路的人們,進一步立足家鄉,發展了高山養蜂的特色產業,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其中,張明超四代養蜂人的傳承故事受到有關部門和干部群眾的稱贊和敬佩。 張明超今年65歲,是一位在農村基層鄉鎮和縣農委工作,并多年任職后退休的老干部,他的家就住在白馬山上白云鄉深處的綠蔭叢中。 張明超的家庭,在白馬山地區,是一個有名的傳統養蜂世家,據張氏的家譜記載,他爺爺于清朝光緒年間到白馬山安家落戶后,就被滿山遍野的花山花海所吸引,最先在當地村民中開始了養蜂的事業。 經過多年的時間和摸索,張家養蜂總結出一套比較完整的經驗:一是飼養的蜂群要純,二是蜜源要認真進行挑選,三是管理一定要精細,四是所產的蜂蜜要保持原態產品,不能摻入任何雜質。因此他們家的蜂蜜,因品質純凈、精良,一直是解放前烏江流域有名的土特產品,不少重慶、涪陵的“蜂糖販子”,每年都要提早上山向張家交納收購訂金。 張明超的爺爺為了傳承自家的養蜂技藝,對張明超的父親從小就開始傳授各種養蜂知識。首先教育他養蜂是門苦力活,要求他學會吃得勞苦,其次是引導他如何保持蜂群的純潔度,三是怎樣到山上去挑選蜜源帶,四是如何加強蜂群釀蜜期間的管理,特別要求他“采蜜后心靈要干凈,莫要被繩頭小利打瞎眼睛”,一定要保證才割出的蜂蜜,是原汁原味的原態產品,不能摻任何雜質,讓張家的蜂蜜保持獨特的品質。 由于張家祖傳養蜂堅持的正道,在解放后直至文革期間,他們的蜂蜜產品都保持了上好的質量,一直暢銷于武隆縣城和涪陵、南川等地區。1965年,其產品還被武隆縣商業局收錄進武隆縣名優土特產名錄中。 張明超從小在父輩精心養蜂的耳濡目染中成長,受到的是傳統的正規教育,“養蜂就是為人、養蜂要有好人品”的理念,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扎下了根。10幾歲時,他就基本掌握了高山養蜂的一整套技藝。后來離開家鄉參加了工作,并擔任過多個部門的領導。但是只要有空閑的時間,張明超總會深入到山區的基層農村中去,了解當地農民養蜂的情況,并對蜂農們作一些技術上的指導,幫助解決有關的困難和問題。 2000年后,他調到縣農村工作委員會工作,仍不忘發展養蜂的產業。在推進全縣“三農”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工作中,多次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堅持把利用良好的自然優勢,促進農民大力發展養蜂實現增收致富,作為一項特色的綠色效益農業來抓,并參與和組織編寫了全縣大力發展養蜂產業的規劃。 退休后,張明超回到家鄉白馬山,“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傳承好祖輩養蜂的技術,發揚光大‘白馬蜂蜜’品牌,幫助鄉親增收致富”,成了他晚年的一個甜蜜的夢想和人生追求。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靜觀鎮擁有500多年臘梅栽培歷史,栽植臘梅面積2萬余畝,是我國臘梅栽培面積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花徑最大、花香最濃、花色最艷、花朵最密的臘梅栽培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川區獨特的生態氣候和環境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據史料記載,南川已有1700多年的產茶歷史,早在五代十國毛文錫的《茶譜》中就有記載,“涪州出三般茶,賓化最上(今南川)……”。又據1162年《建炎雜記》載:“涪洲出三般茶,賓化最上(南川曾稱賓化),其次白馬。制于早春,先輩攜茶至京師饋人者,尤得賓化早春之名”。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引種云南大葉種,七十年代批量生產紅碎茶一舉成功,暢銷國內外,生產的“峨眉牌”紅碎茶在二十五屆日內瓦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其品質可同印度阿薩姆種媲美,具有“濃、強、鮮、爽”的品質特征,被上??诎抖槌隹诿鈾z產品而名揚天下,南川炒青茶被四川省定為收購標準樣。近年研制的“金佛玉翠”在重慶市1—4屆“三峽杯”名優茶評審中獲優質名茶獎,在2005年“華茗杯”國際名優茶評比中獲金獎,同年在中、日、韓、美等國組織的第五屆“聯合會杯”國際名優茶評比中獲銀獎,在2008年第七屆“三峽杯”名優茶評審中獲優質名茶第一名,獲重慶市首屆“十大”名茶稱號。2010年在第八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金佛玉翠”茶分獲專家組、群眾組評分第一名,榮獲“三峽杯”名優茶金獎,同時蟬聯重慶市第二屆“十大名茶”。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川區獨特的生態氣候和環境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據史料記載,南川已有1700多年的產茶歷史,早在五代十國毛文錫的《茶譜》中就有記載,“涪州出三般茶,賓化最上(今南川)……”。南川茶樹資源豐富,現有茶園面積6.47萬畝,金佛山生長有大量野生大茶樹,據悉,時任國家農業部副部長的茶學泰斗吳覺農老先生曾組織茶葉專家對金佛山大茶樹資源進行了普查研究。發芽分早、中、晚三大類十八個品系。位于德隆鄉茶樹村劉教的一株大茶樹是南川最大的一株,被譽為“茶樹王”,據西南大學茶葉專家測定,該茶樹已有1400多年的樹齡,是茶樹資源的寶貴原始材料,對研究世界茶樹起源和育種具有重要作用。經這對金佛山野生大茶樹的適制性研究,試制綠茶香高味濃,耐沖泡,試制烏龍茶效果更佳,試制紅碎茶品質高于四川中小葉種和福建群體品種,接近云南大葉種,其內含成份豐富,氨基酸含量特別高,達到4299.1mg%。該品種葉型大,葉質柔軟,抗寒性強,葉質黃綠,成茶品質優良。2008年金佛山野生大樹茶通過有機茶認證,2010年5月30日—31日,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 浙江省政協主席周國富來南川視察茶葉產業化工作,品鑒金佛山野生大樹茶,對南川茶葉產業提出殷切希望,對野生大樹茶贊賞有加,并欣然題詞“天賜佛茶”。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銷售狀況:渝北梨橙品質優良,主要在重慶地區銷售,部分產品遠銷到黑龍江、遼寧、吉林、云南、貴州等地。 歷史文化與品牌介紹:渝北區2008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梨橙之鄉”榮譽稱號。 “渝泉”牌梨橙2001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2003年被重慶市名牌農產品認定委員會評為重慶市名牌農產品,2010年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橙”,“御臨”牌梨橙2008年被重慶市名牌農產品認定委員會評為重慶市名牌農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城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據《城口縣志》記載:“民國時期,城口縣農副產品以茶葉、桐油、核桃等為大宗,全部由私商經營,販運至西鄉、寶豐、達縣、萬縣、開縣一帶?!背强谑侵袊叽蠛颂抑鳟a區之一,2001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渝北區種植李子歷史悠久。據原《江北縣志》記載:“境內李樹散植,疏密不一,品種亦多。清代,復興場大樹坪、偏巖場鄉間一帶,所產李子,譽傳遠近。民國年間,興隆、永興(今永慶)、洛磧、張關、麻柳、龍安、隆仁、龍王等鄉,李樹尤為密集……解放后,李子盛產不衰……李樹生長快,栽培繁殖容易,結子多……”。近年通過開展賞春花品夏果、AAA景區打造等活動,知名度大大提高,果農收益也大幅度增長。目前渝北區注冊有“歪嘴李”、“鷹嘴李”等商標,2010年獲評“中國李之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羅盤山生姜馳名古今,據《縣志》記載:羅盤山生姜被唐朝列為貢品。而今,羅盤山生姜仍享有盛名,遠銷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地區,它具有表皮金黃、色澤鮮艷、肉質肥嫩、粗壯無筋、甜辣適口、入菜不鎪、易于存窖等特點,故有“甜香辛辣九山姜,賽過遠近十八鄉,嫩如冬筍甜似藕,一家炒菜滿村香”之美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璧山兒菜在60年代末由李海欽(蔬菜種子老板,現已逝世)修建湘渝鐵路時,從南充引進,當時菜的個性小、個頭不大,種植面積不大,主要用于自食。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蔬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兒菜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到90年代已具有一定規模。兒菜種植通常采用旱地栽植和稻菜輪作栽培模式。其成本低,每畝可凈收入1300-1800元。尤其是稻菜輪作,充分利用冬閑田,解決了糧菜爭地的矛盾,既解決了市場“糧袋子”、“菜籃子”短缺問題,又增加了農民“錢袋子”。經過30余年的發展,璧山區兒菜從選種、篩選、繁育、栽植、營銷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成立了長五、高古、綠雅、常青等蔬菜專業合作社,積極為農戶提供技術保障和將大量的兒菜組織到外地銷售。同時還有蔬菜營銷經紀人在基地內收購兒菜(專業合作社和蔬菜營銷經濟人收購量占全年兒菜產量的95%以上)。除供應成渝兩地外,大量的兒菜遠銷上海、廣東、浙江等地。2009年3月CCTV-7《致富經》欄目對璧山兒菜作了專題報道,促進了兒菜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市外市場不斷擴大,現璧山兒菜在云南、貴州、四川、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和廣東等20多個省市農貿市場都有銷售,璧山兒菜外銷占了整個市場份額的60%以上,擴大了璧山兒菜在全國的知名度。璧山兒菜由于品質優良,規模大,產業優勢強,銷售范圍廣泛,使得農民增收顯著。2006年12月獲得了重慶市農業局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07年5月獲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8年12月獲國家商標局注冊的兒菜“璧瑩”牌商標。2009年12月底,中國國藝學會長江蔬菜協會呂家龍理事長一行對璧山兒菜考察后感言:“中國的兒菜看重慶,重慶的兒菜看璧山,璧山的兒菜看丁家,璧山真不愧是中國兒菜之鄉!”2010年2月,中國園藝學會長江蔬菜學會授予璧山區“中國兒菜之鄉”榮譽稱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據《城口縣志》記載:“民國時期,城口縣農副產品以茶葉、桐油、核桃、生漆、厚樸、漆臘、杜仲、細辛、蜂蜜等為大宗,收購蜂蜜600擔,黃蠟600擔,90%運銷外地?!弊怨乓詠磙r民素有養蜂傳統,通過與當地農民座談了解,自道光年間就開始養蜂,城口中蜂養殖歷史悠久。城口蜂蜜香甜味濃,口味獨特,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維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質等多種營養成份,具有潤腸、潤肺、解毒、養顏、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理內分泌等功效?!侗静菥V目》中記述其對人體健康價值高,是藥引的首選蜜;《神農本草經》記載:土蜂蜂蜜,主治心腹邪氣,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老延年,被譽為“蜜之珍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豬腰棗栽培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公元659年,唐太尉長孫無忌因反對武則天為后,被流放到黔州(今彭水縣),其食譜里就有每月食棗1升的記載(見《武隆縣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民族宗教志》),由此可見在上千年前當地農民就有栽種棗樹的習慣。據居住在長孫無忌墓(今武隆縣江口鎮境內)旁的老者回憶:以前在墓地旁有許多二個人合抱都抱不完的老棗樹。據林業部門調查,武隆縣目前有武隆豬腰棗原生資源約4萬株,其中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成年大樹1千余株,僅羊角鎮鵝嶺村干周1.5米以上的棗樹就有82株。其中最大的1株棗樹樹齡在1000年以上,干周2.33米,樹高25米,東西冠徑10.2米,南北冠徑10.5米,年產量達150公斤以上,當地群眾稱為“千年棗王”。武隆豬腰棗是我國珍貴的地方棗樹優良種質資源,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勞動人民長期優選培育形成的一個早熟鮮食棗地方優良品種,因其果實呈圓柱形,果肩較寬,腰部稍瘦,略微凹陷,形似豬腎(當地人稱“腎”為“腰子”),因此得名豬腰棗。該品種樹勢生長健壯,適應性強,自然座果率高,豐產,果實品質優良,2006年9月26日,被重慶市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林木良種(重慶市林業局公告2006年第2號,編號:渝S-SV-ZJ-008-2006),現武隆豬腰棗作為特色經濟林品種在全縣及部分區縣大力推廣發展。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城口山地雞形成歷史悠久,清道光甲辰年(公元1844年)新修《城口廳志》第十八卷物產志對當時飼養的雞的功能、作用、習性、外貌特征、特性、肉品風味等方面進行了記載;1985年《城口縣農業區劃》記載:“本地土雞具有耐粗、抗病、適應性強、肉質香嫩等優良特性……”,1995年《城口縣志》記載:“城口建制于秦……境內家禽飼養,歷來以雞為主,雞群結構以本地土雞種居之”。城口縣山高谷深,使產區長期處于封閉狀態,當地群眾歷來靠“養雞掙油鹽錢”,有“無雞不成席”的傳統,素有以本地雞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的習慣,老、弱、孕產婦常以母雞燉湯為食,滋養身體。2006年由重慶市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正式命名;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第1278號令給予公告,正式成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縣地處渝東南邊緣,云貴高原大婁山褶皺帶與武陵山系的交匯地區,位于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以山地為主,一般相對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間,縣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馬鈴薯產于重慶市武隆縣范圍內仙女山山脈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東仙女山鎮石梁子村和白馬山山脈白馬山自然保護區以東巷口鎮走馬村、蒲板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生產面積800公頃,年產量18000噸。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梁平歷來就有飼養水禽的習慣,素有“鴨鄉”之稱,據1995年版《梁平縣志》記載:“縣內冬水田多,宜養鴨,品種為本地麻鴨?!駠?0年,養鴨 1.2萬只”。在1990年以前,梁平水禽主要以飼養蛋鴨為主,飼養量常年維持在150萬只左右。1992年,梁平縣被列為四川省水禽基地縣,水禽飼養量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至1995年,水禽飼養量達到500萬只。梁平縣委、縣政府歷年都把水禽作為畜牧業發展的基礎產業,自“八五”規劃以來,梁平肉鴨被列為省市縣重點農業產業化骨干項目建設,2005年,重慶市農業局、市發改委為加快梁平肉鴨產業發展,從市級資金中撥出100萬元??钸M行梁平肉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2008年,農業部又將梁平肉鴨納入國家級肉鴨標準化生產項目建設。2015年肉鴨出欄達到了1000萬只?!傲浩綇堷喿印奔庸ぎa品營銷網點已涵蓋重慶市內外,年銷量達100萬只。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縣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游,云貴高原大婁山與武陵山系交匯之地。地處山水之間,所產瓜果蔬菜也美味可口,武隆高山甘藍便是其中佳品。武隆高山甘藍,產于武隆縣范圍內仙女山山脈,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西雙河鄉境內的蕎子村、木根村、石壩村,為武隆十大特產之一。在十大日常健康食品中,甘藍在防癌和護肝方面功能遙遙領先,是目前醫學界非常推崇的十字花科植物之一,具有重要的醫學保健作用。武隆高山甘藍含有一些硫化物的化學物質,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防癌作用,與胡蘿卜,花椰菜并稱為防癌三劍客。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梁平柚是我國三大名柚之一,在梁平栽培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梁平縣農業局志》記載:“梁平柚于清乾隆末期即公元1809年,梁人刁思卓氏或其幕僚自福建省引入?!?,初植于梁山鎮東門松柏客棧內,在梁平縣的特殊自然條件下,優化而成濃烈蜜香、純甜嫩脆獨具特色的柚樹品種,是中國柚類平頂型柚的代表品種。40年代,經農業專家評定梁平柚為優質柚,列入《果樹分類學》中。1954年前,梁平縣叫梁山縣,因此,梁平柚又叫梁山柚,當時果樹專家以此命名,并記載于果樹分類學中。因梁山縣與山東省梁山同名,1954年更名為梁平縣,為擴大梁山柚的知名度,而將梁山柚也更名為梁平柚,一直沿用至今。梁平柚獲歷屆全國柚類“金杯獎”、99“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獎,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優質梁平柚基地”稱號,2004年11月,梁平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名柚之鄉”稱號。2007年12月被評為全國“千社千品”富農工程暨臺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產品展示會“優質農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隆縣地處渝東南邊緣,云貴高原大婁山褶皺帶與武陵山系的交匯地區,位于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武隆高山蘿卜產于重慶市武隆縣范圍內,仙女山山脈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北、雙河鄉新春村和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西仙女山鎮仙女村區域。 發展高山蔬菜,武隆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仙女山、白馬山和彈子山等,海拔在1200米左右的區域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栽種的蔬菜污染少,營養豐富,很受市民歡迎。比如,高山綠色蔬菜中的蘿卜,就比一般的水靈脆甜。 據了解,武隆高山蘿卜自2007年申請地理標志注冊以來,產品價格大幅度提升,從每公斤0.16元提高到每公斤0.8元,增長了5倍,農民年人均收入也由500元增長到1300元,增長了2.6倍。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壽安家。據《四川經濟參考資料·榨菜》一文中記載:“涪陵人邱壽安,家世小康,平時自制多壇家用。邱君于宣統末年赴宜漢,隨帶十余壇送親友,獲得贊美,遂秘密返川經營,專運省外?!倍?939年,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李家文等人親自到涪陵進行調查后所形成的《榨菜調查報告》記載了有關榨菜的緣起及榨菜發明的詳細過程。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石柱黃連,氣味極苦,有枝肥、肉厚、條長、色艷和有效成份含量高等特點,極具醫藥價值。產品多集聚成簇,彎曲形如雞爪,故俗稱“雞爪連”。黃連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而微具光澤,有不規則細節狀隆起及須毛殘基。分枝有間斷橫紋,節結膨大,形如連珠。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
所在區域:
長江碧樹百里,三峽桔香滿溢。萬州紅桔傳承古老良種,吸納山川靈氣,滋養一方百姓。其桔果果大色艷,形如燈籠,色似紅霞,清香沁脾,酸甜可口,汁多味美,細嫩化渣。更兼生津止渴、清胃利腸、止咳止痢、疏肝解郁等功效。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柑橘”是忠縣的一張名片。忠縣因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盛產柑橘而被稱為“橘城”。忠縣出產的橙汁,還被奉上國宴,走出“國際范兒”。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
所在區域: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胺Q世界一絕、中國獨有的南川金佛山方竹筍,吸大自然之靈氣而長成,以其獨特的鮮、香、嫩、脆品質享譽全球,被稱為“竹筍之冠”、“筍中之王”。南川方竹筍以金佛山方竹筍為原料,用傳統工藝加工制成,其外形略呈方形,觸摸有棱角感,筍肉黃色或黃白色,新鮮清潔、筍肉豐腴、肉質脆嫩,筍籜有光澤不萎蔫,具有營養豐富、肉質豐厚、脆嫩化渣、滋味鮮美的獨特品質,受歷代美食家所親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