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產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鬧湯驢肉是河南省漢族傳統名吃,屬于豫菜系。起源于河南沁陽城,相傳至今有100多年歷史,一直流傳至今,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相傳乾隆皇帝南巡過懷慶,品嘗了懷慶府驢肉,連聲叫好。為中原一絕,焦作特產。所謂鬧湯是利用現代加工技術將煮肉后的陳年老湯精制而成,鬧湯富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膠原蛋白,維生素,礦物等營養元素,是滋補健身的佳品。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艾葉外觀皺縮、青綠色、厚紙質,被毛厚密,絨線細長,香氣悠長。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澠池花椒果粒大,果實紫紅色或棕紅色,皮色紅艷,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揮發油含量高;麻香持久,香氣濃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信陽毛尖呈長條形,外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底綠亮勻整,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鮮爽濃郁,回甘生津。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馮橋紅薯大小均勻,薯塊整齊,表面光滑,色澤鮮亮。粗纖維少,質地細膩。鮮食味甘,熟食綿軟,具栗子香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尉氏小麥籽粒飽滿均勻,呈卵圓形,色澤亮白,千粒重一般大于40克,適宜加工成饅頭、面條、鍋盔等中式面點,適口性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米表面光滑,米粒整齊均勻,細膩油亮,潔白瑩潤,清香怡人,咀嚼時有彈性,煮粥白嫩似乳,柔糯微甜,蒸飯筋道香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上觀水蜜桃果面光潔,紅白色,陽面霞紅;果形近圓形,端正,縫合線淺,果頂平,有果尖;果實較大,單果重300-400克,最大500克左右;果肉白色,近核處紅色,粘核;果實綿潤;果肉水分大,甜度高,口感綿甜,風味獨特。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內黃桃”果大均勻、果型端正、色澤亮麗,果肉肥厚,芯紅粘核,初熟質細脆甜,完熟柔軟多汁,加工性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虞城蘋果果型端正,大小均勻。果面光滑,呈片紅或條紅,果點明顯、小而密,果肉淺黃,質脆多汁,酸甜適中,果香濃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確山夏枯草莖直立;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序棒狀偏棕紅色,截面近圓形,體輕;湯棕紅色、氣微、味淡,回味稍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夏邑何首烏呈紡錘形兼有鳥獸狀,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縱溝多而深。密度大,質堅實。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洛陽丹參表面外皮紅棕色,具縱皺紋,外皮緊貼不易脫落。內黃白色,質堅實,斷面較平整,略呈角質樣。木質部灰黃色或黃棕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芳香,味甜微苦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葉深綠色呈倒披針形,邊緣鋸齒狀,頂端裂片較大,葉柄及主脈紅紫色。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有皺縮,有白須。莖葉折斷有乳白色的汁液,粗纖維少。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三鄉大蒜新出土時蒜皮紫紅,晾干后蒜皮呈白色,皮薄如紙,蒜形飽滿,頭大瓣齊,清白似玉,粘辣清香,隔夜不變味,形、色、味俱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郟縣紅牛毛色以紫紅色和紅色為多,被毛光滑如緞,尾稍毛白。體型中等勻稱。肌肉豐滿,切面細密,大理石花紋明顯,雪花牛肉比重大。肉質細嫩,柔軟多汁,加工性好,味道鮮美,香而不膩。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夏南牛被毛以淺黃色、米黃色為主。公牛頭方正,額平直,母牛頭部清秀,額平稍長;耳中等大小,鼻鏡以肉色為主;頸粗壯、背腰平直,胸深而寬、肋圓,后軀肌肉發達,體軀呈長方形;四肢粗壯,蹄質堅實,尾細長。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召一化性柞蠶,蠶繭外觀呈長橢圓形,自然保存時間長,解舒率和出絲率高,生絲光澤好、拉力強;絲綢制品挺韌強牢、吸濕透氣、穿著舒適;在國際絲綢市場素有“王牌”之稱。蠶蛹個大均勻、呈黃色,營養豐富。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勒馬花生網紋纖細,果皮薄而堅韌,籽仁橢圓形,粉紅色,有光澤,鮮食脆、香、甜,熟食香、酥、脆,加工性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五里嶺酥梨果實呈倒卵圓形,果面光亮,蠟質厚,陽面紅暈,肉質細膩,石細胞少,果核小,多汁少渣,酥脆香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濟源冬凌草株高適宜。莖四棱形,表面紅褐色,斷面淡綠色或黃白色。葉對生、皺縮、卵圓形,葉上表面綠棕色,下表面綠色、有白色絨毛,葉脈細小。葉片干制后泡水顏色透亮,氣微香,口感微苦,柔和清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都里大紅袍花椒籽粒飽滿,皮厚籽小,質地硬脆,色澤紅潤,揮發油含量高,麻香濃烈。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早在夏初,古老中國就有一個小諸侯國——杞國,為大禹的直系后裔,國祚曾延綿1500多年。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滅夏后,將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后幾度興滅遷徙, 多經磨難,少有輝煌?!读凶印ぬ烊稹分幸澡饺藨n天的故事使杞人成了庸人自擾的代名詞。新中國成立后,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以其獨有特點享譽國內外的杞縣大蒜即為萬千中之一支。蒜,根據蒜瓣的大小而有大蒜、小蒜之分,功用相似。據《漢語大字典》載:“大蒜種西漢是從西域傳入。小蒜種由山蒜(蒚lì)移栽,從古已有?!睗h代延篤《與李文德書》文中說:“折張騫大宛之蒜,歃晉國郇瑕之鹽?!辫b于張騫當時名氣之盛,尤其所帶傳入內地之物種也應頗具盛名,延篤所寫當較為接近事實。也許由此可見大蒜當由張騫傳入內地,源頭應為西域之大宛,即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的費爾干納盆地一帶。至于現今的大蒜是張騫引進之蒜,還是我國自古有之的小蒜長期培育而來,雖不得而知。但蒜已經成為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健身治病之寶則是不爭之事實。蒜之所以能夠發展為產業,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對其防病健身功用的廣泛認識。蒜的神奇,列入史冊的至少有兩處。一是《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對華佗以蒜治病的記載:“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ù,同“醋”),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奔慈缳⒀?,立吐蛇(蛔蟲)一枚,懸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奔舱咔叭胱?,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倍恰赌鲜贰ゑ页蝹鳌分袑︸页斡盟庵尾〉氖拢海页危v官清顯,善醫術,建元中,為吳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見謂曰:“汝有重疾?!贝鹪唬骸芭f有冷疾,至今五年,眾醫不差?!背螢樵\脈,謂曰:“汝病非冷非熱,當是食白瀹雞子(瀹yuè,以湯煮為瀹)過多也?!绷钊∷庖簧蠓?。始一服,乃吐出一物,如升,涎裹之動,開看是雞雛,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盡?!备嗨?,又吐得如向者雞十三頭,而病都差,當時稱妙。對蒜神奇功用的認識并不僅僅局限于我國。相傳古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民工飲食中每天必加大蒜,用于增加力氣,預防疾病。印度醫學的創始人查拉克說:“大蒜除了討厭的氣味之外,其實際價值比黃金還高?!爆F代醫學認為,大蒜生辛熱、熟甘溫、有小毒,具有殺蟲除濕,溫中消食,清熱解毒,破惡血、止痛等功效,對治療痛腫療毒、水氣腫滿、腹泄痢疾,腹中冷痛等癥均有療效。美國癌癥組織認為,全世界最具抗癌潛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梢?,蒜在古今中外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西瓜之于開封,就如同一首傳唱了千年的童謠,每到夏季,開封城樹蔭下、院落里無不彌漫著西瓜甜甜的味道。無論男女老幼,都會把在炎熱的季節里吃上一口脆甜的沙瓤西瓜當成醉人心魄的享受。西瓜,陪伴開封人已逾千年。 “蕭山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边@句夸贊汴梁西瓜的民諺已經流傳了上百年。據記載,西瓜在開封的種植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宋代。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南宋詩人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國,8月到達北宋舊京城開封時正值西瓜上市。在一片瓜田,范成大難卻瓜農盛情,幾塊下肚,頓覺暑意全消,便欣然為瓜農賦詩《西瓜園》一首:“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濩落波如水,未可蒲萄苜????!鼻耙痪涿枋鑫鞴媳P藤、喜沙土的生長特性,后一句反映出在宋時,起碼在北宋東京城吃西瓜已屬尋常之事。這也許是世上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首為開封西瓜的題詩。西瓜討人喜愛緣于其消暑佳品的難以替代性。由于古代交通之不便,對于中原人、北方人來說,南方累累夏果只能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解渴之梅,西瓜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中原人、北方人盛夏解渴首選佳品。歷代文人騷客以西瓜為題的吟詠就充分反映了人與西瓜的不解之緣。元人趙善慶在題為《西洋瓜》的詩中寫道:“竟傳異種遠難詳,且剖寒漿自在嘗。因產西方皆白色,為來中土盡黃瓤?!笨磥磉@位詩人對西瓜的來歷比較了解;明詩人李東陽在《如賢饋西瓜及檳榔》詩中寫道:“漢使西還道路賒,至今中國有靈瓜?!边@兩句也寫出了西瓜的來歷,比趙善慶更進了一步,指出是漢朝使者從西域帶回,西瓜稱謂也就有了來歷。有考據的,更多的是寫吃西瓜的快感的。清初詞人陳維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詞稱得上是古代詠西瓜詩詞中的精品:“嫩瓤涼瓠,正紅冰凝結。紺唾霞膏斗芳潔。傍銀床,牽動百尺寒泉??~色映,恍助玉壺寒徹?!?讀后令人油然產生饞涎欲滴之感。元代詩人方夔的《食西瓜》一首更耐人尋味:“恨無纖手削駝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縷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從此安心師老圃,青門何處向窮通?!痹娭小翱|縷”和“痕痕”兩句描寫了人們吃紅瓤西瓜時的情景:“牙生水”和“骨有風”兩句,更把酷暑吃西瓜時那種快感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了。文人的清高,是中華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的文化遺產,只要他認為是世界俗物,即使擁有千萬家財也難入其法眼。但西瓜這個一次性消費品竟然引得這多詩人詞家屢屢吟誦,自然有其不俗之處。人們在充分利用其消暑功用之后,發現西瓜可謂渾身都是寶。西瓜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藥用。籽殼及西瓜皮制成“西瓜霜”專供藥用,可治口瘡、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癥。西瓜皮用來治腎炎水腫、肝病黃疸、糖尿病。西瓜子有清肺潤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殼用治腸風下血、血痢。西瓜果肉(瓤)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主治胸膈氣壅,滿悶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瘡,暑熱,中暑,解酒毒等癥。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陜州紅梨呈葫蘆狀,果重150-192克,果實橫徑6-9cm,縱徑7-9cm。果面光亮,呈紫紅色,果實硬度較大,果肉口感細嫩,綿軟酸甜,有梨的干爽和蘋果的香甜味。陜州紅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維生素C含量16mg/100g,鉀含量143mg/100g,有美白、抗氧化、促進人體組織新陳代謝、調節體液酸堿平衡,增強機體抵抗力等功效。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嵩縣柴胡,又名會柴胡、嵩胡,是嵩縣的地產中藥材,屬北柴胡,產于嵩縣十六個鄉鎮,來源于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d的干燥根。宋代蘇頌在《圖經本草》中稱:“柴胡生弘農峪及冕句”文中所提弘農即弘農郡,嵩縣在宋代設制陸渾縣,屬弘農郡。因其根粗大肥壯,色黃褐,不留殘莖,揮發油、皂苷含量高,療效好,有“柴胡王”、“嵩胡”之美譽。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西峽是山茱萸的故鄉,品質和產量在全國處于突出地位。山茱萸收載于中國藥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之功效,為中華醫藥常用、必備藥材。西峽山茱萸品種齊全,優良品種多,“石磙棗”、“八月紅”、 “馬牙棗” 、“珍珠紅”、“大米棗”等都是典型的優良品種,鮮果光澤油潤,色紅、皮大、肉厚,藥用價值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宿鴨湖鳙魚體型勻稱,頭身比大,頭與身比例為5.5:4.5,而其他水庫花鰱與身比例為4.5::55,鱗片細??;體色鮮亮,背部青黑,腹部灰白,斑塊均勻。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郭村馬鈴薯果形為橢圓形,塊莖大,外形圓潤、規整,黃皮黃肉、芽眼淺,表面光滑,粗細均勻,耐儲運等品質。烹飪加工成熟食后,清脆爽口或入口軟面,味道鮮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遂平香椿芽體肥嫩、質地厚重、色澤艷麗、香氣濃郁、味道鮮嫩、肉質細膩。 香椿含鈣、磷、鉀、鈉等成分。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瓦崗紅薯,產自河南省確山縣瓦崗鎮東南部的田畈、林莊、澤溝等村,歷史上,該地因為終年源源不斷地生產瓜果、蔬菜,四季常青而得名。其中,以盛產的紅薯、南瓜和夏枯草數量最大、質量最優,可謂是物產豐饒、馳名遠近。這里的紅薯不僅個頭大、好看,吃起來更是口感綿密、味道香甜;既可作為主食,又可當成配菜。瓦崗紅薯薯塊均勻,成紡錘狀,薯皮紅色,光滑鮮亮,薯肉黃色,鮮食味甘,熟食香濃,質地細膩,粗纖維少,口感綿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新縣位于大別山腹地,是我國油茶資源的最北界,種植油茶面積近30萬畝,其中天然有機茶林近20萬畝,是全國首批100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和河南木本糧油試點縣。近年來,新縣已經將油茶等木本植物油料列為扶貧的主導產業。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西平小麥(西農979)為白麥,籽粒均勻、飽滿,角質率高,為中強筋小麥。西平小麥水分含量9.98 g/100g;蛋白質(干基)含量為13.3 g/100g;濕面筋為29.2%;吸水量為63.8 mL/100g;穩定時間為17.6min。西平小麥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對緩解精神壓力、緊張、乏力等有一定的功效。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黃泛區”牌黃金梨,果肉鮮脆爽口,甘甜多汁,果心小,無果渣,清香爽滑。2004年8月獲“綠色食品A級產品”稱號;2011年8月被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許可使用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標志,連續多屆榮獲“中國國際農交會”金獎,2016年首次入選“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強”?!包S泛區”牌黃金梨綠色、安全、質量上乘,暢銷國內外,市場潛力巨大?! ?/p>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芝麻有黑白兩種,藥用黑芝麻為好,食用白芝麻最佳。項城白芝麻色純皮薄,籽大粒飽,口感香醇,營養豐富,出油率高。據測定,項城白芝麻千粒重可達3g,含油量超過55%,其中亞油酸含量達到43.5%,不飽和脂肪酸適中,蛋白質含量22.3%,超過優質強筋小麥,含鈣1%,是牛奶的2倍,每公斤含鐵72毫克,3倍于菠菜,5倍于牛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扶溝辣椒個體均勻,色澤紅潤,皮厚籽多,籽粒飽滿;辣味適宜,香味濃郁。扶溝辣椒品種有三櫻椒8號,紅太陽,天宇 、天問、艷紅子彈頭等,顏色鮮,口感好,辣味濃,條形好,等特點,深受全國消費著喜愛。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鹿邑芹菜’具有實心無筋、鮮嫩清脆的特點,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愛,其各項營養成分指標均明顯優于普通芹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鄲城紅薯,鄲城縣名優土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具有“薯塊整齊,薯皮光滑,色澤鮮亮”的優點,深加工的精細淀粉、粉條、粉皮等產品,遠銷各地!在國際市場上素有“鄲城三粉”之稱的粉絲、粉皮、粉條榮獲第五屆亞太國際博覽會金獎,先后被國家農業部、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農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扶溝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14.3℃,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在2113.1小時左右,無霜期為215天,10℃以上積溫4046.℃,適宜西瓜生長。扶溝縣西瓜種植歷史已有十多年歷史。1990年,扶溝縣江村鎮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西瓜。扶溝西瓜,果型端正、外觀色澤一致,果肉色紅質脆,甜爽宜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無量寺高青蘿卜,種植區域在上蔡縣無量寺鄉一帶,俗名“高腳青”,栽培歷史悠久。早在《詩經》中就有關于蘿卜的記載。元朝的許有香曾稱贊蘿卜:“熟食甘似芋,生薦脆如梨”。明朝李時珍說:“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 據《古蔡春秋》載:無量寺高青蘿卜不是由無量寺的地名而來,它和無量寺地名一樣,是以無量寺寺廟冠名的。無量寺寺廟的名字來源于一個凄婉的傳說。傳說中,織女下凡與牛郎結為夫妻,天庭中的王母娘娘惱羞成怒,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把織女抓回天庭,生生拆散這對恩愛夫妻??椗惶毂鞂ё?,牛郎帶著孩子在后面追趕,一路上由重聚、齊哭、寺廟逢而又分到被湖相隔最終離去,令人悲切,肝腸寸斷。一路追趕到分離途經的地方,被當時百姓以象征意義命名,以示紀念?,F今西平縣的重渠(重聚)鄉,上蔡縣無量寺鄉境內的無量寺(無娘寺)寺廟,七塊店(齊哭店)村,王連湖(望娘湖)村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了。無量寺寺廟的前名無可考,寺廟由“無娘寺”演變到現在的“無量寺”期間已不知經歷幾多春秋。 無量寺高青蘿卜與佛結緣也是偶然,說是佛,實是一高僧。僧人吃素不吃葷,無量寺的僧人除鄉鄰布施外,自己也種植一些糧食蔬菜,其中便有蘿卜。時值白龜廟(現上蔡縣塔橋鄉境內,因伏羲蓍草、白龜畫八卦而名的寺廟)的高僧到無量寺講經施教,一日,閑步于耕作之處,見該寺種植的蘿卜高青個大,眾僧喜生食之,高僧品之,入口爽脆香甜,口舌生津;佛手于胸:“阿彌陀佛,蘋果、梨,弗如貴寺之蘿卜皮”。高僧之言不脛而走,十里八鄉的百姓便求寺廟蘿卜之種竟效種之,“無量寺高青蘿卜”的盛名也隨之傳遍鄉野村莊,被人稱頌,繁衍至今。雖是傳說,卻與其優良品質成就了今天無量寺高青蘿卜歷史悠久的名優特色農產品?!渡喜炭h志》中曾這樣評價:“吃蘋果、吃梨,不如無量寺的蘿卜皮”。 無量寺鄉位于上蔡縣西部,上蔡縣歷史悠久,古稱蔡地。西周武王封叔度為候于此,建立蔡國。秦置上蔡縣。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改上蔡縣為武津縣。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易名為臨汝縣,縣志移于懸瓠(今縣城西南)。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臨汝縣為武津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又復名上蔡縣至今。據《古蔡風物》記載:“無量寺高青蘿卜種植區域屬淮河流域、北汝河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穿境而過。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為14.9℃,年平均降水量871毫米,全年無霜期225天。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適中,無霜期長。該區域地勢低洼,黃沙土質特性,土質松軟且固水性好,土壤營養含量充沛,富含鉀、鋅、硼、鈣、磷和鎂。因其生長的地域、土質、光照、雨水等特殊的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形成特有的優良特性”。無量寺高青蘿卜個高38厘米左右,直徑10厘米左右。外皮深綠,尾部亮白,內瓤青綠,肉質緊密、無白糠花,汁多香甜,清脆爽口。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鉀和磷等豐富的營養物質,維生素C18-23mg/100g、鉀1800-2300mg/kg、磷0.03-0.05%、總糖3.8-4.8%,脆度11.0-13.0N/mm。 近年來,縣、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在地理標志區域保護下、逐年擴大種植面積,保持良好發展秩序,繼承發揚其優良品質,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市地區,為無量寺鄉的農業發展增添光彩。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邵店黃姜,原名為“疆”,喻為“疆御百邪”之說,主為御邪,入藥之功效,后名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時期,武王伐紂,《史記?周本記》:武王逐率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帝紂聞武王來,發兵七十萬距武王,謂之牧野之戰,戰爭殘酷,人畜尸體腐壞,滋生瘟疫,周兵病死無數。師尚(即姜太公)軍師輔助武王姬發率部轉戰黃淮之間,軍隊駐扎在岡山(今河南上蔡境內臥龍崗)上休整,周邊是沼澤地,當地百姓用岡山仙草熬湯獻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湯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氣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軍中凡煮肉湯食,皆放入仙草以驅瘟疫。謂此仙草為“疆”,意為用途廣,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為紀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為“姜”,煮肉、熬湯、要放姜也流傳沿用至今。岡山,最高處海拔近百米,《上蔡縣志》載:蘆岡,一名岡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環繞起伏,亦一奇觀也。北起長村,南抵汝南金鋪鎮,蜿蜒百里,廣十余里,其主體在今邵店鄉境內南北貫穿,二十余里?!独m齊諧記》記載春秋后期桓景重陽登高,所登之山亦為此岡山,因此上蔡被謂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駐岡山即是今邵店境內臥龍崗,所用仙草湯,即是黃姜湯。 邵店黃姜種植歷史悠久。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孔子帶高徒周游列國,“于陳蔡”。陳,即今淮陽,蔡,即今上蔡。途徑臥龍岡北鴻隙湖畔陳蔡之間陳蔡鋪(今華陂鎮南)一岡陵,遇到大雨,書被淋濕,天晴后在臺上曝曬,即為“孔子曝書臺”??鬃恿苡旰蟾袀畮У茏友嘏P龍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邊,這里汝河迂回,風景宜人,一時找不到過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農民打聽,便是“孔子問津處”,現在,此處仍有一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親書“問津處”三個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國弟子漆雕開見孔子病患不輕,就從臥龍崗下取當地黃姜熬湯,每日獻于孔子,不幾日,孔子痊愈,周身輕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來孔子在蔡國三年“講學布道”,彈琴高歌和創作《大道歌》。從此孔子與蔡國黃姜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對姜情有獨鐘,在那個戰亂年代終壽72歲,與重食生姜密切相關,《論語》載,子曰:不轍姜食。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對孔子食姜嗜好闡釋:姜,通神明,去穢惡,故不轍。漆雕開為孔子熬湯所用生姜就是臥龍崗下邵店一帶所產黃姜。 邵店黃姜源產古蔡國臥龍崗南段兩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縣邵店鄉一帶。這里氣候屬亞熱帶溫濕適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氣溫26.8度,地勢一崗(臥龍崗)擔兩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強,土層深厚,土質松軟,呈黃棕,沙壤性,通氣性強,PH值7.3,中性偏堿,適合生姜種植和儲藏條件,也成就了邵店黃姜的優良品質。據元朝《王禎農書》記載“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種之,以蠶沙或腐草灰糞覆蓋,每壟闊三尺,便于澆水,待發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處,免至凍損,以為來年之種。邵店黃姜味道純正,色澤金黃,無絲耐煮,辛辣,味長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粗纖維、鉀、鎂和糖等營養物質,蛋白質1.5-2.0g/100g、鉀2000-2500㎎/㎏、鎂360-420㎎/㎏、粗纖維0.8-1.2%、總糖1.6-2.2%。 邵店黃姜以優良的品質著名,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良好的藥用保健效果,邵店黃姜性溫散寒邪,有驅寒,暖胃,健脾,生發,消暑治瀉,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潤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壽。據《上蔡縣·實業態· 農業》載:邵店一帶之姜,為蔡邑馳名之產品,常南至漢口,北至平津。古為“天姜”,曾為歷代皇家供品?!渡喜炭h志· 建制志》載:清康熙年間建城堡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業鼎盛,為群眾交易土產,黃姜,購置日雜之集散地。邵店集以特產黃姜為主要交易點,姜販遍布各地。黃姜初加工在民國年間就已起步,上世紀80年代,姜片廠產品遠銷20多個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斷深入,該鄉抓住機遇,發揮優勢,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生姜生產,全鄉種植面積達到1萬多畝,總產量達300萬公斤。在種植上,積極引進外地優良品種,推廣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進生產技術,既提高了產量和產品質量,又降低了生產成本。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建起了規模較大的生姜加工廠,產品有脫水姜片、姜絲、姜粉,成為俏銷國內外優質保健食品。為邵店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做出巨大的貢獻?!渡喜坦旁娫~選集》中曾這樣描述:“百里臥龍崗,千頃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鄉?!?/p>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藤蔓如龍葉如萍,霜降收獲遍地紅,崇禮古今薯鄉域,悠悠枯河滋育成(《上蔡古今詩詞選集》)。 崇禮鄉位于上蔡縣東43公里處,崇禮紅薯栽培區域屬于枯河(河水干枯之意)流域,說崇禮紅薯,不得不敘述枯河的來源??莺?,相傳的洄曲故道,此河北起郾城縣的召陵,南至項城的新橋。洄曲故道是古殷河(現為漯河至周口的沙河)的一段,由于河道極度迂回,因而得名。古殷河原是汝河支流,分流多支,其中一支從召陵流入上蔡。經上蔡縣華陂、小岳寺、朱里、東岸、崇禮、楊集等鄉鎮,向東南流入項城縣與潁河會流,這段支流便是洄曲故道。洄曲之名最早見于《舊唐書》和《新唐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亦有記載。洄曲河是古代一條較為重要的航運路線,據傳說:枯河是周赧王的運糧河。雖然此說無可考,但從興修水利中挖出的很多船篙、船錨、船板等故物分析,它是一條運河,確是無疑的。洄曲河干枯于元代。其原因是由于汝河盛夏雨季,河水暴漲,致使上蔡、汝南、新蔡、平輿等縣的部分地區盡成澤國,造成了嚴重災害。為解此患,無至正年間(1341-1368),在郾城筑壩把河截斷,汝河上游之水沿古殷河向東入潁,郾城至上蔡的洄曲河干枯,后人稱之“枯河”。 崇禮紅薯,薯塊多而勻,表皮光潔,塊紡錘形,皮色深紅,肉色乳白,食之味香濃郁,甘甜面沙。含有豐富的糖、淀粉、粗纖維、維生素C和磷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維生素C40-50㎎/100g、淀粉23-28g/100g、磷0.04-0.05%、粗纖維0.6-0.9%、總糖2.2-3.2%。獨特品質與其地域分布、土壤、氣候條件密不可分的。崇禮紅薯主產地位于枯河流域的沖積平原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常年七、八月份較干旱,九月份氣候冷涼,晝夜溫差較大,黃土壤,中性偏堿,富含鉀、磷等適合紅薯生長的礦物質及有機腐熟物。 崇禮紅薯作為上蔡縣的特產,栽培歷史悠久,據《古蔡風物》載:相傳明末河南連續三年發生蝗旱之災,至崇禎十三年,整個河南“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并起”,“是歲(崇禎十三年),中原盜起,時大饑,斗米錢三千,人相食,群盜大起如牛毛”。義軍闖王面臨士兵們的饑飽問題,發現崇禮紅薯豐產,且綿甜濃郁,隨解燃眉之急,穩定軍心。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解決廣大人民生活問題,黨和政府大力號召人民群眾種植紅薯,紅薯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三年困難時期,種植面積過半以上,紅薯成為人們的救命糧?!霸缟险?,中午喇,晚上喝的紅薯茶”。便是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紅薯成為人門廣泛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具有高產、穩產、耐旱、耐貧瘠、病蟲害少等特點。全縣長年栽培在30萬畝以上,60、70年代栽培面積增加到50萬畝左右,農民分配糧食中紅薯占2/3以上。崇禮紅薯作為該鄉的主要糧食作物維持著人民的日常生活,據《上蔡縣志》記載:該鄉農民流傳有“紅薯湯、紅薯饃、離開紅薯不能活”的說法。紅薯產量高,經深加工過的紅薯可以制作成粉條,粉絲,粉皮等,用來調劑人民的生活。由于紅薯吃法的多樣性,為解決當時人民溫飽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崇禮鄉紅薯種植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紅薯生產基地,在政策的推動和食品加工企業的帶動下,也催生了一批八十年代時期的“萬元戶”。崇禮紅薯因其品質優良、口感濃郁香甜在當地家喻戶曉。 崇禮紅薯作為當地的特產,以其品質優良、種植面積廣、產量大、知名度高而著名,在歷史上曾為上蔡縣崇禮鄉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近年來,在政府引導下,通過實行標準化種植,科學管理,組織經營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崇禮紅薯的品質和產量,年生產優質紅薯七萬多噸。隨著農產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無公害食品紅薯及其深加工產品在上蔡縣崇禮鄉悄然興起,開發出優質紅薯淀粉,高品質粉條、粉皮等不同系列10多個品種的紅薯制品,遠銷全國十多個省、市地區,帶動了全鄉紅薯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確山縣處于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濕潤、雨熱同期,光、熱、水條件非常適宜板栗生長,而且這些地方多為礫質土、沙壤土、黃棕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正是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形成了確山板栗色澤鮮亮、堅果大、果肉肥厚、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口感香甜味美的獨特品質。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泌陽花菇,之所以成為菇中之皇,首先表現在獨一無二的質量上。香菇是世界名貴的食用菌珍品,泌陽花菇又是世界一絕:古代謂之"山珍",現代又賦予"植物食品頂峰"的美稱.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三黃雞因具有嘴黃、毛黃、爪黃而得名。三黃雞由于在正陽縣分布廣、數量多、品質好,被《河南省地方優良畜禽品種志》定名為正陽三黃雞。正陽三黃雞具有生長快、產蛋多、耐粗飼、適應性廣、抗病能力強、肉質鮮美等特點。肉質細嫩香純,是正陽三黃雞的又一優良特性。正陽三黃雞還具有補氣、養血、利尿之功能,當地群眾素稱“藥雞”。用正陽三黃雞燉天麻醫治頭暈病,有顯著療效。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潢川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氣候溫潤,雨量充沛,位于亞熱帶北部,是熱帶花木北移和溫帶花木南遷的適生地?!豆庵葜尽肪?8記載:"木之屬有桂,一名木樨花,有紅、白、黃3種"。距黃國故城遺址西北,有一延綿數十公里的丘嶺,自古就大面積種植桂花,每逢金秋, 桂花盛開, 香飄百里 ,因此得名曰"桂花嶺"。潢川百姓逢年過節有流傳打"桂花糕"、做"桂花糖"、釀"桂花酒"的習俗。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花生在中國地理分布廣泛,種植面積遼闊,今天已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尋常之物。在素有“膏腴豐饒之地”的正陽,獨特的地理氣候、久遠歷史背景、豐厚的文化積淀、悉心的品牌建設,蘊育出了品質優異的正陽花生——它以優質珍珠豆型特色著稱,米粒外觀整齊,具備香、脆、酥、口感爽適、回味悠長等優點,脂肪含量高,蛋白質豐富,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其它重要營養物質。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潢川甲魚通常被稱作光州甲魚、光州馬蹄鱉、中華鱉、老鱉、元魚、團魚等;民國后,光州更名為潢川,"光州甲魚"、"光州馬蹄鱉"等也逐漸被稱作為今天人們所熟知的"潢川甲魚"。潢川甲魚質地上乘,腹色清白,裙厚上翹,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是風靡豫南一帶的佳肴,為光州的食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據光州志記載,早在唐朝時,潢川縣就有了"光州馬蹄鱉壓斷街"的說法,清朝時,有專職人員在光州為皇室捉鱉烹制菜肴,光州馬蹄鱉與光州貢面、潢川金桂并稱光州三絕,成為了宮廷貢品。潢川人民研制出了甲魚各種不同的吃法,形成了光州特有的鱉食用文化。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確山縣有悠久的夏枯草種植歷史和良好的群眾種植基礎,產量和銷量在全國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加多寶、和其正、王老吉等大型涼茶生產企業廣泛采用夏枯球作為其主要原料,使其在藥用之外又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確山縣藥農種植夏枯草有20多年的歷程,品質好,信譽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確山縣主要經濟作物和農產品的支柱產業。目前,確山縣已成為涼茶生產企業加多寶集團的全國六大原料生產基地之一,且位居首位。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柘城辣椒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在質量方面,柘城辣椒辣度適中、香味濃郁、結果集中、色如櫻桃;在種植方面,柘城辣椒的種植體現在投工少、栽培技術簡單、抗旱穩產、抗病性強;在收益方面,柘城辣椒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效益高的特點。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通許小麥褐色粒狀、呈卵圓形,均勻、飽滿、品相好、皮光滑且光澤度強,適宜加工成各類專用小麥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唐河西瓜果實渾圓形或橢圓,早熟及特早熟單果重2-3kg,中晚熟7-10kg;果型圓整、皮色花紋清晰美觀、果瓤色澤誘人,瓤質沙粒,入口即化。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湯陰北艾蘗多莖細,側枝多壯,株形美觀,葉厚紙質,被毛厚密,絨線細長,香氣悠長,商品性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惠樓山藥產于虞城縣店集鄉惠樓一帶,是著名的傳統產品,距今已有400多年栽培歷史。明朝神宗萬歷年間被列為貢品,譽為佳肴?;輼巧剿幝詮澢?,稍扁,形狀不規則,表皮局部有紅斑,肉色乳白,質地細嫩,生食不麻不澀、脆甜爽滑,熟食甘甜、易剝皮。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新野大白菜上市時間為11月至翌年3月,呈圓筒形,單球重2kg左右,外葉淺綠,內葉嫩黃,葉多,葉柄薄,少筋;生食微甜,熟食綿軟,味道鮮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汝陽花生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丘陵和南部山區,境內獨特的“七山二嶺一分川”的自然地形地貌,形成晝夜溫差大的小氣候,有利于花生養分積累,所生產的花生質優味美,具有果形勻稱,粒大飽滿,種皮粉紅,色澤鮮艷,香而不膩,略帶甜味的特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內黃縣獨特的沙質地培育出具有油質重、顏色紅、香味濃、辣度高的朝天椒品種——“內黃新一代”?!啊畠赛S新一代’在全國是高辣的代名詞。由于該品種辣椒具有獨特的品質,在重慶調味品行業、火鍋行業、食品行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黃尖椒優質高產、色澤鮮、辣度高、椒形美、商品性好以及區域集中等獨特優勢,先后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等稱號。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評為“全國十大名椒”。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夏邑縣是全國三大白菜種植基地之一,夏邑白菜又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之一。夏邑屬黃淮沖擊平原,土壤為潮土類砂質壤土,根層深厚,中性偏堿、土質肥沃、透性好無污染源,非常適合白菜生長,所以夏邑的白菜幫薄葉嫩、汁液乳白,生食清脆可口,淡而有味,熟食風味更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靈寶蘋果好吃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然條件好、地理區位好、口感風味好、交通運輸好和品種豐富好?。?!氣溫日照,森林植被覆蓋,水質,果園土壤含礦物質,含糖15.6%,海拔在800~1300米等等,決定了靈寶蘋果色澤鮮艷,香味濃郁,酸甜爽口,營養豐富,耐貯耐運。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欒川核桃果形圓形,殼面潔凈,外殼黃褐色;仁皮黃褐色;種仁飽滿,黃白色,澀味淡;易取整仁。欒川核桃蛋白質含量15.8g/100g、鐵含量2.94mg/100g,均高于參考值。欒川核桃性味甘溫,為滋補強壯品,有補氣養血、潤肺健腦的功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欒川山茱萸鮮果果實橢圓形,表面光滑,色澤鮮紅,晶瑩剔透,狀如瑪瑙;干品肉厚、色紫紅、油潤,品之微酸微甜微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伏牛山北麓陜州區南部丘陵淺山區,平均海拔1030米,年均氣溫13.5℃,晝夜溫差12℃以上。這里土層肥沃、空氣清新、水質優良,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AA級生態區,是優質果品的最佳適生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新安櫻桃外表新鮮清潔,整齊度好,大型果;闊心型,頂端稍平;紫紅色,有光澤;果皮較厚;果肉色澤紫紅色,質地脆而不軟,肥厚多汁;果汁紫紅色;風味酸甜可口;半離核。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汝陽香菇具有菇香濃、朵大、肉厚、質細嫩、味鮮美、氣味芳香、滑潤爽口、營養豐富、花菇率高的特點。河南產品推介會上,汝陽縣派出的兩家現代化香菇企業,所展示的香菇干、香菇片、香菇精粉、香菇脆、香菇小菜等新研發產品廣受好評。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進行了帶貨直播,汝陽香菇一度脫銷。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桐柏香椿,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桐柏香椿”芽肥葉厚,色澤紫紅,香脆可口,氣味濃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西漢初年,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周術隱居汝陽,采商山、大虎嶺一帶的艾草為百姓療疾治病。漢惠帝劉盈感念甪里先生之德,奉此艾草為“甪里艾”,并在當地建“商山廟”、“商山寺”以志紀念。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汝陽杜仲野生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汝陽地處丘陵地區,氣候、土壤等條件十分適宜杜仲的生長。汝陽杜仲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種植面積25萬畝左右,被譽為“中原杜仲第1縣”。主要產品有杜仲葉、杜仲籽、杜仲皮,產量3萬噸左右,加工產品主要有杜仲葉茶、雄花茶等,今年來陸續開發有杜仲羊、杜仲雞蛋等相關衍生產品。汝陽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孕育了杜仲這古老樹種。汝陽杜康、杜仲、杜鵑并稱為“汝陽三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汝陽紅薯呈紡錘形,小果型;外皮欠光滑,呈淺暗紅色;肉質乳白色,質地硬,細膩,略有甜味,淀粉較多。汝陽紅薯可溶性糖含量3.82%,蛋白質含量2.08g/100g,谷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等13種氨基酸含量均優于參考同類產品。汝陽紅薯可溶性糖和蛋白質含量豐富,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皂角刺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具有穿透腫毒、破堅消積、消腫排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乳腺炎、乳腺癌、前列腺炎、心腦血管病等中成藥之中,用量不斷增加。另外,皂角刺還治療癃閉、外用治療疥癬麻風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嵩縣銀杏是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的特產,同時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據中國特產協會了解,嵩縣銀杏種核充實,兩側具有明顯棱;種殼潔凈光亮;種殼漢白玉色,具光澤,貯后略泛黃;種仁采后黃中泛綠,呈翡翠色,貯后漸成乳黃色。厚度0.30毫米-0.50毫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古城生甘藍,人稱長壽菜。長食不老仙,益壽又延年?!乱懊裰{ 朋友趙君從遠方來,讓我領他參觀一下古城新野的特色農業。我們驅車從縣城出發,沿白河河道一路南行,來到了城郊郭營和袁莊村,只見田野中長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成了一個蔬菜的海洋。在眾多蔬菜中,有一種叫甘藍菜的,更引人注目,其形圓乎乎,其質瓷實實,其色有綠紫,綠得可愛,紫得怡人。后遇一種菜老農,他興致勃勃給我們念唱了《甘藍謠》,講述了不少有關甘藍的傳說故事。 據有關史料記載,中國的甘藍最早是漢代由歐洲引入的。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后因匈奴襲擾,中斷58年。公元73年,東漢時投筆從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將這條道路延伸至歐洲,帶回了包括甘藍(當時叫包心菜)種子在內的大批歐洲商品。甘藍在京師洛陽試種成功,逐成為宮廷美味佳肴。公元116年春,時為太后的鄧綏回故里省親,帶回了部分綢緞和農產品,其中也包括貢品包心菜和種子。鄧綏的故里是南陽郡新野縣三泉阪,即現在的新野縣城郊鄉李湖村板橋鋪自然村,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水質甘甜,土壤沃肥,氣候宜人。甘藍經鄧姓族人試種即獲成功,“貢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鮮菜。其后經歷年的傳播,至公元201年,全縣各地均有栽培。劉備屯兵新野,在縣城南端淯水拐彎處(今南張營、袁莊、呂莊、郭營等村)廣置菜田,以供軍需,遂成為村落,取名“園莊”。從此,甘藍就成為新野的當家品種。園莊地處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廣、北進宛洛的水陸碼頭,商賈云集,熱鬧非凡。各地商賈在此駐足,換購貨物,甘藍種子便是首選。新野甘藍因此便傳遍全國,形成很有影響力的菜品。近年來,新野甘藍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1年“宛綠”牌商標被認定為“河南省著名商標”;“宛綠”牌甘藍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新野甘藍” 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目前,新野甘藍遠銷到日本、韓國和歐洲許多國家,為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正是甘藍有這么多食用、藥用、保健、美容功效,因此人們稱甘藍為長壽菜,長久食用可以成為不老仙。 聽完介紹后,趙君感嘆地說:“新野農業生產真是有特色,不愧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范縣,全國農業(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示范縣,全國露地蔬菜標準園建設示范縣,甘藍種植大有發展前途啊”!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花生,俗稱“落花生”,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主產于河南、山東、河北、廣東、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內黃“內黃花生”的品質最富盛名。內黃花生果遠銷于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內黃花生產區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質量安全示范區。具《內黃縣志》記載,花生是內黃傳統作物,在民間被譽為“長生果”,有“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之說。清光緒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漸取代了小花生。 在內黃流傳著很多有關花生的傳說,其中有個傳說是這樣講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實是長在枝杈上的,說是有一家母子倆,兒子叫石滾兒,靠種花生為生,可是那些饞嘴的大鳥、小鳥天天來叨花生,折騰得這娘兒倆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該做飯了,石滾兒娘叫石滾兒到地里看花生,石滾兒到了地里,那些大鳥、小鳥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滾兒顧東顧不了西,顧西顧不了東。正在地里來回跑的時候,猛一下聽見“哎喲!”一聲,石滾兒扭頭一看,一位白胡子老頭倒在地上,他趕快跑過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來自己的水壺給老人喂水,又拿來干糧讓老人吃,不一會兒,老人醒了過來,對石滾兒說:“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報答你?!闭f著從身上摸出一個白玉球遞給石滾兒,說:“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個坑,把它埋進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攆鳥了,千萬記住別用其它東西去挖?!笔瘽L兒趕緊跪地磕頭,等他抬起頭一看,那老人已經沒影了,石滾兒就用手在地里開始挖,挖著挖著覺得一陣鉆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個指頭都出血了,正要拿鏟子去挖時,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話,“千萬別用別的東西挖”。他咬著牙,忍著疼又用手挖了起來,挖到兩尺來深時,把白玉球埋了進去。忽然花生不見了,眼前只剩一片綠葉兒,他急忙跑過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滾兒這才明白,老人說的以后不用再攆鳥的意思啦。從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長了。 在內黃縣民間至今還流傳著結婚以紅棗,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貴子之意的習俗。結婚時在新棉被的每個角上都包一包紅棗,花生、栗子,并用細線大針角縫住,在新娘到來進屋后,總會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搶被角里的紅棗、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門拜年時,主人也會熱情地端出一盤花生、紅棗之類的果品來招待客人,以示喜慶吉祥。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些與花生有關的謎語,如: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等。 據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國《內黃縣志》第109頁記載“落花生(分大小二種,大者自清末光緒間始傳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來自美國也。)。1993年出版的《內黃縣志》第264頁記載“花生是內黃傳統作物,原為珍珠型小花生,收獲時易落果,需將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過篩子,篩出花生果來。清光緒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實不易脫落,逐漸取代了小花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詩經》中有關于桃的最早記載,寫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與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詩中以桃樹的花、果實和茂盛的樹葉比喻初嫁的女子必能使夫家子孫繁盛、興旺發達。此后數千年,我國歷史上關于桃樹、桃花的詩文數不勝數,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韓愈的《題百葉桃花》、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自號“桃花閹主”的唐寅寫的《桃花行》等等。桃花源、桃花島、桃花運、桃園結義等傳說名詞老少皆知,我國民間有“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梨一樓”、“桃吃飽,杏傷人,李園、梅園抬死人”等關于桃的俗語。這些都說明桃文化在我國一直都做為美好的象征且深入人心。 桐柏縣地處豫南桐柏山腹地,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擁有壯麗璀璨的紅色文化,擁有一望無際的紅葉,擁有火燒朱染似的紅石,擁有馳名中外的紅茶,然而千百年來,由于天造地和,這里孕育產生另外一種紅色珍品——朱砂紅桃。 桐柏縣多丘陵地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兼南北之優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類型以黃棕壤、砂黑土、黃潮土、水稻土為主,緩沖性較強,保肥性能較好,自然條件很適宜桃樹生長。桐柏朱砂紅桃種植歷史悠久,桃文化氛圍由來厚重,據《桐柏縣志》記載,桐柏縣擁有2000多年的桃樹栽培史,桐柏人民對果品桃更是百般喜愛,桐柏民間也流傳著多種有關桃及桃園的故事,現境內就有桃花洞、桃花庵等多處景點以桃花、桃樹命名。 朱砂紅桃樹勢旺,樹姿開張,樹勢健壯,葉片深綠、中大,萌芽率高,成枝力強,長、中、短枝均能結果,易成花,花粉多,自花授粉,無需人工授粉,3月下旬開花,果實6月下旬成熟,果實卵圓形,果頂園凸,果面大部分著紅色暈或條紋,茸毛較密;果肉紅色,肉質硬,熟后發綿;果肉形似朱砂故名朱砂紅。果實離核,風味濃甜,汁液少,纖維多,有香氣。長期以來,朱砂紅桃以其優美外形和獨特的香味深受喜愛,廣為栽培。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香菇是我國著名食用菌,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是典型的兩高(高蛋白質、高質量)、四低(低鹽、低糖、低脂肪、低熱量)、五富(富含藥用物質、美味物質、香味物質、礦物質、維生素),并兼有葷素兩者之長的高檔食品,有“植物性食品的頂峰”“素中之葷”美譽,被尊為食用菌皇后。 靈寶香菇以菇形圓整美觀,菇肉致密瓷實,菇香純正濃郁,菇色淺褐自然龜裂成花,食之鮮嫩口感好而著稱,其粗蛋白、總糖含量高,品質上乘,口感好,優質菇商品率高,深受市場青睞。經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干品水分≤10.6%、蛋白質≥21%、粗纖維≤10.8%、灰分≤5.61%、總糖≥44.2%。靈寶鮮香菇中氨基酸齊全,總量就達到24.65g/kg,其中人體必須7種氨基酸占34.3%,且比例合理,是品質優良、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資源。香菇總糖含量不小于3.56%,具有抗腫瘤、抗病毒、調節免疫力、降血糖、抗氧化的功能,能預防多種疾病。因此,靈寶香菇具有很高的食用、藥用價值。 靈寶香菇的獨特品質與其生產原料、地域分布、土壤、氣候條件以及特有的生產配方、栽培模式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原料來源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靈寶蘋果”的果樹更新、修剪的樹枝、樹干和樹根等枝椏材,經檢測,蘋果木中氨基酸和磷、硫、鉀、鐵、鈣、鎂、錳、硒等微量元素全面而豐實,且木質堅硬,含糖分高,以其為原料栽培香菇為全國首創,相關栽培技術國內領先。其栽培區域為“南菇北移”的最佳適生區,常年平均氣溫13.8℃,積溫3370—4620℃,極端高溫41℃,極端低溫零下17℃,無霜期199—215天,日照百分率為50%—54%,非常適宜香菇生長。特別是出菇期溫差大,催菇容易,菇蓋厚實硬度大,能自然成花,品質上乘。其栽培方式主要為室外仿生態蔭棚養菌、越夏,林下蔭棚脫袋出菇和室外免割菌袋、高棚層架出菇兩種栽培模式,均為仿生態栽培,不但保證了產品的天然、營養、有機等特點,而且實現了果木資源的多層次、高效利用和菌林互補、菌興林旺的生態保護。 當前,靈寶香菇已成為靈寶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和靈寶市一張新“名片”。全市蘋果木代料香菇生產規模近億袋,年產鮮品10萬多噸,產值9億多元?!办`珍”牌香菇榮獲河南省名牌農產品,“靈寶香菇”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生態原產地產品認定,并獲得“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優秀品質獎”。靈寶市先后被評為“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團體”、“全國食用菌文化產業建設先進縣”、“河南省食用菌行業先進基地縣”和省級、國家級出口香菇質量安全示范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柿 樹,起源于中國的古老樹種。根據《禮記》記載,我們的祖先早在周代就已栽培柿樹,并在重大祭禮禮儀上用柿果作為供品。秦漢以來,黃河流域一帶植柿已很普 遍,成為人們重要的栽培果樹和木本糧食樹種。每到金秋時節,紅柿吐艷,金液凌霜,懸光照采,煞是迷人,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筆墨謳歌。如唐人劉禹錫《詠紅柿 子》詩云:“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應遺采掇,翻自保天年”,大贊柿子受日精月華雨露滋潤、營養豐富,民可當糧解饑度荒。另一位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 俎》中也極言柿的多用,說“柿有七絕:一樹多壽,二葉多蔭,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佳果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北宋孔平仲以詩為畫, 云 “林中有丹果,壓枝一何稠。為柿已輕美,嗟爾骨也柔。風霜變顏色,雨露如膏油” 。南宋楊萬里亦留有佳句 “凍干千顆蜜,尚帶一林霜,核有都無底,吾衰喜細嘗”以詠柿。 柿子不僅與古代文人墨客有緣,相傳還曾被明太祖加封。據說明太祖朱元璋青年時當過和尚、要過飯,嘗過餓肚子的滋味。有一年秋天他路過一個村莊,看到有棵 大柿 樹果實累累,這時又渴又餓,見了紅燈籠似的大柿子垂涎三尺。于是饑不擇食,偷偷摘下柿子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那掛滿凌霜尚未熟透的柿子,雖然澀得他口舌 難耐,還是一口氣吃了十幾個,填飽了肚皮。隨之朱元璋打拱作揖謝過大柿樹匆匆上路了。后來他當上了皇帝,不忘柿樹的救命之恩,專程前往虔拜,并脫下龍袍披 于樹身,加封柿樹為“凌霜侯”。 柿子不僅起源于我國,也發展于我國。經過千百年的栽培,目前我國柿子品種多達三百多種,通常以味道將其劃分為甜柿和澀柿兩大類。從色澤上可分為紅柿、黃 柿、 青柿、朱柿、白柿、烏柿等;從果形上可分為圓柿、長柿、方柿、葫蘆柿、牛心柿等。在長期的風土馴化和生產實踐中,各地培育出不少優良品種。如華北的大盤 柿,河北的蓮花柿,山東的鏡面柿,陜西的雞心黃柿,浙江的方柿,湖南的腰帶柿,安徽的鈴燈柿,以及我們河南的滎陽水柿和仰韶牛心柿等,都是國內有名的柿 子。這些名種柿子,皮薄、肉細、個兒大、汁甜如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在眾多的名柿子中,滎陽柿 子因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源遠流長,而久負盛名。據后魏《齊民要術》記載:“黃柿出洛諸州”,滎陽即包含于“洛諸州”。明《農政全書》記載,“今三晉澤 沁之間多柿,細民干之,以當糧也”,清《乾隆·滎陽縣志》稱,“今滎(陽)蚩蚩之眾,為資生口食計,種柿者十之九,棗梨者十之一”。滎陽柿子不僅種植歷史 悠久,而且栽植廣、品種多、產量高、品質佳,其果肉金黃、透亮柔軟、含糖量高、鮮嫩脆甜,近代中原一帶素有“河陰石榴碭山梨,滎陽柿子甜如蜜”的民謠。滎 陽柿餅也以霜白、無核、質軟、味甜、耐貯運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傳統名產。近年來,在地方政府和各級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滎陽柿子正在成為農民增收的拳頭產 品,柿餅、柿脯、柿霜糖、柿蜜酒、柿子醋、柿醋飲等柿子延伸產品暢銷國內并出口至日本及東南亞,“滎陽柿子”這個古老的林中丹果正在煥發勃勃生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平菇,又名側耳、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我國古代稱天花,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平菇是現代國內外發現的2000多種食用菌中,屬生長迅速,個體較大的一種質嫩味美、價值很高的大型食用菌。伊川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為京畿之地,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秦時,孔子九世孫孔鮑在伊川酒后講學。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伊川譜寫清麗壯美的詩篇。宋時,著名理學家程頤在伊川設院授陡,范仲淹、邵雍安眠于伊川大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給早期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里田土肥美,農耕文明,自古以來百姓就有采食野生平菇并培育平菇的生產活動,并奉其為上品。北魏耐道元《水經注?伊水》對伊尹出生地有詳盡明確的記述,伊川縣平等鄉是伊尹出生地。伊尹是商朝商湯的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飪學、中醫學、藥性學、絲織業創始人,中國美味飲食的開創者。史稱烹飪鼻祖,中華第一名相,歷代均敬伊尹為圣人。據《呂氏春秋?本味》記載,“湯得伊尹,拔之于廟,嚼以灌火,釁以犧狠。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為湯說美味”。商湯聘請伊尹,在宗廟舉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上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伊尹,伊尹向商湯講述天下美味的精妙,把姜、桂、菌、醬、鹽、露、玉卵石做為調和味道的美味調料,其中的菌就是指平菇?!稘h書?地理志》中的“海峰真菌”出自伊川縣,商湯王曾欽點伊川平菇入御膳,賜“峰菌六味”,盛贊伊川平菇的膳食功效。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伊川為官,任“河南尹”數載,深知伊川平菇的滋味,才有“欲求長生不老術,海峰真菌益壽康”的佳句。南宋文學家朱弁在《謝崔致君餉天花》詩里就熱情地贊美了天花(平菇)既是葷菜又是蔬菜,平菇猶如天上的花一樣味到鮮美,回味無窮。伊川平菇有灰白色、灰褐色、黑色,外觀鮮嫩、油光發亮、觀感優美、柄短肉厚、肉厚質嫩、高效高產、耐寒耐溫,在2℃-33℃條件下都能生長。伊川平菇富含蛋白質和磷、鈉、鉀、鈣和鐵等14種微量元素,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必須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35%以上。中醫認為平菇性溫、味甘、具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病癥。平菇中的蛋白多糖體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西瓜又名寒瓜,原產于非洲,有四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孟津縣地處邙山嶺上,土質疏松、水質甘甜。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年代,村民種植的西瓜就因品質好被賜為貢品,每年向朝廷進貢,當做御品食用。改革開放后,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孟津送莊村種植的無籽西瓜更是遠近聞名,現在所產的袖珍西瓜以皮薄、沙瓤、含糖量高而馳名中外。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墨客詠瓜的名篇詩詞,比比皆是,耐人品味欣賞?!昂戏脚P垅,球前已滿坡,紫茄紛爛漫,綠芳郁參差?!边@首南梁《行國》詩生動地描寫了西瓜大豐收的景象。宋朝詩人范成大贊西瓜:“碧蔓凌彩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開模冷落淡如水,未有葡萄苜????!泵褡逵⑿畚奶煜橘澪鞴希骸鞍纬龃古宓?,斫砍碧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做冰雪聲?!卑盐鞴系男?、色、味以及將切西瓜的動作、啖瓜的情景描繪得惟妙惟肖,堪謂爐火純青。大文豪蘇東坡酷嗜“冰漿仙液”的西瓜,曾撰一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甩;思前想后觀《左傳》,書往右翻?!蔽暮榔穱L西瓜瀟灑脫俗之狀,盡在寥寥聯語中。清朝紀曉嵐有詩贊西瓜:“種出東陵子母,伊州佳種瓜莫相夸。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暾傾諸茶?!卑殉晕鞴蠒r的歡樂神態和消暑提神解渴的感受寫得有聲有色,將西瓜的涼甜美味寫得淋漓盡致。西瓜是我國最大眾化的水果之一,既是消暑解渴佳品,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番茄紅素、膠原蛋白質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前列腺炎、腎炎等多種疾病效果明顯。其瓢、皮、籽均可入藥,有消煩止渴,解暑熱,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清肺潤腸,其醫療保健作用是目前人工合成飲料無法取代的。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傲霜怒放齊爭艷 開封菊花冠群芳!開封菊花,河南省開封市特有農產品,2009年5月20日獲農業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其地域保護范圍為河南省開封市境內,地理坐標:北緯34°45′-34°48′,東經114°17′-114°27′,東西長19km,南北寬9km,總面積166.7公頃,產地面積100公頃。開封菊花享譽全國,不但花朵均勻肥大、花色姹紫嫣紅、花葉深綠肥厚、花株豐滿勻稱,而且具有生產健壯無病蟲害、品種多樣、耐運輸、花期長、造型豐富逼真等顯著品質特征;曾多次在全國菊展和其它各類花卉賽事中獲得眾多殊榮,贏得了“開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譽。開封已被評為全國唯一的“中國菊花名城”,菊花已經成為開封一張亮麗的名片。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東周《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有:“九月榮鞠,鞠草也,鞠榮而樹麥,時之急也”的條文,這里的“鞠”即指的是菊花。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菊花作為觀賞花卉始于東晉,東晉詩人陶淵明(365年~427年)喜愛菊花,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千古名句。在我國宋代菊花發展進入興盛時期,大量菊花專著的出現就是很好的佐證。在宋代菊花發展的基礎上,明清時期我國菊花的發展達到極盛。菊花千姿百態,五彩繽紛,且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并因其獨特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氣節,每每被古今文人學士所歌頌,也為我國歷代人民所喜愛。開封作為歷史名城,菊花是她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封自古以來愛菊、種菊、賞菊、斗菊、詠菊之風盛行,唐代詩人劉禹錫曾描述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至宋代,東京開封菊花已馳名全國。暮秋時節,各地名菊薈萃于此,一比高低?!稏|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嘗菊,無處無之?!弊阋姰敃r菊風之一斑。愛菊者眾,遂育成風,又反過來推動養菊技術和賞菊水平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出現世界上第一部菊花專著《菊譜》,收集品種35個。明代詩人李夢陽曾來汴賞菊,并賦詩一首:“萬里游燕客,十年歸此臺。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痹谟硗跖_的乾隆御碑中,至今還可看到“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正因為菊花與開封人民的不解之緣,菊花傲霜怒放、盡展風姿的品格也成為開封備受推崇的城市精神。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梔子自古以來都與中華民族古文化息息相通,與蘭花齊名,與儒,釋,道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佛家和君子崇拜的偶像,是純潔高尚,真摯,友誼和實用的化身。唐梔子自古就與“唐柴胡”、“唐半夏”、”唐香附“等傳統地方中藥名品齊名,享譽海內外。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盧氏黑木耳是指僅產于盧氏當地,滿足于盧氏黑木耳國家地理保護標準標準的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種腐生真類菌植物,其營養極為豐富。據<禮記內則>記載和漢學者鄭玄的注解,以及宋代陳皓的<禮記集說>,都證明黑木耳為上古時代帝王獨享之佳品?!?/p>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淮陽黃花菜是國內黃花菜系列的精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外地(湖南、東北、山西)黃花菜產于山地、丘陵等貧瘠的土地上,而唯獨淮陽黃花菜產于平原(黃淮平原),氣候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過渡,土層深厚肥沃、土壤以沙、壤二合土為主,含有豐富的營養之素。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造就了淮陽黃花菜獨特的品質。其花蕾肥大,雙層6瓣,有七根金針似的花蕊,餾曬后色澤金黃,菜條豐潤,油性大,彈性強,久煮不爛,鮮嫩甜脆,品質之優良居會國黃花菜之冠。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桐桔梗產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桐柏縣有天然中草藥1000多種,素有"中藥寶庫"之稱。桐桔梗因產于桐柏縣桐柏山而被《本草綱目》命名為桐桔梗。桐桔梗有獨特菊花貫心,入藥可祛痰排濃、除邪避濕瘟、補內漏及喉痹。原為野生,現已能人工種植。2006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桐桔梗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白臘桿"(俗稱"白臘樹","臘木桿"等),生長在豫東平原上的黃河故道兩旁 ,由于其獨特生長所需的土質、水質和氣候地理特點及特有的彈性、柔韌性等,這種資源國內外極為少有,唯獨在商丘種植白臘桿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優點耐干燥、潮濕、通體潔白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天然綠色灌木叢生植物,是加工武術器材,錘把,鍬把的理想天然原材料,不震手,不傷手,彎曲180度仍恢復原狀。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仰韶柿餅,又稱牛心柿餅,河南省澠池縣特產,仰韶柿餅是由牛心柿制成的。牛心柿餅曾是清廷的貢品,甜度大、纖維少、質地軟、吃起來香甜可口。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仰韶大杏,又名仰韶黃杏,河南省澠池縣的水果類特產,因澠池縣為仰韶文化發祥地而命名。澠池縣屬秦嶺余脈,為豫西丘陵山區,土層深厚,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其果形似雞蛋,俗稱雞蛋杏,果實成熟后,核肉分離,搖晃有響聲,又稱“響鈴杏”。因其個大、色澤鮮艷、皮薄肉厚、無筋、酸甜可口、營養價值高。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廣武大蔥因盛產于楚漢相爭的滎[xíng]陽廣武鎮而得名,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蔥白長,肉質細膩,清脆無絲,味辣微甜,沁出芳香,營養價值是普通大蔥的2倍。倍受消費者青睞,是美食家和名廚眼中的珍品,也是民間食療方子中的首選材料。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內黃紅棗的特點是個大、皮薄、肉厚、紅中透亮,生吃酸甜酥脆,鮮美可口;曬干后壓扁仍能還原,營養豐富,具有養胃健脾、益血壯腎、安神補氣之功效,為上乘滋補食品。當地流傳有"每日吃三棗,長壽不見老"之說。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仰韶酒,屬濃香型,系中州佳釀。歷史悠久,是古“醴泉春”的繼承的發展,酒廠設在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發源地澠池縣而得名?!傲季瞥黾讶?,仰韶酒所以有名,是因為用名泉——醴泉水所釀造。今日之仰韶酒,是在發掘繼承“醴泉春”的基礎上,采用醴泉甜水,用人工培養老窯泥池,用上等原料優質高粱,吸取名家名酒這長,精工配制而成。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仰韶小米(坻塢小米)是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仁村鄉坻塢十里河川的特產。仰韶小米米粒飽滿,色黃如金,米油豐富,黏性強,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長。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河南省盧氏縣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核桃之鄉",核桃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盧氏核桃個大,皮薄、肉肥、色白、味香,所產干果個大皮薄、出油率高,營養豐富,據測定每公斤核仁含脂肪70%、蛋白質18-20%,還含有大量的鐵、鋅、磷和多種氨基酸,常食之有潤燥化痰、滋陰補陽、烏須黑發、健腦益智的作用。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有豐厚的營養,濃郁的麥香質感,潤滑鮮爽的口感,食后讓人回味無窮的情趣。不少專家學者對永城面粉給予極高的評價和推崇,故被授予“中國面粉城”“全國小麥粉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等殊榮。用永城面粉加工的面條潔白如玉、晶瑩剔透、細如銀絲,在中國食博會上被評為“中國面條王”,現已成為中南海享用和饋贈親朋的理想食品。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沈丘縣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因河流沖刷,坑塘較多。由于特定地域環境及人文因素,決定了槐山羊肉特有的質量特色,據《沈丘縣志》記載:“槐山羊不僅板皮在國際上久負盛名,且肉質佳,用途廣、具有瘦肉多,脂肪少,不肥不膩,膻味小,煮湯、烹調適口性強等特點”。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槐皮的皮形為蛤蟆狀。晚秋初冬的皮為“中毛白”,質量最好。板皮肉面為淺黃色和棕黃色,油潤光亮,有黑豆花紋,俗稱“蠟黃板”或“豆茬板”。板質致密,毛孔細小而均勻,分層薄而不破碎,折疊無白痕,拉力強而柔軟,韌性大而彈力高,是制作“錦羊革”和“苯胺革”的上等原料。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封丘樹莓是新鄉市封丘縣的特產,封丘樹莓果實大、口感好、產量高、無污染,得到很多人的青睞!封丘樹莓是當今風靡世界的第三代水果中的佼佼者,特別是樹莓的抗癌物質含量豐富,歐美稱之為"紅寶石"、“癌癥的克星”、“生命之果”,樹莓又稱覆盆子,全身皆可入藥,是中藥中一種重要的藥材,藥用價值發展潛力巨大。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清泉溝小米是陜州區張茅鄉清泉溝村的特產。小米清亮錚黃,香味純正,濃郁粘稠,營養豐富,蒸吃悠香,熬湯爽口,回味無窮。清末慈禧太后路過此地,親口品嘗清泉小米,贊譽不絕,隨賜清泉小米為“清泉貢米”。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方城盛產丹參,品質優良,療效顯著。據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載:“方城疆域之廣輪,蓋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巒聯絡,溪澗環繞,野多陂陀膏腴,物產桔梗、木瓜、板藍根、丹參極佳,乃地道之幫,醫崇之上……金代謂之‘裕丹參’”。 《本草綱目》載:“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養神定志,通心包絡,治疝疼”?,F代醫學研究表明:丹參具有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血栓及婦科疾病均有顯著的療效。方城丹參冠名“裕丹參”起源于金代,鼎盛明清。民間流傳的“丹參王,裕州長,品質好,療效良,上海、武漢藥莊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謠,就是對“裕丹參”的最好贊譽。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是我國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之美譽。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唐半夏俗稱藥狗蛋,是在唐河特定人文地理條件下生產的道地藥材品種的古稱。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唐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主要治療濕痰、寒痰、嘔吐及胸痹、結胸、梅核氣等證。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產于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中牟大白蒜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肉粘味香,辣味適中,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營養價值,并以此享譽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