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特產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嘉祥白菊花,在當地農民長期栽培選育下,形成了花大、色白、香味濃、藥效佳等特征。舊時中藥用菊花,往往冠以“嘉”字,“嘉菊花”與“汶香附”齊名,堪稱上品。它性涼、味甘苦,能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是中醫眼科和治療風頭痛的要藥,曾是朝廷貢品。因此,嘉祥白菊花作為藥菊暢銷全國。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煙臺茶葉片厚、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具有“墨玉綠、小米湯、豆子香”的獨特品質。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濤溝橋大米外觀橢圓、顆粒飽滿、晶瑩透明,富有光澤。米飯油亮,粘軟適中,入口爽滑,香氣濃郁,冷后不硬。粥粘稠,米粒有嚼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臨朐花椒單果直徑4~5毫米,千粒重87克。果球形,顏色鮮紅、粒大飽滿、果皮細膩,香味濃郁,麻味醇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店子長紅棗果形飽滿,果實呈橢圓形,頂部凹陷,底部呈橢圓形,果皮較薄,赭紅色。果肉厚,黃白色,肉質致密,皺紋粗淺,富有彈性,肉質肥厚,味甘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山亭火櫻桃果實近球形,呈鮮紅色,晶瑩艷麗,個頭均勻,手感緊實。柔軟多汁,酸甜可口,風味極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靈山韭菜”株高45cm~55cm,葉色翠綠,葉寬中等,葉長35cm左右,葉鞘圓柱形、淺紫色,長20cm左右,直徑0.5cm左右,韭味濃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岳家蜜桃(雙紅蜜桃)果實外形近圓形,平均單果重257g,縫合線中等,果形端正,兩半部對稱;果皮底色黃綠,陽面著紅色,果肉黃白色,近果核處紅色,脆甜,風味香濃,硬肉耐貯;黏核,果皮不易剝離;品質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蓼塢小米種植歷史悠久,籽粒飽滿,色澤金黃,手感滑實;粥色濃黃,懸浮均勻,粘稠度高;蒸飯散而不柴,香味濃郁,甜糯爽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麻店西瓜”果皮深綠,瓜形橢圓,個大皮薄,果皮厚度0.8cm~1.2cm,單果重5kg~8kg。果實成熟后,敲擊果皮清脆,瓤色大紅,無白筋,無僵塊,汁多味甘,肉質細嫩,口感極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沾化冬棗果實近圓形或扁圓形,果頂較平,果面平整,果粒均勻,平均單果重14.6g,最大單果重60.8g。果實陽面赭紅色,富光澤,果肉乳白色,皮薄質脆,細嫩多汁,濃甜爽口、微酸,啖食無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黛青山軟籽石榴果實近圓球形,果皮薄、黃綠相同,果面光潔;平均單果重400g。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三河湖韭菜葉色濃綠,葉片肥厚,根白玉色,單株重5g~7g;韭香濃郁,纖維素含量少,鮮嫩可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半堤胡蘿卜肉質根長20~25厘米,上部橫徑約4.5厘米,根形近似圓柱形,尾圓鈍,表面光滑,皮、肉、蕊、色澤橙紅艷麗。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崔家集西紅柿分兩個類型:櫻桃型、中果型,其中,櫻桃型外在感觀:果實紅色,卵圓形、色澤艷麗、果皮柔韌光亮、風味濃郁;中果型外在感官:果實紅色,果皮亮澤,果型扁圓,味美多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其形成歷史悠久,是嘉祥縣古老的地方良種,在嘉祥出土的武氏祠漢畫像石中,就記載有曾參殺豬取信于子的故事。另據《嘉祥縣志》,早在春秋時期嘉祥大地就有養殖大蒲蓮豬的記載。嘉祥大蒲蓮豬主要產區有嘉祥、汶上等地,巨野、鄆城、梁山與嘉祥縣接壤地區也有飼養,大多分布于南旺湖區周圍,老運河以西,故當地群眾稱之為“河西秧子”。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萊蕪黑豬飼養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5300-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動物骨骼以豬骨為主,經專家鑒定,墓葬中的豬骨與現今的萊蕪黑豬相比較,幾乎沒有明顯的差異。且隨葬豬骨骼的種類和數量之多,各墓中分布數量不均,證明萊蕪黑豬已是當時人們主要的物質生活基礎和財富的象征。萊蕪黑豬主產地位于泰萊山區、嬴牟大地、大汶河源頭。氣候四季分明。境內山區、丘陵與平原相間。汶河兩岸肥沃的土地上,盛產有多種精糧、粗糧和作物秸稈、牧草,為萊蕪黑豬養殖提供了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萊蕪人民自古以來有放牧養豬的習慣,春夏牧飼青草,秋冬放牧地瓜、花生茬地,育肥豬牧飼1-2年出欄。母豬配種后放趕到山坡上自行覓食生存,臨產時趕回家短期補飼產仔。留種以耐粗抗病、產仔好養為目標。這樣的人文習慣和自然條件,造就了萊蕪黑豬耐粗飼、體格健壯、適應野外放牧的特性。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和萊蕪人民代代選育,形成了適應齊魯氣候、地形、植被等條件,又具有肉質好、繁殖力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地方豬種——萊蕪黑豬。幾千年來的世襲繁衍給人們生活提供物質基礎的同時,也體現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傲鞑槐M的汶河水,趕不盡的萊蕪豬”,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真正唱出了萊蕪黑豬巨大的影響力和社會價值。萊蕪黑豬肉,醇香膏潤、味美細膩。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有關于紅燒萊蕪豬肉、烤萊蕪豬乳豬的記載:“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狀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形象的說明了萊蕪黑豬的肉質特點。具有170年歷史的山東名吃——萊蕪順香齋南腸,就是選用萊蕪黑豬肉為原料制作而成,后落戶萊蕪成為地方名吃。萊蕪黑豬1982年被收錄《中國豬品種志》,2004年取得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證書》;2005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重點保護畜禽種質資源;2006年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2008年,萊蕪豬原種場被列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2009年“萊蕪黑豬”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0年,取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證書;2012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2015年,獲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總部設在英國)頒發的福利養殖最高獎——五星級“金豬獎”。是我國地方豬種的寶貴基因庫,被專家贊譽為 “華北第一豬”。九十年代,以萊蕪黑豬遺傳資源為育種素材,結合采用常規育種技術與現代生物技術,充分利用萊蕪豬優良種質特性,進行新種質的創制,成功培育出了多個適合我國國情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肉豬新品種和配套系。歷經5年培育出萊蕪豬合成系;歷經10年培育出魯萊黑豬新品種(2006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山東省主導推廣品種);歷經10年培育出歐得萊優質肉豬配套系(2005年通過省級鑒定);歷經12年培育出魯農I號優質肉豬配套系(2007年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我國地方豬種資源在種質創新和育種研究的重大突破。目前,萊蕪黑豬、魯萊黑豬及配套系已推廣到山東省內各地及河南、河北、福建、廣東、北京、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累計5萬頭,成為這些地區、單位生產與育種的首選種質材料,并被眾多養殖場(戶)引入進行優質肉豬生產,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引領并推動了我國特色優質肉豬產業的健康發展。萊蕪黑豬已成為我國最優良的種豬資源,已成為我國豬育種和優質豬肉生產的首選種質材料,已成為我國地方豬種的知名品牌。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斗雞是我國古老的雞種,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珍貴的家禽品種資源。魯西斗雞,是我國四大斗雞品種之一,總量占我國斗雞的80%以上,鄄城縣魯西斗雞保護工作起于60年代初,歷經鄄城縣高級畜牧師陸建達等幾代畜牧工作者和斗雞愛好者的艱辛與努力,幾經提純復壯、繁衍、培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魯西斗雞新品系。目前,鄄城鴻翔牧業有限公司魯西斗雞核心群達到20000羽,年可向社會提供斗雞種苗50萬羽,商品斗雞30萬只,娛樂觀賞斗雞1萬只。魯西斗雞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質細膩,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據測定,肉質中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斗雞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是普通雞的20倍,是一種高檔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用新品種,深受消費者青睞。魯西斗雞2013年7月獲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13年10月獲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2015年1月13日,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231號獲悉,按照《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規定,濟南市天橋區鵲山龍湖生態農業科技種植協會申請的北園“大臥龍”蓮藕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條件,準予登記,登記證號為AGI2015-01-1616。北園“大臥龍”蓮藕,種植歷史悠久,至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曾有詩為證:“繡江之水清如許,荷花香接稻花香”。它起源于濟南市老北園鎮,后又擴大到濼口黃河岸周邊一帶,據史料記載:三國時,今大明湖北,藕稻蒲依地相間,直達鵲山,有蓮子湖之稱,它又名大疙瘩、大紅刺,宜深水栽培,花白色,葉高大,藕在土內深約30—40厘米,藕身除后把外,各節均長為長圓筒形,每藕重約1.5公斤左右,一般有3—5節,多者可達6節。表皮白色或淡黃色, 肉質脆嫩而味甘,品質好,水分含量高、纖維少,生食脆嫩香甜,嚼后無渣。北園“大臥龍”蓮藕是天橋區第一個獲得認證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這次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不但對保護北園“大臥龍”蓮藕現有種植面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以后北園“大臥龍”蓮藕的發展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產品產業升級、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具有更加重要意義,也使北園“大臥龍”蓮藕有了品質和聲譽的“身份證”,不僅受法律保護,更將為原產地贏得知名度。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縊蟶作為一種海洋生物產品,在清朝時代的地方志當中,可找到記載。清朝康熙《萊陽縣志》中介屬篇對縊蟶有明確記載;民國《萊陽縣志》實業篇介屬中對縊蟶記載為“蟶殼作長圓形產海泥中俗稱筆管蟶簡稱蟶子”;2007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發行的《安雅堂全集》記載了清代詩人宋琬(1614~1674)對家鄉萊陽螠蟶的生活食性、形狀、吃法、名稱的詳盡描述,并賦詩一首;1995年11月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的《萊陽市志》一書,第二章水產第二節海水養殖記載“萊陽縊蟶在我市灘涂分布很廣,1986年5月進行了人工養殖”。2014年1月14日在萊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萊陽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做好萊陽縊蟶品牌建設工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五蓮縣栽培國光蘋果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全國栽植蘋果最早的地區之一。據《五蓮縣志》記載,五蓮縣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引入西洋蘋果。五蓮縣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五蓮國光蘋果”果實果個小、肉質細膩、酸甜適口,有香味,脆爽多汁、營養豐富等優良食用品質,被譽為“果中珍品”而馳名全國。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板栗原產我國,我國栽培板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五蓮縣是全國栽植板栗較早的地區之一,相傳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即有了板栗栽培。據《五蓮縣志》記載,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我縣板栗即有大面積栽培。據統計資料,1936年全縣年產板栗26萬公斤,占果品總產量的22.1%。大多集中在街頭、王世疃、松柏、戶部和魏家等鄉鎮,僅松柏鎮的王家口子至街頭鎮于家豐臺一條溝中即有板栗10萬株。品種有明栗、瓜子栗、包袱栗、烏栗、秋栗、兩季栗、槎子栗、山栗、毛栗等50個品種。1963年全縣大規模發展木本糧食,栽植板栗十幾萬株,品種以五蓮明栗為主。主要分布在街頭、松柏、戶部、潮河、叩官、石場等鄉鎮。80年代以后,在推廣鄉土樹種為主的同時,陸續引進了國內外數十個優良品種,改善了品種結構,擴大了良種面積。在品種結構上,以具有明顯市場競爭力的“五蓮明栗”為首選主栽品種,每鄉鎮建立1—2處“五蓮明栗”基地,新發展板栗園“五蓮明栗”所占比例達到50%以上。對原有的板栗品種進行劣改優,同時,對現有的煙青、煙泉、金豐、石豐、海豐、紅光等板栗品種,采取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辦法,選擇出個頭適中、色澤鮮艷、品質優良、市場競爭力強的良種板栗進行推廣,形成了以“五蓮明栗”為主體,其它良種為補充,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合理的板栗生產基地。同時,對現有品種劣、產量低、效益差的板栗樹,按樹齡大小、樹勢強弱進行分類,本著先易后難、先小后大、先近后遠的原則,采取高接換頭、一樹多接的辦法,分期分批進行了改良,改換的品種主要有金豐、石豐、新杭池、大紅袍等,良種化程度達到了80%以上。到90年代后期,全縣板栗面積發展到10萬畝,產量達到了1200萬公斤,在全省位居前列。據考證我縣現存有100年生以上的結果栗子樹有20多株。其中,300年生以上的有2株。這些已被列為我縣古樹名木,掛牌保護起來。 我縣是一個山區縣,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86%,2003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利用三年時間建設板栗大縣的戰略決策。全縣板栗面積迅速增加。到2010年全縣板栗栽培面積發展到了15萬畝,產量達到1800萬公斤。板栗經濟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 板栗樹屬于木本植物,耐瘠薄性強,是優良的經濟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據調查,每畝栽植板栗樹33棵的栗園,盛果期平均畝產量為200公斤,產值1200元;平均每株產量為6公斤,產值36元。而板栗生長周期較長,結果期可延續到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我縣至今仍可見到百年以上的結果大樹。因此,板栗樹是永久性資產,是造福子孫后代的搖錢樹。栽植板栗樹不僅開發利用了荒山資源,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還起到了綠化荒山、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優化自然環境的作用。為了提高板栗質量,我縣扎實有效地走科技興果之路,提高林果生產的科技含量。在1990-2010年間,先后開展了“板栗疏雄技術”、“五蓮明栗標準化生產技術”等多項研究課題。同時,縣政府與當地大中專院校掛靠聯,采取“請進來教、走出去學”等方式,引進推廣新技術、新成果多項,多次獲省、市科技獎。其中2002年,“密植板栗早期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山區板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五蓮明栗產業化開發”獲縣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8年“無公害板栗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等。這些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使五蓮縣的栗園管理水平踏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一階段,正是五蓮縣果園規范化管理的階段,是五蓮山區經濟“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縣外抓流通,縣內搞市場”的林業產業化大發展的階段。全縣建成6大果品生產基地,6大果品批發市場、20多座果品貯藏冷風庫,年貯果品1.6萬噸,多個果品加工企業,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1990年被山東省林業廳授予“全省果園規范化管理先進單位”;1994、1999、2001年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199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果品產加銷基地示范縣”。 1992年,國家林業部在五蓮召開“全國林科教結合現場經驗交流會”;1994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在五蓮縣召開“全省林業經濟工作會議”。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沂水生姜”是由沂水永強蔬菜專業合作社登記申請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沂水縣傳統栽培蔬菜品種之一,主要品種有小姜、大江、緬姜等。生產基地主要在沂水縣院東頭鎮、許家湖鎮、龍家圈鎮、黃山鋪鎮、富官莊鎮、楊莊鎮等十八個鄉鎮,核心基地位于沂蒙風情小鎮----沂水縣院東頭鎮。全縣生姜種植面積6萬畝,總產量30萬噸。沂水生姜按用途和收獲季節不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九月底十月初挖掘,含水多,纖維少,辛辣味薄,除做調味品外,也可做姜糖片等。老姜是儲存半年至一年以上的生姜,辛辣味濃,主要做調味品。沂水縣地處沂蒙山腹地,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積溫足,紫外光線強,獨特的氣候、水源、土質適宜生姜生長,生產的生姜品質優良,色鮮黃潤,姜體平整規則,姜絲細膩,口味純正,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所產生姜多次在省、市優質蔬菜評比中獲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沂水縣大櫻桃種植歷史悠久,1893年,德籍恩神父自德國引種大櫻桃百余株植于王莊圣母山山頂,歲月滄桑,已歷百年,至今僅存二十余棵,依然枝葉繁茂、碩果累累,已被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認定為省內大櫻桃樹的祖先,被沂水縣政府列入重點古樹保護名錄。沂水縣氣候夏秋晝夜溫差大,積溫足,紫外光線強,大櫻桃表現豐產穩產,果色鮮艷,果形高裝,五棱分明,糖和維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膠粘性大,風味好,耐貯性和耐寒性強。冬季低溫足,果樹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花芽質量好,次春按時萌動,發芽、開花整齊,坐果率高,病蟲害少而輕,所以是大櫻桃的最適宜地區。此外,由于這里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高,地下溶洞豐富,形成獨特的小氣候,春季回溫明顯早于周邊地區,因而生產的“沂水大櫻桃”具有“果個大,果實均勻,色澤鮮艷,果肉致密,含糖量高,汁多味好,耐貯運”。1、外在感官特征:產品具有各類無公害大櫻桃的自然特征,品質正常、無劣變,產品果個均勻,色澤鮮艷,果肉致密,含糖量高,汁多味好,香味濃郁,耐貯運;感官品質符合本類本級實物標準樣品質特征的要求。沂水大櫻桃:主要特性是樹勢強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強,幼樹期樹姿直立,當年生葉叢枝不易形成花芽。初果期中長果枝較多,盛果期樹冠半開張,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幼樹開始結果偏晚,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一般4年生開始結果。葉片特大,寬橢圓形,長17㎝,寬9㎝。葉片厚,深綠色,具光澤,葉緣復鋸齒,大而鈍。葉柄基部有2-3個紫紅色長腎形大蜜腺,葉片在新梢上下垂生長,為本品種的主要特性。本地區始花期為4月6號左右,花期8-10天,每花序6-12朵單花,花藥中多,在大棚中栽培濕度大時花粉不易開裂,自花結實率低,需配置授粉樹,適宜的授粉品種有拉賓斯、先鋒、濱庫、紅艷、雷尼等品種。果實大,腎臟形,紅色,具光澤,艷麗美觀,平均單果重9.2g,最大單果重12g,果肉可食部分占92.9%,肉質較硬,酸甜適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本地區5月18號左右開始成熟,果實生育期40天,豐產、質優,宜鮮食,耐貯運。由于我縣獨特的地理環境,生產出的大櫻桃供不應求,銷售價格平均12元/公斤,年銷售額3億元,產品銷往上海、北京、天津、大連等幾十個大中城市。 2、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立足調優增效,積極推進果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山區優勢、突出特色的原則,加快了大櫻桃產業化進程。截至2009年底,全縣大櫻桃總面積達到1000公頃,總產量3000萬公斤,產值3億元,面積、產量、質量都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大櫻桃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綜上所述,沂水大櫻桃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我縣經濟增長的又一產業支柱和亮點,為保護該產業的均衡發展,特申報“沂水大櫻桃”地理標志予以保護,通過對沂水大櫻桃申請地理標志保護,這將對我縣大櫻桃產業發展和質量提高以及提升在全國的知名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沂水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無客水流入,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積溫足,光線強,累年平均氣溫12.3℃,平均無霜期191.7天,年日照時數2414.7小時,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土壤多為壤土、砂壤土,富含鉀、鈣等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全國蘋果生產優勢產業帶。沂水蘋果栽培歷史悠久,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縣志》中對蘋果栽培就有記載。2005年《臨沂果茶志》稱“18世紀前后,沂水一帶出產的秋風蜜(屬沙果)被譽為‘沂水山果’”,可見沂水蘋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是當時的代表樹種。在我縣崔家峪鎮五口村至今仍保留著林檎、秋風蜜、花紅等小蘋果種質資源9個。同時沂水縣還是引進西洋蘋果最早的地區之一,《山東果樹志》稱“據谷川利善在1915年對煙臺的調查,倪氏最初引進的西洋蘋果品種為13個,除在煙臺栽植外,還在‘新亭山東沂水縣栽植’”。建國以來,沂水人民艱苦創業,發揮山區優勢,在蘋果的引種、栽培到貯藏加工等一系列生產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先后引進了金冠、元帥系的新紅星及紅富士、粉紅佳人、嘎啦、美國8號等20余個品種,自選自育了“沂水仲秋富士”。進入90年代,加快改接換優、品種優化步伐,逐漸形成了現在以紅富士、紅將軍、嘎拉為主導,小國光、金帥蘋果為補充的種植結構,生產面積穩定在20萬畝,年產量28萬噸,產值4.2億元。沂水縣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廣普及果實套袋、壁蜂授粉、果園生草、配方施肥、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蟲技術,生產過程做到有規程、有記錄、有檢測、可追溯。皮薄色艷、質脆多汁、風味醇厚、糖度高、硬度大、酸甜適口是“沂水蘋果”獨特品質?!耙仕O果”成了沂水特色產品中最靚麗的名片。沂水縣深入實施果品品牌戰略,把打造品牌作為提高果品競爭力和附加值的首要選擇,積極開展果品品有機認證、地理標志認證、商標注冊和品牌創建。1995年,我縣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2009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 “唐王山蘋果”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全縣各級立足調優增效,積極推進果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山區優勢、突出特色的原則,加快了蘋果產業化進程。全縣果品種植面積已達到50萬畝,年產果品76萬噸。其中蘋果種植在沂水果品生產中占主導地位,占全縣水果面積的40.6%,主要分布在諸葛鎮、泉莊鄉、四十里堡鎮、圈里鄉、高橋鎮、院東頭鎮、沂水鎮等鄉鎮。蘋果產業已成為沂水縣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靈巖御菊又稱菊芽、山菊芽,系多年生長草本植物的可食用葉片及幼芽,因產自長清區萬德鎮靈巖山下而得名,是當地獨有特產和時令菜蔬,具有500多年的食用歷史。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八次來到靈巖,親自品嘗了用靈巖御菊做的佳肴,贊不絕口,后每次到靈巖,便欽點御用,被譽為“御菊”,也是靈巖寺獨有的特產,位列靈巖名吃,“靈巖四芽”之首。靈巖御菊鮮嫩翠綠,清香怡人,靈巖御菊含有豐富的菊醇、氨基酸等多種成分??捎糜谥谱鞲魇骄啦似?,清炒、涼拌、粉蒸、蘸醬、煎炸、制餡、煲湯、熬粥,不一而足,“久服以利血氣 輕身耐老延年”,是現代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綠色保健食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長清茶”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長清靈巖寺內有碑刻:“…身在凈土上方界,閑觀野鳥鳴幽谷,頓覺超俗話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中的“新茶”即為“長清茶”。長清種茶、飲茶由長清靈巖寺開始,“茶以禪興”,與長清靈巖佛教文化一樣厚重享久,綿延千年。 “長清茶”經過不斷的生產技術改進和品種改良,形成了外形條索卷曲緊結,色澤綠潤,內質香高味醇,具有小米湯色、板栗香、葉肉厚、耐沖泡的品質特征,被譽為“江北第一茶”, 形成了南有“虎跑泉、西湖龍井”,北有“趵突泉、長清名茶”的格局,成為當代茶中雙絕。長清茶于2009年被評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指定綠茶,并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日照陳疃鎮-“中國藍莓之鄉”,藍莓素有“水果皇后”和“漿果之王”之稱,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以及較高的花青素等,藥用經濟價值明顯,對于抗眼睛失明、抗衰老、抗癌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國際上也是一種主推的功能性水果。藍莓樹的生長需要良好的自然條件,經緯度、氣候、溫度等都有及其嚴格的標準,對土壤的酸堿度要求高,但是日照的各種條件都完全符合藍莓的生長需要,再加之最初種植,申請成為“中國藍莓之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香菜,又名胡荽,原產地中海沿岸,古代由西域傳入我國,明朝前境內已有種植。明隆慶年間,本縣程太監村程朝顯之三子在皇宮做在監,常往宮中捎些芫菜。傳說,菜肴配以芫荽芳香四溢,皇上連聲贊稱“香菜”,從此,芫荽又叫香菜。中醫學上以全草入藥,性溫,味辛,功能解表,透發麻疹。我國地均有載培,形成現今的大葉香菜,具有莖長(60多厘米),葉大,產量高(畝產5000-6000斤),味香濃郁,縣抗寒性強,耐貯存等特點,成為全縣蔬菜之鄉,銷全國各地。1996年,慶云縣被山東省科委指定為大葉香菜良種繁育基地。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臨朐丹參外觀鮮紅,根粗長,須根少,深受國內外用戶歡迎。2009年11月,經山東省濰坊市藥品檢驗所檢驗,丹參酮ⅡA含量0.49%,是國家標準0.2%的2.5倍,丹酚酸B含量10.9%,是國家標準3%的3.6倍,兩項主要藥用指標均高于國內其他產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泰山紅茶是產自中國最北的茶區泰山腳下,由于茶生長在泰山周圍,水質優美、產茶區緯度高、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茶樹休眠期長,采摘期短,所產茶葉自然形成品質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泰山種植板栗的歷史很久遠,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早在周、秦即有記述,是山東板栗中的優良品種。被皇家定為貢品、醫家視為珍品,食家稱為佳品,堪稱是“三品”佳果,有“泰山甘栗”之稱,有“干果之王”的美稱,在國外被譽為“人參果”。清乾隆47年(1782)《泰安縣志》載:泰安“果擅楂,栗之利”。就是說泰安所生產的果品中以山楂、板栗最為知名?!短┥降览镉洝分幸舱f泰山東麓有地名栗子峪,“南里許有杏園、栗、椒、杏各以樹之多者得名”。元成宗元貞元年王禎編寫的《王禎農書》里的《百谷譜》11集,就詳細記載了有關泰山板栗的栽種、采收、儲存以及來源和文獻記載,并摘錄古代農書中有關的栽植方法,同時也介紹作者對各地作物栽培的觀察心得,撰述簡明,體例清楚。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許營鄉有6個管區,44個行政村,3.6萬人,5.6萬畝耕地。許營鎮種植西瓜歷史悠久。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西瓜。經過30余年的發展,從起初的2000畝,今年發展到3萬畝。年產西瓜15萬噸,收入2.4億元,占農業收入的60%以上。今年人均1畝大棚瓜的村全鎮有19個,人均收入超萬元的村有6個。比較典型的村有宋郎村、東衣村、周劉村等。宋郎村219戶,863人,1621畝耕地,種植大棚西瓜 1500畝,占耕地面積的92%,人均達到1.7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500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瑯琊玉筋魚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膠南市所轄瑯琊鎮。玉筋魚(Ammodytes personatus),玉筋魚科,玉筋魚屬,因形體酷似山東農家的面條,在本地俗稱“面條魚”,又名沙里鉆,近海沙泥附近小型魚類,體長柱狀,稍側扁,成魚長約10-13厘米。保護區海域物產豐富,水域廣闊,無徑流注入,幾乎不受大陸影響,水質無污染,水文條件相對穩定。據歷年玉筋魚的捕撈資料表明.由于超規模、超強度、超時間的捕撈,已經造成玉筋魚資源發生明顯變化?,樼鹩窠铘~味道鮮美,營養十分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11.64%)、蛋白質(≥15.8%)、脂肪(<5.4%)、鈣(≥362mg/100g)及鐵(≥1.49mg/100g)等,為魚類上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村鎮位于山東省膠南市西部,白馬河縱貫全境,東依藏馬山,南接膠南市的億噸港口——董家口港,西接諸城市,北通膠州市;大村黑木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轄紅草嶺村、河北村、小莊等82個行政村。黑木耳種植面積4000畝,年產量500噸(干品)。大村黑木耳地理標志保護的區域范圍為東經119°30′~120°11′,北緯35°35′~36°08′,海拔5m~174m。大村鎮的黑木耳以自然條件獨特,所產黑木耳質量上乘,栽培歷史悠久而聞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我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供不應求,賣價不菲。2000年以來,大村鎮開始從北方引進黑木耳袋料栽培技術。新鄉村民徐立國在本村組織5個農戶以合作社參股方式投資黑木耳規?;a,拉開了大村鎮黑木耳發展高潮的序幕,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大村黑木耳經歷了從5畝到1500畝的跨越式發展。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村鎮位于山東省膠南市西部,白馬河縱貫全境,東依藏馬山,南接膠南市億噸港口——董家口港,西接諸城市,北通膠州市?!按蟠逑愎健鞭r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轄大村中村、前村、大石嶺等82個行政村。香菇種植面積4000畝,年產鮮香菇15000噸。大村香菇地理標志保護的區域范圍為東經119°30′~120°11′,北緯35°35′~36°08′,海拔5m~174m。自1983年開始引進食用菌,上世紀九十年代,香菇袋料栽培技術逐漸從南方引進,大村村民薛紹忠在自家進行種植,后因受規模限制,到鄰鎮發展,經驗和技術基本成熟后,2006年在大村前村租地200畝,開始發展規?;N植食用菌到現在,從此拉開了大村香菇生產大發展的序幕。2009年、2012年大村鎮被評為“山東省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鄉(鎮)”,青島漢森菌業有限公司被評為“山東省食用菌行業十大龍頭企業”。2015年青島漢森菌業有限公司參加第十六屆綠色食品博覽會獲得“綠博會金獎”, 參加名特優農產品評選被評為“青島市名特優農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日照金烏賊,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特產。是日照四大地方特產之一,棲息地集中在日照市近海水域,以胴體肥厚,肉味鮮美而聞名,更因為以其纏卵腺而加工的“烏魚蛋”為傳統貢品并享譽國宴而成為日照水產品的一張名片。2011年列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據清朝古文學家、經學家郝懿行《海錯》一書中記載,“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腌漬,貨之謂對蝦”。東方對蝦是日照的特產之一,古書上描述的捕獲方式是“漁者網得之”,在日照,壇子網是自古以來就用的專門捕蝦工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日照市是壇網捕蝦的發源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作業范圍擴大,傳到了山東省的膠東、昌濰,江蘇省的蘇北等地,被當地漁民廣泛使用。。日照東方蝦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質18-21克,鈣30-35毫克,總磷120-150毫克,鐵2.9-3.5毫克。日照市本地常常鮮食烹調紅燜大蝦、煎明蝦、溜蝦段、琵琶大蝦、炒蝦仁等。加工干制成蝦干、蝦米等為上乘的海味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無棣驢又名“德州驢”,早在清乾隆年間,農民常用驢運鹽去德州地區進行鹽畜交易,德州就成為無棣驢的集散地,“德州驢”之名有此而來。無棣驢主產于濱州市和德州市,其中以無棣、陽信、慶云、沾化四縣為中心產區,并分布于臨近各縣,而以無棣產的驢為最好。無棣驢體型高大,肌肉發達,體型均稱而健壯,頭頸高昂,面直口齊,眼大有神,背腰平直,肋骨拱圓,腹部充實,關節明顯。按毛色分,德州驢有“三粉”和“烏頭”兩大類型?!叭垠H”鼻唇、眼圈和腹下被毛呈粉白色,其他部位均為黑色,動作靈敏,約占無棣驢存養量的75%左右?!盀躅^驢”全身被毛純黑,體型粗壯,體大有力,動作略顯遲鈍。無棣驢生長發育快,驢駒一歲時,體高、體長即達到成驢的85%以上;三歲時,發育基本完成,一般體高140厘米,體長141厘米。無棣驢體重一般在311公斤左右。目前,全縣無棣驢存養量達到8500頭。國家級無棣驢保種場現存欄無棣驢350頭,其中,基礎母驢220頭,種公驢18頭。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陳集山藥函括西施種子、雞皮糙兩個品種。體形修長,圓潤、順直;斷面肉質細膩、潔白,富含營養的黏液汁、稠而黏,可扯出屢屢銀絲;質地硬實如鐵棍,久煮質不散,形不變;口感集“面、甜、香、綿、爽”于一體?!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年西施隨范蠡棄官經商,定居陶丘(今定陶)時,引種的山藥,產品如人美,品質似人品。大概美麗的西子也不會想到:時空經歷了2400多個輪回,當年為一己之好,引種的山藥,如今仍在第二故鄉傳承種植,仍在涵養著一方百姓,調養著人們的智慧、魄體。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牡丹籽油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的油脂,是所有食用油總營養價值最高,成份結構最合理的。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被稱為“人類健康之油”橄欖油,亞麻酸含量是橄欖油的200多倍。多項指標也都高于其他油種。又不易氧化沉積在人體血管壁、心臟冠狀動脈等部位。正是這些成分使其在醫學和營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成為理想的食用油。不夸張地說?牡丹籽油的營養和保健作用是其它食用油無法比擬的。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乾隆36年歷城縣志記載:縣內就廣泛分布上百年的核桃樹。目前在柳埠鎮的亓城、李家,仲宮鎮的劉家,西營鎮的上降甘等村均保存有300-400年生的大樹,百年生以上的大樹到處可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享譽中外的“雞爪綿核桃”,該品種以適應性強、個大(平均小單果重14.5g)、均勻、表面光滑、果殼薄、出仁率50%以上、出油率75—78%,蛋白質含量11—15%而著稱,生食無澀味,質地脆香,適宜鮮食及加工,是一個優良的核桃品種,以個大、質優、味美而馳名省內外,被中國農大、河北農大、山東農大等農業大學的《果樹栽培學》及諸多教科書廣泛錄入。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無棣貝瓷,以天然海洋貝殼砂為主要原料,含有豐富的鈣質,且具有珍珠光澤,質地細膩、壁薄輕柔、釉面滋潤、玲瓏剔透,一個新的陶瓷家族新成員。器型千變萬化,裝飾分為貼花、繪瓷、雕刻等多種方式。產品不但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而且輔以強化、殺菌、易清潔的特性。其產品的特殊品質與特色完全取決于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因素,并于該地采用特定工藝生產。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金銀花一開,清香滿山崖?!敝袊疸y花之鄉——山東省平邑縣的五月,是金銀花漫山遍野開花的日子,那清香濃郁的花香像流水一樣自然的流淌,“隨風潛入夜,潤我細無聲。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1992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重點保護的淡水魚類。泰山赤鱗魚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渤海的油魚和弓魚,并稱為我國五大貢魚,為中國魚類珍品。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煙臺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39.7%,山溝和丘陵晝夜溫差大,適宜大櫻桃糖分積累和充分上色;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與其生長周期極度吻合,且全國獨一無二的北海氣候,夏天干燥不濕,冬天濕潤不燥,果樹不宜生霉菌等病害;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氣性好、保水較強的砂壤,最利于櫻桃生長。?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昌邑自古就有絲綢古鎮之稱,這里的絲綢有著“輕薄如紙,柔輕如綿,不褶不皺,活顫拂揚,離皮離汗,堅固耐穿”的美譽。從周朝時起“養蠶織帛,捻線就織”,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生產歷史了。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冠縣鴨梨歷史悠久,面積廣闊,有“鴨梨甲天下”之稱。 冠縣鴨梨為冠縣的“縣果”,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果柄處狀如鴨頭而得名。具有個大、皮薄、核小、肉嫩質細且脆、味甜汁多且濃、果面潔凈光滑、果形端正、石細胞少、耐貯藏等特點。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茌平圓鈴大棗在茌平縣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曾被封建帝王列為貢品。圓鈴大棗經加工、熏制而成的烏棗,宋代即銷往東南亞等地。明、清時期,農田中棗樹已成林成片,有“六月鮮花連水香,千家小棗射云紅”的詩句。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1966年,東港區(原日照縣)“南茶北引”獲得成功,實現了我國種茶區域的重大突破。目前,東港區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效益突出、淮北規模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因地處高緯,茶樹越冬期長,且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十分有利于茶葉內含物的積累。獨特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和優良的栽培加工技術,培育出日照綠茶“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的特殊品質,被譽為“江北第一茶”。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山東的無棣.原本是有名的棗鄉,金絲棗是這地區的特產。金絲棗得名是因為這種小棗用手一拼.能拉出寸把長的金色細絲。拉得長絲是由于它含蜜的成分高.特別香甜.不僅可口,成為人們喜愛的干果:而且營養成分高,含有多種有醫療作用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其有舒筋血,養胃健脾,降低膽固醉等效用,是民間常用的益智、健腦、安神的滋補佳品。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扳倒井白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自酒祖儀狄正朔,品牌源自宋太祖趙匡胤冊封。原產地山東高青釀造環境得天獨厚,適宜珍稀釀酒微生物菌類的繁衍。扳倒井酒精選當地生產的高粱、大米、糯米、小米、小麥、玉米等六種糧食為原料,使用中國唯一井窖工藝,所釀之酒香味豐蘊、醇冽圓潤、茵舌平喉、韻味怡暢,形成了個性明顯的獨特風格。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
所在區域:山東 煙臺市 芝罘區 萊山區 牟平區 萊州市 龍口市 招遠市 蓬萊區 海陽市 萊陽市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白石街道 東山街道 鳳凰臺街道 黃務街道 奇山街道 世回堯街道 通伸街道 向陽街道 幸福街道 毓璜頂街道 只楚街道 芝罘島街道 濱海路街道 初家街道 黃海路街道 解甲莊街道 萊山街道 院格莊街道 大窯街道 高陵鎮 觀水鎮 姜格莊街道 莒格莊鎮 昆崳鎮 龍泉鎮 寧海街道 水道鎮 王格莊鎮 文化街道 武寧街道 玉林店鎮 八角街道 大季家街道 福萊山街道 古現街道 城港路街道 程郭鎮 郭家店鎮 虎頭崖鎮 金倉街道 金城鎮 平里店鎮 三山島街道 沙河鎮 土山鎮 文峰路街道 夏邱鎮 驛道鎮 永安路街道 朱橋鎮 柞村鎮 文昌路街道 東江街道 北馬鎮 東萊街道 黃山館鎮 蘭高鎮 龍港街道 蘆頭鎮 七甲鎮 山東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石良鎮 下丁家鎮 新嘉街道 徐福街道 諸由觀鎮 畢郭鎮 蠶莊鎮 大秦家街道 阜山鎮 金嶺鎮 玲瓏鎮 羅峰街道 夢芝街道 齊山鎮 泉山街道 溫泉街道 夏甸鎮 辛莊鎮 張星鎮 碧城工業區 東村街道 二十里店鎮 發城鎮 方圓街道 鳳城街道 郭城鎮 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 留格莊鎮 龍山街道 旅游度假區 盤石店鎮 外向型工業加工區 小紀鎮 辛安鎮 行村鎮 徐家店鎮 朱吳鎮 柏林莊街道 城廂街道 大夼鎮 馮格莊街道 高格莊鎮 古柳街道 河洛鎮 姜疃鎮 龍旺莊街道 呂格莊鎮 沐浴店鎮 山前店鎮 譚格莊鎮 團旺鎮 萬第鎮 穴坊鎮 羊郡鎮 照旺莊鎮
“煙臺海參”如同“煙臺蘋果”一樣,是聞名海內外的地方特色產品。海參是“海產八珍”之首全世界公認營養價值最高的海參還是魯參、遼參,其中魯參尤以煙臺海參(刺參)為優?!盁熍_海參”的海參多肽、氨基酸含量高。我市某海參加工企業曾進口過外國參加工“海參肽”,但因提煉出的海參多肽量少而不得不放棄。作為“海產八珍”之首,“煙臺海參”以其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而深受北方人喜愛。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
所在區域:山東 煙臺市 芝罘區 萊山區 牟平區 萊州市 龍口市 招遠市 蓬萊區 海陽市 萊陽市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白石街道 東山街道 鳳凰臺街道 黃務街道 奇山街道 世回堯街道 通伸街道 向陽街道 幸福街道 毓璜頂街道 只楚街道 芝罘島街道 濱海路街道 初家街道 黃海路街道 解甲莊街道 萊山街道 院格莊街道 大窯街道 高陵鎮 觀水鎮 姜格莊街道 莒格莊鎮 昆崳鎮 龍泉鎮 寧海街道 水道鎮 王格莊鎮 文化街道 武寧街道 玉林店鎮 八角街道 大季家街道 福萊山街道 古現街道 城港路街道 程郭鎮 郭家店鎮 虎頭崖鎮 金倉街道 金城鎮 平里店鎮 三山島街道 沙河鎮 土山鎮 文峰路街道 夏邱鎮 驛道鎮 永安路街道 朱橋鎮 柞村鎮 文昌路街道 東江街道 北馬鎮 東萊街道 黃山館鎮 蘭高鎮 龍港街道 蘆頭鎮 七甲鎮 山東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石良鎮 下丁家鎮 新嘉街道 徐福街道 諸由觀鎮 畢郭鎮 蠶莊鎮 大秦家街道 阜山鎮 金嶺鎮 玲瓏鎮 羅峰街道 夢芝街道 齊山鎮 泉山街道 溫泉街道 夏甸鎮 辛莊鎮 張星鎮 碧城工業區 東村街道 二十里店鎮 發城鎮 方圓街道 鳳城街道 郭城鎮 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 留格莊鎮 龍山街道 旅游度假區 盤石店鎮 外向型工業加工區 小紀鎮 辛安鎮 行村鎮 徐家店鎮 朱吳鎮 柏林莊街道 城廂街道 大夼鎮 馮格莊街道 高格莊鎮 古柳街道 河洛鎮 姜疃鎮 龍旺莊街道 呂格莊鎮 沐浴店鎮 山前店鎮 譚格莊鎮 團旺鎮 萬第鎮 穴坊鎮 羊郡鎮 照旺莊鎮
煙臺海域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叢生、巖礁林立,為鮑魚生存提供了豐富餌料和良好生長空間,因此,在此生產的鮑魚具備肉質細嫩、鮮而不膩、營養豐富、清而味濃特點,無論是燒菜還是調湯,都是上佳美味且妙味無窮。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文蛤蜊許多海域都產,據說唯有黃河口的文蛤蜊最鮮,出口量也是最大,這種比大拇指指甲蓋大一倍的外殼有褐色斑紋的蛤蜊,黃河口本土人就叫它文蛤,沒有斑紋的白蛤蜊就叫白蛤。黃河口文蛤是蛤中的上品。因其體肥質優,味道鮮美而備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許多愛美食的人士經常慕名而來,一邊欣賞黃河入海的壯麗景觀,一邊品嘗“天下第一鮮”——文蛤的美味,真是悠哉美哉!“天下第一鮮”的文蛤,是東營市河口區出口創匯的主要品種。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昌邑梭子蟹是昌邑的特有物種,也是昌邑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昌邑梭子蟹個體大,甲殼硬而堅實,色澤光滑呈青黃色。蟹肉肉質細膩、口感稚嫩緊實、纖維豐富有彈性,海鮮味濃郁。成熟的雌蟹蟹黃為石榴紅色,雌蟹的卵塊,雄蟹的脂膏,吃起來更是鮮美可口。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盟臺宴酒在傳承中華數千年優秀釀酒文化的基礎上,采用富含多種有益礦物質的深層巖溶水,萃取五谷之精華,秘制春曲,獨特有機窖泥,混蒸混燒,超長期發酵,釀出的白酒具有“無色清亮、窖香濃郁、醇厚自然、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正是這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美酒密碼,加上苛刻要求的幾十道工序,成就了綿雅天香的盟臺宴酒。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山東棗莊因棗而得名,棗莊市山亭區店子鎮是全國唯一相對集中、產量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長紅棗生產基地,產量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長紅棗生產基地,是棗莊市長紅棗基地第一鎮,素有“中國長紅棗之鄉”的美譽。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萊陽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萊陽梨在萊陽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岸和蜆河東岸的河濱沙灘上,尤以紅土崖下前后發坊、蘆兒港、肖格莊、照旺莊、大小陶漳最為著名,其中在蘆兒港還有一棵400多年樹齡的老梨王每年依舊開花結果。這里就是“中國梨鄉萊陽”。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昌邑市瀕臨渤海萊州灣,海岸線長53公里,潮間帶灘涂64萬畝,負5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水面300萬畝。昌邑大對蝦個體大而側扁,體表光滑透明、色澤鮮艷,甲殼薄而堅硬、肉質細嫩而味鮮美,雄性呈黃色,雌性呈青藍色。烹飪后通體橙紅、鮮味濃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冠縣靈芝富含靈芝多糖、靈芝酸、有機鍺、皂苷、腺苷、嘌呤、密啶、麥角甾醇、生物堿、內酯等對人體有益的活性物質,品質超群,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力。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單縣羊肉湯,屬于魯西南山東菏澤市漢族傳統名吃,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華名食譜。最早創于1807年,當時由徐、竇、周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其創立在那個時期的飲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日后"單縣羊肉湯"的揚名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近200年歷史的單縣羊肉湯,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獨特風格,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單縣羊肉湯,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民間有云"來到菏澤牡丹城,不品單縣羊肉湯,等于白來菏澤走一樁!單縣羊肉湯,被譽為中華美食之名湯!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煙臺是我國緯度最北的綠茶適栽區。受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影響,煙臺茶樹生長較慢,茶葉營養成分積累多,品質優良。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煙臺生產的綠茶水浸出物為48.6%,比南方茶葉高出14%,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堿、葉綠素等體現綠茶品質的重要指標可與南方茶葉相媲美,具有“湯色碧綠明亮,葉片厚、香氣濃、耐沖泡”等特點。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鄒城柳下邑豬牙皂,產于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看莊鎮。柳下邑豬牙皂有600余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特有的樹種。是全國四大產區之一。鄒城市豬牙皂資源十分豐富,用途廣泛,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湍灣紫蒜蒜瓣4瓣-6瓣,莖盤上圍成一輪,蒜皮為紫紅色,主要特點:蒜頭個大,單頭重40g-60g,蒜瓣潔白均勻,鮮嫩多汁,口感辛辣,脆香濃郁,風味獨特,肉質肥厚,皮薄易剝。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金口芹菜是傳統的區域性自選自留品種,由于光照充足,生長期長,芹菜葉柄深綠,株高50cm~80cm,株型緊湊,實心筋少,郁香清脆。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長虹嶺花生莢果果腰深、網紋深,果皮潔白;花生仁色澤桃紅色,內種皮金黃色,無裂紋。雙仁果率大于80%,出仁率大于70%,果粒均勻。百果重240-250克,百仁重100-110克,生食清香甘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棗樹在商河縣種植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品種繁多。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李桂芬梨果皮黃綠色,呈倒卵形,皮薄核小,平均單果重350g; 果肉呈半透明狀,細膩無渣,汁多脆甜,香味濃郁,后味綿長。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商河大蒜蒜皮白中透紅,蒜頭大,圓扁形,橫徑6~8厘米,單頭約重80~90克左右,蒜瓣大而均勻,皮厚,蒜衣2~3層;鮮蒜肉質脆嫩,口感爽脆,辛辣而不刺舌,蒜瓣均勻;干蒜蒜瓣塊大絲少,個頭均勻,辛辣味濃,辣味純正,包衣緊實、不散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半夏作為鄆城傳統道地藥材之一,種植歷史悠久。半夏是菏澤鄆城傳統地道藥材之一。以資源豐富,色白、質實、個大而聞名,歷史悠久。明朝弘治年間,戶部尚書佀鐘(鄆城人),曾將鄆城產半夏帶進宮廷,受到賞識,自那時起,鄆城產半夏名聞全國,號稱“鄆半夏”。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1950年以前,垛莊鎮射垛、麥腰、官營一帶諸村就有栗樹栽培的習慣。據說這里的栗子還曾名震京畿,成為乾隆皇帝的貢品。位于七星臺下的垛莊鎮萬畝板栗生產基地呈現出一片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春來栗樹綻花,雖無姹紫嫣紅的花朵,但那米黃色的穗序,似云如霞,像霜類雪。那濃濃的栗花香味,引來無數的蜜蜂和彩蝶,甘醇似酒,醉倒了前來觀花賞景的無數游客,也醉倒了這里的青山綠水……。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高官寨街道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甜瓜種植歷史悠久,這里的白沙土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自然條件優越,黃河、小清河、南水北調明渠、東湖水庫江河匯聚。沙土地、黃河水加上勤勞質樸的高官寨人民,成就了高官甜瓜水蜜甜的特質,因其香味濃郁、甜脆爽口、細嫩多汁,贏得了市場,也讓高官寨街道贏得了“山東甜瓜第一鎮”的美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洪門種葡萄有小百年的歷史。80年代,全國庭院經濟現場會曾經在洪門村召開??梢?,洪門村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聞名遐邇?!昂殚T村家家戶戶種葡萄。洪門葡萄,家家戶戶都知道?!毕那镏坏暮殚T,紫玉疊翠,鮮果飄香。金手指、美人指、藍寶石、甜峰、蜜光、夏黑……十幾種口味的葡萄,在村里隨便逛上幾戶,就能全部品嘗到。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山東夏津縣黃河故道栽培古桑樹歷史悠久,種植時期跨元明清三朝。在長久的種植過程中,智慧的夏津人種植桑樹防風固沙,食用椹果充饑果腹,形成了以古樹、沙丘、河流、村莊協調,農、林、牧一體發展的農業生態系統。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滿口”,這是被人們譽為“沂蒙三寶”的臨沂三大土特產。沂蒙三寶的第一寶沙溝芋頭,已有300多年種植歷史。沙溝芋頭母大塊多,短粗肥大,干面筋道,細潤適口,向有“沙溝芋頭好孩兒”的美稱。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煙臺蘋果栽培歷史悠久、品種齊全、產量高、品質好而馳名中外。果實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艷紅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口,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總糖量16.4%,含有鐵、鋅、錳、鈣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顏潤膚的獨特作用。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柘山發展板栗生產有著悠久歷史,境內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豐富,各種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宜板栗生長。板栗栗實、個大、飽滿、油足,耐貯藏,果肉多為金黃色,富糯性,甘甜味濃,外皮易剝離。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惠民蜜桃,是山東省惠民縣大年陳鎮技術人員從當地實生品種中,經過多次嫁接繁育、篩選出的變異新品種,該桃個大,平均果重257克,最大750克,底色黃白,外為鮮艷紅色,品質極佳,耐長途貯運,屬南方品種群,硬溶質,可溶固形物達12-15%,在當地成熟期為8月上中旬,正值西瓜已完,而其它水果尚未成熟的水果淡季,具有廣闊的前景市場。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中國的花生可分為小花生和大花生兩大類,都來自國外。小花生原產于巴西、秘魯,明末清初旅居東南亞的福建人帶回中國并傳播開來。小花生含油量高,但產量低,故一直不是經濟作物,更與外貿出口不沾邊。大花生含油量低于小花生,但其高產的特性彌補了含油量低的缺點。126年前,一位美國傳教士從家鄉帶來幾粒大花生種子,在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萊試種栽培并獲得成功。從此,大花生在中國落地生根。蓬萊大花生的故事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即墨區地瓜種植面積每年都穩定在近百萬畝,曾是即墨人民的“救命糧”“饑荒糧”。特別是東部鄉鎮沿海多山、旱地面積大,適合抗干旱、耐貧瘠的地瓜生長。當地群眾素有種植地瓜的傳統,生產經驗比較豐富。即墨地瓜以其香、軟、粘、滑聞名膠東,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蓼蘭小麥生長受干熱風影響較小,灌漿期長,籽粒飽滿,容重高?!稗ぬm小麥”生產采取秸稈還田、寬幅精播、氮肥后移、綠色防控等技術,提升了小麥品質。其籽粒黃白色、飽滿、透明、角質、色澤光亮,具有小麥正常的氣味,味佳微甜,無異味。籽粒蛋白質含量高,濕面筋含量高,面團穩定時間長,容重高,出粉率高。用“蓼蘭小麥”面粉加工出的青島 “王哥莊大饅頭”、“蓼蘭大饅頭”、面條、包子等食品色澤亮白、口感筋道、麥香濃郁、口味甘甜,是當地的美味食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濟寧百日雞原產于山東濟寧市,屬蛋用型品種。 濟寧百日雞體型小而緊湊。母雞有麻、黃、花等羽色,以麻雞為多。公雞羽色較為單純,紅羽公雞約占80%,次之為黃羽公雞,雜色公雞甚少。單冠,公雞冠高直立,冠、臉、肉鮮紅色。腳主要有鐵青色和灰色兩種,皮膚多為白色。成年公雞平均體重為1320克,成年母雞平均體重為1230克。開產日齡146天,少數個體100天就開產,稱為“百天雞”。年產蛋130~150枚,部分產蛋達200枚以上。平均蛋重為42克,蛋殼為粉紅色。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五蓮有近500年的櫻桃種植歷史,全縣櫻桃種植面積近4萬余畝,五蓮櫻桃口感佳、水分多、甜味足,是美容養顏、C鐵雙補之佳品。五月到五蓮摘櫻桃去吧,休閑旅游、避暑、觀光采摘的好選擇。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茶坡芹菜具有160多年的種植歷史,由于當地特有的土壤、水質和氣候條件,產出的芹菜以葉綠莖黃、實心無筋、鮮嫩清脆、多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享譽國內外市場,可白口生食,在全國各大超市很受歡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曹縣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蘆筍之鄉”,生產的蘆筍以個大均勻、色澤白嫩,營養豐富而享譽內外。曹縣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四季分明,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最適宜蘆筍的種植,蘆筍的口感、品質也是最佳的。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棗莊獨特的“水深土厚、風氣高燥”的自然氣候,以及“崇尚自然、大德俠義”的傳統文化,為千古珍畜“黑荄豬(黑蓋豬)”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棗莊黑蓋豬是棗莊市獨特的地方物種和文化遺傳資源,是棗莊市畜牧業的“老字號”、是可品味的“原始風味”、是“華夏第一豬”,具有廣闊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綠蘆筍經過光合作用葉綠素豐富 ,維生素的含量也比較高,吃起來脆而可口,并且營養價值較高,特別是維生素、鈣、鐵的含量遠高于白蘆筍。綠蘆筍有降血壓、軟化血管等功效,綠蘆筍中含有可膳食纖維,其中的木質素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莒縣綠蘆筍占全國綠蘆筍出口的70% ,而莒縣又以小店鎮為主要種植產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萊蕪生姜在我國的栽培和利用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萊蕪縣志》記載,清光緒甲午年間,萊蕪生姜已作為主要農作物征稅。萊蕪生姜 以塊大皮薄、色澤鮮亮、絲少肉細、辣濃味美、營養豐富、耐貯藏等優良特性而馳名中外。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臨沭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氣候,寒暑交換,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光照充足;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清爽,適宜種植地瓜。臨沭地瓜薯塊大小適中、薯皮光滑、肉質細膩、味甜”的優良品質。所生產的地瓜烤熟加工后具有香、甜、軟、糯等口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王店鎮西瓜種植歷史,要追溯到500年前,據《定陶縣志》記載,早在明朝中期,定陶 “城南十五里,戶多種瓜,沙而味甘,消暑甚宜”。南王店鎮有著種植西瓜的先天優勢,其自然風貌、原始生態環境良好,土壤有機含量較高,土質以沙土為主,質地疏松,排水性能良好,有共同開展集中種植西瓜大棚產業的內在需求和合作優勢。加之擁有成功種植西瓜大棚的經驗,擁有強大的專家技術支持優勢,故培育出的早春西瓜皮薄、肉質脆且沙,纖維少,中心含糖量達13%以上,吃起來甘甜爽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張高水杏,又名鄒平水杏,產于素有“杏園”之稱的鄒平縣南部長白山區。張高水杏是生長在特異自然環境下的地方特產,具有個大早熟、味甜香濃的特點,素有“小滿三日杏發黃”之說。水杏皮色鮮艷,脆而酸甜,香味濃郁,清爽可口,營養豐富。鄒平縣張高水杏栽植歷史可上溯到隋唐,明清時曾為貢品而久負盛名。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因產于山東省膠州市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膠州大白菜以汁白、味鮮甜、纖維少、營養豐富、產量高等特點而馳名中外,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營養豐富,并有耐儲存等特點。膠州大白菜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且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東平湖鯉魚俗稱紅魚,是山東名特水產品之一,以產于東平湖而得名。此魚原產于黃河,東平湖與黃河相連,水訊時黃河鯉魚隨水進入湖內,湖內水質肥沃,適宜魚類繁育生長,故黃河鯉魚在湖內定居。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博興對蝦就是南美白對蝦,只不過由于南美白蝦非常適合在山東省博興縣養殖,而且博興縣養殖出來的南美白對蝦和別的地方養殖出來的南美白對蝦不一樣,博興養殖出來的南美白對蝦每100克含蛋白質16.8毫克,脂肪1.1毫克,鋅8.2毫克,磷40.8毫克,碳水化合物7%,維生素A高達5960個單位,熱量達139千卡左右,遠遠高于其他地方的對蝦。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1)獨特的地貌地質特征 麻大湖系泰沂山前沖積平原,湖內土壤類型主要褐土,據史志載:“麻大湖古因地勢低洼,由孝婦河、鄭潢溝、潴龍河、澇淄河、烏河等匯此而成”。麻大湖是魯北平原的第一大淡水湖泊,坐落在濱州市博興縣城以南,全湖東西最長處7公里,南北最寬處3.5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境內可利用發展麻大湖毛蟹等水產品養殖的水域面積約2萬畝, 湖泊呈東西方向,宛如長帶,湖盆淺平,海拔5.8-6.2米,常年平均水深1.2米。湖區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度。年大于10℃積溫為4321℃;年日照時數為2692小時,無霜期207天,氣候條件適宜麻大湖毛蟹生長。麻大湖魚類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繁多,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泰沂山前水系交匯而成的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麻大湖地下水與地上如母親乳汁般的黃河水,融合成麻大湖絕佳的水質特點,加之博興麻大湖適宜的地質土壤特征、氣候特征形成了麻大湖毛蟹獨有的生長環境。 (2)獨特良好的生態環境 麻大湖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有優良的漁業資源,廣闊的水域灘涂,數量繁多的生物資源。麻大湖水生植物有藕、葦、蒲、稻、菱芡等多種,湖邊還有益母草、薄荷、枸杞等藥材。九孔白蓮藕,為麻大湖所獨有,白嫩多汁,甜脆無渣;麻大湖浮游生物資源豐富,初步調查浮游植物有80多種,浮游動物有60多種,底棲生物10余種,漁業資源亦非常豐富,盛產40多種魚類,另有多種蝦、蟹、貝類,金絲鴨蛋、毛蟹、鱔魚、四鼻鯉魚風味獨特,久享盛名,是歷代宮廷的貢品。還有野鴨、大雁、天鵝等8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麻大湖80%水面被蘆葦等水生植物覆蓋,生態環境良好。湖內有浮游植物83種,隸屬于5門17科83屬,其中綠藻34種,占浮游植物總數的41.0%;藍藻29種,占浮游植物總數的35.0%;硅藻16種,占浮游植物總數的19.3%。有浮游動物62種,隸屬于3門14目24科32屬56種,其中原生動物19種,隸屬9目11科11屬;輪蟲17種,隸屬2目5科8屬;枝角類17種,5科8屬;橈足類9種,3目3科6屬。這些豐富的生物資源為麻大湖毛蟹成長提供了全面而營養豐富的餌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魚臺縣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和光熱資源充沛,野生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野生菌類有近50種,其中有羊肚菌、毛木耳、黑木耳、榆耳、雞樅菌等食用菌資源,同時獨特的自然、地理、區位優勢非常適宜于食用菌產業發展。2004年,被省農業廳授予食用菌生產先進縣;2015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食用菌“全國優秀主產基地縣”;2016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2017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毛木耳之鄉”的榮譽稱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金鄉是全國著名的大蒜之鄉。金鄉大蒜種植面積最大; 金鄉大蒜單產、總產全國最高; 金鄉大蒜單個蒜頭全國最大; 金鄉大蒜出口合格率全國最高; 金鄉大蒜出口量全國最高 金鄉大蒜藥用價值全國最高; 金鄉大蒜營養價值全國最高; 金鄉有全國最專業的大蒜批發市場。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臨淄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發祥地,齊國古都、春秋五霸之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孫武、孫臏、田單等一大批明君、賢相在這里施展過雄才大略,齊國都城長達800余年,齊文化燦爛輝煌,稷下學宮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六韜》、《孫子兵法》等一大批人類優秀成果,是中國古代思想搖籃。百家爭鳴之地、戰國文化中心,創造了以“變革、開方、務實、包容、智慧”為特色的中國古代優秀傳統地域文化—齊文化。金山鎮屬臨淄南部山區鄉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河,東鄰青州,南鄰淄川,西鄰張店,屬四縣交界處,區域內有金山、天堂寨二大自然風景區,相傳天堂寨是明代初期女英雄唐賽兒的營寨駐軍之地,現遺址尚存,金茶壺、明代摩崖石刻分布山中,具有久遠的古代山區文化。邊河小米種植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谷子就是當時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到了春秋戰國初期(公元770年—公元前221年)當時齊國的農業主要以谷物為主,對谷子品種已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北魏后期曾任北魏高陽郡太守的賈思勰在臨淄任職期間編寫的我國第一部農科全書《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平原及山區谷子品種的種植及管理等作了詳盡的描述。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谷子產業與產業技術體系》一書中臨淄區是山東谷子四大主產區之一,臨淄區谷子面積80%在邊河山區。近年來邊河山區已成為淄博谷子面積最大種植區,邊河小米的發展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臨淄區政府和鄉鎮政府,對邊河小米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每年都進行政策扶持。谷子即粟,脫皮后成小米,小米養育了古老的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靠小米加步槍打垮了反動派,建立了人民政府。邊河小米生產歷史久遠,見證了齊國農業的輝煌,載有濃厚的齊文化氣息,是歷史和現代農業造就了邊河小米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信譽,現已成為人們增進健康的保健食品,最具地方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良好口碑,產品除供應當地市場外,還輻射全國部分大中城市,市場潛力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