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吃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排骨年糕的兩大主料——排骨和年糕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蔬菜包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餡心則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筍、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調味品制成。將包好的素菜包上籠蒸熟后,皮白松軟,餡心則綠中生翠,鮮艷悅目,一開籠就滿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膩,百吃不厭。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兩面黃源自蘇州,曾被稱為“面條中的皇帝”,價格不菲。兩面黃的吃法也很講究,吃之前記得要翻個身,這樣才能吃出“外脆里嫩”的最佳狀態,一碗面配一碗蛋絲湯,一碟油,上來之后,喝口湯,再撈口面,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上海人過年必吃八寶飯。各地的配方大同小異,上海的標配有糯米、桂花、紅棗、薏米、蓮子、桂圓等果料,再佐以糖、油等調味,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寓意圓滿美好。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1994年,創始人楊利朋在吳江路上開一家生煎館——小楊生煎,因口碑傳播迅速走紅。作為上海一家特色生煎店,已發展有數家連鎖店。小楊生煎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大,皮像是烤出來的一樣,酥酥脆脆,再配上微微發甜的肉餡,可以做一頓不錯的點心來享用。但是因為不具備傳統上海生煎的個頭適度,湯汁適中,肉餡緊實鮮美,外皮松軟富有彈性,底部酥脆的特色.被部分堅持追求上海傳統生煎味道的食客譏諷。上菜的速度很快,所以不會等很久,很多來滬的游客會慕名前去品嘗。(上海稱包子為饅頭,因此,生煎饅頭實為生煎包子。)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鍋貼是一道漢族面點,屬于蘇式小吃。鍋貼恐怕算是生煎的叔表兄弟,雖然形狀完全不同,但制作工藝卻差不多。如果說生煎是油炸肉饅頭,那么鍋貼就是餃子的油炸版。在北方,人們常把吃剩的涼餃子煎炸一下,一來是為了節約,二來又能吃出餃子的不同風味。鍋貼的底應該比生煎略薄一些,面皮的吃口更有韌性,里面的餡不在肉多,而在于汁美。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鍋貼恐怕算是生煎的叔表兄弟,雖然形狀完全不同,但制作工藝卻差不多。如果說生煎是油炸肉饅頭,那么鍋貼就是餃子的油炸版。上海的小吃可謂是非常豐盛,不勝枚舉,特別是在城隍廟,進去之后簡直讓人目不暇接。占了這樣的地利,老城隍廟鮮肉鍋貼當仁不讓受到外地游客喜歡。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曾經有人用這樣一句詩句來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制而成。餡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后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開洋蔥油面是上海市著名傳統小吃。也是城隍廟的著名小吃之一。清末由上海城隍廟食攤點心師陳友志首創。此小吃采用開洋(即較大的蝦米)與蔥油加調味制成的拌面,蔥香撲鼻,口味鮮美,非常受食客歡迎。素有“蔥油香飄九曲橋”之說,其特色是開洋蔥油,拌以面條,入口潤滑爽口又鮮又香。它是用蘇北家鄉熬出的深紅帶黃的蔥油,加上特制的開洋,故聞之開胃,食之濃香,是四季皆宜的小吃。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小紹興,創始于1943年,距今已有近70多年的歷史。其前身是粥店;創始人章潤牛、章如花兄妹,由于章氏兄妹的雞粥攤沒有招牌,而攤主章潤牛一口紹興音,加上他個子瘦小,一些老顧客都以“小紹興”相稱呼,久而久之,“小紹興”就成了雞粥攤的攤名了。白斬雞是上海地區漢族名菜?!罢f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由于“小紹興”是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上海蟹殼黃是上海久負盛名的特色點心,創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期,以吳苑餅家烹制的蟹殼黃最為著名。蟹殼黃的餡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后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說起老上海的面,那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阿娘面,在很多上海人的心中,它就是正宗上海灘“面”的一塊牌子。選料和處理都不錯,嫩滑鮮香,面條幼細而蠻有嚼勁,湯頭是醬油色,魚片約10cm左右,嫩滑鮮美,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一般上海人在阿娘面館點上一碗黃魚面之外都會加上一小碗的咸菜肉絲澆頭。

-
百味中國(上海)之特色旅游小吃
銀絲卷的制作技藝,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此同時,國際飯店的銀絲卷也被評為“上海金牌小吃”。小油餅原來是北京地方的特色風味,歷史悠久,享譽京幫點心的“四大金剛”之首。盤絲餅面絲金黃透亮,酥脆甜香爽口,一絲絲條細均勻,不并、不斷、不 亂。四喜蒸餃的造型美觀,色澤艷麗,吃起來清香可口,回味悠長。

-
百味中國(上海)之特色旅游小吃
王寶和大酒店以酒祖宗,蟹大王聞名于上海灘,其中最為代表的點心就是蟹殼黃,為了更加完善蟹宴點心,我們通過對傳統點心的改良創新,采用新鮮的明蝦球作為主料,加入醇香的蟹黃和清爽的蘆筍,形成新口味,并且在外形上大膽創新,將原先最為普通的造型改良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閘蟹造型,由此應運而生了全新的蟹形酥。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沈大成起家時創始人沈阿金為集點心與風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店名為沈大成,由于沈大成注重選料,講究制作精細,發揚傳統,立意創新,因而一舉成名,因此沈大成的壽桃、壽糕、桂花條頭糕、雙釀團,青團等品種享有盛名,還有蟹粉小籠、餛飩、各式二面黃及宴席點心,均各個獨特,口碑甚佳,因而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享譽海內外。條頭糕是上海人最常吃的糕團,里面的豆沙很多,十分細膩,而且夠干燥,有著豆沙的香氣。糯米糯糯的,甜甜的。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上海功德林是一家老字號,源自1922年陰歷四月初八釋迦牟尼生日這天開設的功德林蔬食處,店名取吃素可以“積功德成林,普及大地”之意。由于吸收了各地幫別的精華,功德林形成自己獨特的素菜特色風味,擅長用燒葷菜的方法制作素菜,色、香、味、形俱全。 功德林素菜包是以香菇、豆制品等素蔬為原料,用植物油制成餡料,采用發酵面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創于上海功德林菜館,如今已成為上海素菜館和中式點心店聞名的名吃。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上海冷面是以面條(最好是蒸面)、雞肉或里脊肉、青椒為主要材料制成的一道菜品。冷面吃來爽口,配以不同蔬菜的澆頭,就會給人以不同的美味體驗。被包裹了花生醬的濃郁醬汁,并且在醋和辣油的精心調味后,使得面條的口感更加豐富和有層次。黃瓜、雞蛋、雞絲等可增添面條的營養成分和更多的口感享受。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上海人對餛飩情有獨鐘,餛飩是上海人的心頭好。上海餛飩個頭大,有點接近東北的餃子。上海大餛飩是一道經典的本幫菜。餛飩的形狀很多,有元寶狀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圓筒形或者半圓形。大餛飩的餡料有瘦肉、菜心等等,餛飩皮嫩滑、有彈性。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粢[zī]飯糕,是一種流行于江南一帶(江,浙,滬)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油炸類糕點,因其做法也可稱為油氽粢飯糕,南方其他地區稱之為炸糍粑。粢飯糕外層呈金黃色,內層為雪白的軟糯糍飯,咬起來噴香松脆,吃在口里,且脆、且咸、且鮮。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白斬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罢f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由于“小紹興”是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靶〗B興”也成了上海久負盛名的名店,白斬雞是上海地區的名菜。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南翔小籠制作技藝起于清代同治十年,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面粉做成的,經過手工和面出來的小籠包皮兒,蒸熟后晶瑩剔透,借著燈光你能透過薄皮依稀看到包子里的肉餡兒。南翔小籠包對餡料要求較高,必須用豬的前腿,要求三分肥肉七分瘦肉,拌料不用味精,拌入雞湯煮的肉皮凍提鮮,拌入芝麻面提香。在用特制的小竹籠蒸熟之后,隨便取出一只包子放在小碟之內,戳破面皮之后,包子中的湯汁能夠恰好流滿一疊。蒸熟后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皮酥汁濃、肉香精巧,風靡江浙滬,吃生煎上海的才是最地道的!上海生煎包也叫生煎饅頭,是上海經典小吃,如果要找一種小吃來代表上海,生煎絕對是實力擔當!在上海,經營這種風味小吃的店鋪遍地都是。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說起小籠,不得不提的就是位于豫園的南翔饅頭店了,不管是上海人還是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國有人,只要來上海的,基本都會前往一品這一經典上海小吃的美味,這也導致以前的一年365天,九曲橋畔的店內店外,統統人群簇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吮湯,沾沾醋,細細品",當一顆小籠如此品完,放佛穿過了《花樣年華》中那條幽靜走廊,如影片中張曼玉與梁朝偉擦肩而過似的,哪怕"儀式"結束了,但是空氣都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份唇齒留香的記憶難以消散。

-
中國(上海)金牌旅游小吃
不管月餅餡料怎么變,上海人最愛的還是鮮肉月餅?,F做現賣的鮮肉月餅,樸實的酥皮里包裹著新鮮豬肉,咬一口便有溫熱的湯汁溢出,熱騰騰的美味無比!每逢中秋,從南京西路繞到吳江路的排隊長龍可不是鬧著玩的。和很多老字號相比,王家沙一直帶著些許創新精神。王家沙的招牌月餅也并不僅僅只有鮮肉月餅,很多人慕名排隊購買的是它的特色產品——榨菜鮮肉月餅。肉餡里夾了爽口的榨菜,不僅提鮮,還去了肉的油膩感,吃口不會那么油。

-
中國(上海)地域十大名小吃
鮮肉月餅在月餅的譜系中,當歸入蘇式,是上海的一道通俗點心:油面團制作的餅皮在平底鍋的慢火中烙得層層酥脆,滾熱的純豬肉餡在濃濃的肉汁里收縮成中心厚實的、帶著彈性的硬核。咬上一口,那小餅的皮、肉、汁一起入口,化作混沌的咸、甜、香、鮮,美味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