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wxmh6"></acronym>
  • <p id="wxmh6"><strong id="wxmh6"><xmp id="wxmh6"></xmp></strong></p><object id="wxmh6"><nobr id="wxmh6"></nobr></object>

      <td id="wxmh6"></td>

    1. <p id="wxmh6"></p>

      山西特產

      懷仁陶瓷

      山西懷仁,一座將“仁”融入生命的雁北古縣,如今,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銳意創新、全力以赴地建設著“中國日用瓷都”。懷仁陶瓷,在中國瓷器界有著“唯陶之一技,獨擅北方”的美譽,千年的熊熊窯火,燒制出一件件玲瓏絕美的瓷質精品,并上演著一段段經久不衰的傳說。

      靈境莜麥

      靈境莜麥籽粒呈紡錘型,腹溝明顯,籽粒長0.55cm~1.10cm,寬0.20cm~0.45cm,千粒重30g~35g,籽粒白黃色,籽粒整齊且飽滿,出粉率達95%以上,加工的面粉呈白黃色,口感好,吃水多。

      靈石酸棗仁

      靈石酸棗仁近扁圓形,直徑平均在0.6 ~1.0cm。呈暗紅色,顆粒飽滿,油潤有光澤;質地堅硬,有酸味,斷面種仁黃白色,有油性,味淡。幾無核殼雜質。

      沁源綿黃芪

      沁源綿黃芪根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且中心偶呈枯朽狀或黑褐色,長50~90 cm,直徑1~3.5 cm,表面淡棕黃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具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條長、質柔、粉性足、豆腥味濃為主要特征。

      靈石核桃

      靈石核桃其外表為淺黃色,橢圓形,表面有深淺不均的坑突,個大,皮薄,果仁飽滿,形似腦狀,種仁被淺黃色或黃褐色種皮包裹,去皮后呈白色,口感細膩微甜,干仁口感脆香,微澀,具有獨特的核桃香味。

      武鄉梅杏

      武鄉梅杏果實直徑約2.5厘米,外形圓潤飽滿,果形近圓形,有光澤。成熟時果皮底色黃,蓋色紫紅,著色鮮艷。杏肉呈黃色,質地硬韌,纖維中粗;汁液中多,口感清爽,酸甜適中,具有果香味。離核,核近圓形,仁飽滿,味香甜。

      興縣大明綠豆

      興縣大明綠豆粒大適中,百粒重5.5~6.5克,顆粒飽滿,色澤明亮,鮮綠,無雜色,無污染,營養豐富是綠豆中的上品。

      原平紫皮大蒜

      原平紫皮大蒜蒜頭外面有膜質鱗皮,剝去鱗皮,內有6—10個紫皮蒜瓣,輪生于萎縮的花莖周圍,莖基部盤坐,生于多數須根。蒜頭直徑約5CM,每頭新鮮大蒜重量約43-45g,把蒜瓣紫皮和透明薄膜剝去后,即見白色、肥厚發亮的蒜瓣,有濃烈的蒜臭,味辛辣。

      澤州紅山楂

      晉城自古稱“澤州”,而山楂又是澤州的傳統資源,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這里生長的山楂有極好的內在品質,酸中帶甜且個大,俗稱“山楂王”,因地名所得“澤州紅”。陳溝鄉楊坪村古廟的碑文中(光緒十六年十日立)記載:“吾村向來山多地少,衣食無賴,先人因此培植紅果樹已糊口之資?!惫饩w三年,澤洲大旱,顆粒無收,這里的人們全是靠山楂果換糧食和山楂葉充饑求得生存。新中國成立,東北的商人就趕著駝隊來收購山楂果,每家每戶都能以山楂果賣與客商馱到天津口岸,運銷海外。

      榆社洋槐蜜

      榆社作為“華夏文明之巢”,早在10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商朝時榆社是商紂王叔父太師箕子的城邑,名箕城。據縣志記臷,當時揄社四周梁峁連綿,古樹參天,郁郁蔥蔥、遮天蔽日,其中就有洋槐,我們的先人不僅在這里勞作,還學會養蜂采蜜,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蜂”、“蜜”二字,“太師獻蜜”典故就發生在這一時期,相傳公元前1067年春夏之交,箕子在古榆州游獵(榆社當時叫榆州),以許多獵物與一老者換取了半陶盆甜液(當時不知道叫蜂蜜),馬上回朝獻給紂王,并詳細說眀來歷,紂王吃后稱贊道:榆州這種蜜清澈透明,色鮮味美,真是人間神液??!并命名為“榆州洋槐蜜”,至此榆社洋槐蜜就成為歷代皇宮貢品,可見其歷史悠久,久負盛名。

      長凝大蒜

      長凝大蒜位于山西省榆次區長凝鎮晉中盆地東沿,榆次東南15公里外,海撥850米,自然地形為東部高窄,西部低闊,兩梁一川一山,為典型的丘陵山區,董榆318公路穿鎮而過,交通便利,并有榆次第二大河——涂河縱貫全鎮,形成“藺郊”《戰國名相藺相如故里》“十里無霜”獨特的氣候奇觀。豐潤的涂河水和勤勞的長凝人民經過滄桑歲月創下了“東長凝茄子、西長凝蒜、藺郊相立山藥蛋”的千古絕唱。山西榆次長凝大蒜種植區域為涂河沖刷而形成的平坦地帶,富含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有效鉀等,土質疏松肥沃。種植區域內沒有工礦企業,無環境污染,為種植無公害大蒜提供了項目?,F在適宜種植大蒜的耕地面積10000畝,每年種植大蒜面積在5000畝左右。當地百姓幾百年來都愛種蒜、食蒜,每到蒜的收獲季節,農戶將收獲的大蒜以30頭為一瓣,編在一起,懸掛晾干,村中彌漫著蒜的香味,這樣保存蒜可以到第二年春天不腐爛、接上新一年的蒜吃。其果型高樁,蒜瓣肥大,以紫皮四、六瓣,色香味美,辣味純正,刀切隔夜放置不變色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以當地老陳醋腌制,顏色呈翠綠色,咬上一口又酸又辣又香,所以當地百姓都在臘月初八腌制“臘八蒜”,用以過年吃餃子佐餐。長凝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無機鹽,還有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為抗癌食品之首。具有行氣、暖胃、消疳積、治腹瀉、解毒、殺菌等功效??煞乐箘用}硬化、冠心病、腦血栓,提高肌體免疫力,保護肝臟,降血壓、血脂和延緩衰老。由于大蒜極高的保健和醫用價值,成為人們的高級保健品。生物學特性株高35~50厘米,開展度20厘米左右。根系發達,假莖高18—25厘米,直徑1.1~1.6厘米。葉色深綠,葉片寬厚,葉梢較長,最大葉長30厘米,最大葉寬1.5厘米,單株葉數7~9片,多者達10片以上,生長勢旺。蒜薹粗壯、深綠色,品質佳,抽薹率100%,上市早,抽薹期集中,薹長30~35厘米,直徑0.5厘米左右,單薹重10~15克。蒜頭外皮淺紫紅色,圓錐形,橫徑4~5厘米、高5—6厘米,每頭4—6瓣,淡紫色,單頭重15克左右。蒜汁粘濃,辣味強烈、香濃,營養豐富,干物質含量高。長凝歷史對栽培的名言是 “驚蜇河開地不動,春風不在家,小暑不在地”所以說,一到小暑節令前人遇到天然溫熱影響,大蒜生長開始減退,所有葉苗開始熱撲,這就到了收獲季節了。凡是進入收獲期,蒜農必須不誤農村,積極收獲,這就叫龍口奪食,大蒜從7月1日開始收獲了。合作社和大蒜協會2016年引進獨頭蒜試驗試范,同時與天津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技術學院進行技術合作,與山西農科院、山西農大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開發大蒜、獨頭蒜、黑蒜、臘八蒜等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2008年“魏榆”牌長凝大蒜系列產品被評為“山西省十佳特色品牌產品”,2011年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10年被中國專利局注冊為長凝大蒜包裝盒專利產品,2011年獲得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證書。國家級“名特優”產品,金鑫合作社成為晉中市的龍頭企業。2013年入駐匯隆農產品交易中心銷售合作社的各種大蒜、蔬菜、水果、小雜糧等名特優農副產品。2015年第十六屆榮獲“綠色博覽會”金獎依托匯隆市場向全國各地農產品交易中心和各大超市銷售我市品牌農產品。相信長凝鎮這一具有歷史特色以及廣泛市場需求的農產品逐步走出山西,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興縣小米

      興縣谷物的種植歷史悠久,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已有認證。興縣小米品質優良,一方面得益于興縣的優勢地理環境:地處黃土高原,山連山、嶺連嶺,境內有黑茶山、大渡山天然林保護區,生態環境優越。另一方面得益于興縣人對綠色無公害的堅持:興縣依托無污染的環境,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生產,讓這里種出的小米等小雜糧營養豐富。

      靈石荊條蜂蜜

      靈石荊條蜂蜜的歷史非常悠久。當地文獻中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萬歷年間,靈石民間就有飼養中華蜜峰(簡稱中峰)的記載。明末清初著名的社會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詩人傅山先生游學靈石時,在石膏山后寨門看到石壁的洞穴上有蜂窩下有蜜源的地方,觸景生情,曾作《義蜂》詩一首,借詠蜜蜂以喻其反清復明的不渝之志。詩曰:“群蜂失其主,浩蕩往來飛;苦蜇撩人打,甘心得死歸;穿花紅乍落,入林綠全腓;燒睫君臣淚,無從濕征衣?!睋`石文史叢書《老城記憶》書中記載民國年間,靈石經歷了翻云覆雨、朝令夕改的動蕩歲月,就是在這新舊體制的交替中,1931年迎來了新一任縣長李凱鵬,在他主政期間智斗軍閥,避免了兵禍的蹂躪,為當地百姓所稱頌,同時著手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積極提倡養蜂,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本邑境內山嶺重疊,野花頗多,對養蜂頗為相宜”。所以他組織人員設立了養蜂傳習所,派人去省農務局學習技術,回縣后大力推廣意大利黃金蜂種一百余群,使靈石的養蜂事業從此有了新的發展?!鹅`石民俗風情》一書中,記錄了民間傳唱的歌謠“夸特產”中唱到“荊條蜂蜜甜圪津津”?!鹅`石縣志》所載本縣屬土石山區,氣候溫和,汾河兩岸及東西兩山蜜源植物主要有荊條、狼牙、洋槐、蕎花等。輔助蜜粉源植物有地寸草、塵頭草、益母草、野菌花、葵花、馬茹、伏里條、酸棗、棗樹、榆樹、楊樹、柳樹和各種果樹等20余種。東山林區還有圪尖、椴樹、苔條、山荊芥等幾十種蜜粉源植物。其次,毗鄰晉中盆地有大面積油菜、棗花、棉花、葵花等主要蜜源。沁源縣有大面積圪尖和狼牙,均可供小轉地采集。尤其本縣荊條蜜源,為全省三大荊花蜂蜜之重點產區。所產荊花蜂蜜色鮮味好濃度大,質量高。按照蜜粉植物資源計算,全縣可養蜂2萬箱,其中荊花蜂蜜在低產年可產20萬斤,中等年產量40萬斤,高產年可產60萬斤,若全部利用,一般年產量可達100萬斤以上。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縣養蜂843箱,品種有中蜂和意大利蜂,分布于仁義、桃鈕等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養蜂253箱。1948年全縣養蜂500余箱,其中有飼養百余箱的農戶。1949年,全縣養蜂643箱,產蜂蜜2.25萬斤。1952年,全縣養蜂857箱,產蜂蜜52.99萬斤。1955年,全縣養蜂1124箱,產蜂蜜3.93萬斤。1957年,成立縣國營蜂場舉辦三期養蜂技術培訓班學員70余人。1958年,全縣養蜂1679箱,產蜂蜜5.87萬斤。1959年,社辦起集體養蜂場,全縣養蜂6000箱,產蜜19.2萬斤。1975年,全縣養蜂2800箱,產蜜8.68萬斤。1982年,從吉林省養蜂研究所種蜂場引進法國喀尼阿蘭蜂,全縣養蜂1680箱,產蜂蜜4.83萬斤。1984年,引進羅馬尼亞喀爾巴阡蜂和美國意蜂。1985年全縣養蜂1517箱,實現蜂群良種化,年產蜂蜜6.68萬斤,蜂蠟6700斤,飼養量較多的有兩渡、城關、夏門、富家灘、南關、交口、段純、仁義等鄉鎮,其中飼養100箱以上的個體戶有8戶。此外,1975年,每年夏季有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陜西等省地的國營、集體及個體戶計3000至5000箱蜂群到本縣境內采釀荊花蜂蜜。山西科技出版的農村科技致富叢書,養蜂與蜂關產品開發書中寫到太行山的荊條漫山遍野,為全國著名的夏季蜜源基地,以沁水、陽泉、靈石三縣市為中心,聯接周邊各地縣形成較集中的三大片,而唯獨野生紫花荊條集中分布于靈石縣。靈石歷史上的荊條蜂蜜,原為中峰所產,那時候人們養蜂是把野生的中峰收回家養,飼養方法模擬野外中峰生活方式,在土墻壁上鑿洞嵌入瓦罐或陶甕飼養之,每年花期結束后割一次蜜脾,群產蜜約5公斤左右。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靈石有人引進了意蜂,開始了活框飼養蜜蜂和按花期取蜜,靈石荊條蜂蜜的質量和純度都有了明顯提高。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靈石縣成立了山西省第一個養蜂協會,實現了優種化飼養和生產。近年來有許多養蜂界知名人士來靈石對荊條蜂蜜調研,對其品質贊不絕口,荊條蜂蜜已成為靈石縣的重要出口商品,遠銷德、英、法、日等國,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中陽柏籽羊肉

      中陽縣“春秋屬晉,戰國屬趙,漢為離石地,屬西河郡。西漢置中陽縣,至今已歷時2200余年?!睅浊陙?,先民世代農牧結合,依托天然飼草資源,養羊業久盛不衰,據可考的文字記載顯示:至20世紀末的兩千多年間,羊飼養量一直穩居全縣六畜之首,尤其中陽柏籽羊依幾十萬畝側柏灌叢資源自然進化,肉質密實,紋理清晰,肉色紫紅,油色潔白,味含柏香,不腥不膩‘經世代先民精心管理、科學優化,所產’柏籽羊肉”以其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品質風味,成為一種滋補美食,素有“土人參”、“補心丹”之美譽。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在贊美山西的唱詞中贊美:“中陽柏籽羊肉香格噴噴?!敝嘘柊刈蜒蛉獗涣袨椤叭龝x百寶”之一,暢銷京津晉,譽享省內外。

      鄉寧翅果

      鄉寧翅果為翅果油樹的果實,是我國所特有的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是我國所特有的木本植物油料,翅果形有八棱,歷史記栽有“八卦果”之稱,相傳曾為伏羲創造八卦提供靈感,是現存第四紀冰川作用后的孑遺植物之一,在植物學分類上屬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別名有“澤綠旦”“燈籠果”“澤胡”“仄綠旦” “層壺(胡)”等,收載《中國植物志第五十二卷第二分冊》第42頁。在我國民間已有千余的年的栽植歷史,集中分布于山西南部鄉寧縣及周邊地區。1965年4月由李大章同志在鄉寧縣首先發現,后經鄭萬鈞先鑒定,正式定名為翅果,植物樹種為翅果油樹。千百年來,當地百姓采用熬油和機械榨油的方法,進行食用,多少年來,誰家生了小孩都會烙翅果油面餅讓產婦吃,吃了補充元氣,強健身體,翅果油當地老百姓食用非常普遍。每年秋初,當地群眾紛紛采集此果以土法榨油或熬油作為專用營養品食用,而且常作為孕產期婦女滋補用;或將果實沙碾后肥田效果很好??谷諔馉帟r期當地軍民采食翅果油,并且用來擦拭槍炮。在上世紀70年代在山西省得到推廣種植,民間有“山有翅果油、致富不發愁”的說法。 鄉寧縣志記載:(鄉寧縣志卷十四{二九五頁、二九七頁})宋代記載:大中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饑,鄉寧山生石脂如面,可為餅餌,民用度荒。山南絳州、龍門疫盛,延至周山。戶有羸吟者,舊塚未干添新塋。然蘭澗、牛尾溝,擇胡林深處,方圓二十里,民健無此憂。皆曰:因有山神爺庇佑之。奇?是!清史記載:乾隆十一年人疫。近襄陵、汾城之東山。瘟大行,歿者十之七八,苦無健壯者斂葬。惟,毗關王廟周山,數十莊免。民謂,托層壺辟邪之功也。許。乾隆十一、二年連歲豐稔。十三年旱災歉收。十七年旱災歉收。十八、九年連年豐稔。二十四年旱災歉收。四十五年有年。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翅果油樹因材質優良、果實特殊,曾作為山西省重點推廣種植在我省大量栽植,在山西縣鄉寧縣、翼城縣甘泉、中衛林場、蒲縣白家莊林場、河津、稷山、平陸、絳縣均有廣泛栽植翅果油樹,面積據統計達5萬余畝,曾以翅果油樹為原料打制一套座椅送給當時國家主席。但由于歷史及種種原因,加之翅果中油脂生產提取技術的落后及外來油脂原料的沖擊,翅果油樹的種植一度滯后,但在上世紀90年代新的油料提取方法CO2超臨界萃取技術在我國的興起,可以使翅果中油脂得以充分提取,其功效成份高效無破壞提取方法的實現,一批新興的油脂加工企業的出現,為翅果油樹的種植帶來了新的生機,在鄉寧縣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

      熬腦大蔥

      熬腦大蔥,屬百合科蔥屬,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稱菜伯、和事草等。主要以葉鞘組成的假莖和嫩葉供食用。原產于中國西部和蘇聯西伯利亞,是由野生種在中國馴化選育而成,后經朝鮮、日本傳至歐洲。中國關于蔥的記載始見于《而雅》、《山海經》,此后《禮記》、《齊民要術》、《清異錄》等古籍均有詳細記載。熬腦大蔥屬耐寒性蔬菜,在-2O℃上下都能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內含豐富的糖類、蛋白質、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且有通乳、利尿、治療便秘、殺菌等作用,是葉鞘組成的假莖和嫩葉供食用,原產于中國西部和蘇聯西伯利亞,是由北方人喜歡的四新蔬菜之一和常年必備的調味佳品。清朝末期,熬腦村人民便開始種植大蔥,由于地方偏僻,道路不方便,一直沒有好的銷售渠道,只在周邊地區聞名。改革開放以后,元文周同志擔任村支部書記,全村開始大規模種植。2004年以來,根據潞城市農業產業化調整及規劃及國家農業標準化種植示范化項目推廣,“熬腦”大蔥種植逐年得到擴展和推廣,效益顯著。當地老百姓素有施用農家肥料種植旱地大蔥的豐富經驗,古有“菜肴蔥姜蒜,香味占大半,蔥數哪里好,熬腦美名傳”的贊語。由于熬腦及周邊種植大蔥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傳統的種植經驗和先進的種植技術,特有的品質功效,實屬純天然無公害食品。在太行山上獨樹一幟,因而熬腦大蔥享譽上黨,走向全國。2000年9月熬腦大蔥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證;2000年11月在昆明綠色產品博覽會上榮獲暢銷獎;2002年10月在太原舉辦的優質水果、蔬菜展銷會上又喜獲銀獎;2006年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山西省著名商標;2009年通過國家無公害食品認證.國家質監局把大蔥種植列入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熬腦被命名為“標準化大蔥種植示范基地”。

      沁州南瓜籽

      沁州南瓜籽產于太行、太岳兩山之間的黃土丘陵區山西省沁縣。地理坐標東徑112”28’至112’54’,北緯36’26’至36’59’,是優質動、植物生長的最佳域位。沁縣水多土好山綠,沒有任何污染,堪稱“天然氧吧”。被國家有關部門檢測認定為“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具特色魅力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區域”、“中國小米之鄉”。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造就了沁州南瓜籽營養非常豐富。清朝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吳典回家控親返京時,挑選上好的沁縣南瓜籽進貢康熙,康熙吃后十分高興,便欣然寫道:“沁州三件寶:核桃、瓜籽、吳閣老”,至此,瓜籽就成了沁縣的三大寶之一。沁縣人吃南瓜籽證明:每天吃上50克左右的南瓜籽,可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經醫學臨床證明,這是由于前列腺的分泌激素功能要依靠脂肪酸,而南瓜籽就富含脂肪酸,可使列腺保持良好功能;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炎初期的腫脹,同時還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柳林紅棗

      聞名海內外的柳林黃河灘棗生長在黃河岸邊,已有2500年的栽培史。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氣溫和清潔的空氣為紅棗提供了最佳的生長環境。 紅棗在這里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傳說當年李闖王拴過戰馬的大棗樹,至今猶存。在這里不乏歷史的底蘊,而更多的是這里出產的棗子營養豐富,味道甜美。 木棗的優點是:肉厚核小,含糖量高,耐貯存,宜運輸。鮮棗味道甜酸,質脆可口;灘棗粒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醇香、營養豐富。單顆大小一般在3--4CM之間。干制品則色澤油潤,糖絲長亮,味道尤甜。棗果味美,營養豐富,棗的含糖量居各類果品之首,鮮棗含糖20%以上,干棗含糖60%-80%。棗的維生素C的含量高于柑桔10倍,高于蘋果80倍,是梨的100倍,維生素P的含量亦極為豐富。此外,棗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鐵、鈣、磷等身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把棗視為重要的滋補品和中藥,民間“天天吃三棗、一輩子不見老”、 “五谷加紅棗,勝過靈之草”的諺語,高度頌揚棗的食補和藥用功效?,F代醫學研究表明,棗具有潤心肺、降血壓、補五臟、治虛損等功效,久服補中益氣,健身延年。一般中藥都要配上大棗少許,故棗又稱“百藥之引”。國外研究發現,棗還含有環磷酸腺苷等物質,對抑制癌癥細胞分裂速度,增強免疫等有特殊效果。柳林棗還是補脾益胃的滋補佳品,對高血壓、冠心病、肝病有一定療效。曬干后肉潤如油,糖絲長亮,醇香沁心。 而進行加工過的棗有不同種類的形態與味道,可謂人間果品之王。

      戎子酒莊葡萄酒

      戎子酒莊葡萄酒產地鄉寧,位于山西省西南,臨汾市西隅的黃土高原上,地理坐標東經110°~111°,北緯35°41′~36°09′,海拔900~1300米,為平緩的黃土塬面,北依呂梁山,西瀕黃河水,毗鄰“黃河奇觀”壺口瀑布,大自然造就了她的神奇與美麗。這里地貌北高南低,背山臨水,山后森林茂密,生態良好,氣候涼爽干燥;黃土高原,百米土層,土地肥沃,非常適合釀酒葡萄的生長;地下水資源豐富,質優味甜。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賦予戎子酒莊葡萄酒的優秀品質。

      永濟蘆筍

      靈秀俊逸的中條山,風光秀美的伍姓湖濕地,溪流淳淳的涑水河,黃河臂彎里的永濟以它的地平水富、得天獨厚的的環境孕育著世間萬物,這里被世界蘆筍消費王國的西班牙專家稱之為“最適宜種植蘆筍的金子般的地方”。永濟蘆筍汲天地之靈氣,聚萬物之精華,造就出其色白、皮薄、香脆和肉質細膩等無可比擬的內在品質。

      和順肉牛

      和順肉牛體軀深寬高大, 結構勻稱, 體質結實, 肌肉發達,后軀豐滿 ,被毛光亮 ,毛色為紅(黃)白花。出欄不分季節, 屠宰率、凈肉率高, 蛋白質含量高, 脂肪含量及分布適中, 外觀形態好, 剪切力較低, 口感鮮嫩。因其 生長環境無污染, 飼草、料基本采用地產植物源性原料, 不添加任 何有害有毒物質及抗生 素, “ 純天然 ” 理念貫 穿其飼養管理全過程。 是標準的 “ 純天然 ” 安 全產品。

      岢嵐紅蕓豆

      岢嵐紅蕓豆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特征,土壤含鋅、鐵成分大,使岢嵐縣種植的紅蕓豆品質特殊,籽粒大且飽滿,色澤鮮艷,加工后不退色,皺皮率低,破損率低,無堊白粒,蒸煮時有清香味,口感脆嫩有彈性,清香適口,冷后不回生,營養價值高。岢嵐紅蕓豆做為糧豆配合開發新營養主食品種的原料,色、香、味俱全,且其“食藥兩用”這一獨特的品性深受國內國外廣大消費者的親睞,歐洲歡迎,東南亞認可。特別適應城市“優質、營養、保健、方便”的食物消費發展趨勢。

      岢嵐柏籽羊肉

      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漫山遍野地生長著小地柏和大量參天的古柏林。山巖之間,溝溪常流,綠茵覆地,生活在這種極為特殊環境中的羊群,由人工放牧,羊群一年四季食用漫山柏樹葉、柏樹籽,喝著柏汁水,人稱“岢嵐柏籽羊”。柏葉、柏籽本身具有安神、養心、潤燥的藥用功能,羊吃了這些具有藥性的柏葉、柏籽,慢慢使羊肉也具備了同樣的藥用功效。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餡,不膻不膩,而且有一種柏樹的馨香,風味獨特,回味無窮,被當地人譽為“土人參”“補心丸”。

      壽陽豆腐干

      壽陽豆腐干”制作歷史悠久,多年來“壽陽豆腐干”形成其固有的產品特色:塊形較平整,外觀褐紅,內顯金黃,口感堅實,組織細膩有韌勁,無豆腥味,鮮香味美,營養豐富。 “壽陽豆腐干”采用當地產優質大青豆制成。所用原料壽陽大青豆顆粒飽滿,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份。獨特工藝精制的豆腐干,低糖、微咸,口感細膩,味感清香,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高維生素低膽固醇等特點,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皦坳柖垢伞钡漠a品特色,主要是得益于其大豆、水質和傳統工藝?!皦坳柖垢伞币殉蔀閴坳柕赜蛱厣拇~。

      臨縣紅棗

      臨縣紅棗以個大核小,皮薄肉厚,質細味甘富含蛋白質、有機酸而名揚。經中國科學院生化物理研究生鑒定,臨縣紅棗含有18種氨基酸、10種維生素和14種微量元素。熟透的棗子,用手一掰,細絲如織,甘馨撲鼻,攥在手中飽滿豐腴,粘重膩濕。由于臨縣紅棗含糖高、油性大干曬亦較困難。

      高平大黃梨

      高平盛產大黃梨,自古有名。大黃梨不僅營養豐富,中醫學認為梨性為甘寒,有潤肺,清心,止咳,消痰,解肺熱、火盛、酒毒、胸悶及氣短等;據《本草綱目》記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解毒,可用于感冒、支氣管炎、咳嗽、(在當地,大黃梨常作為藥引入藥,特別是對消痰降火,解瘡毒、感冒、支氣管炎、咳嗽有特殊療效。)煩渴失音、便秘、解酒毒等。

      平定砂器

      平定砂器素有“燒飯不變色、煎藥不變性、燉肉不變味、煮水無水垢、栽花不爛根”五大獨特性能,質地細密輕而薄、耐酸、耐堿、透氣性好,無鉛無鎘、無污染、環保綠色;外觀光閃晶亮、古樸典雅、實用美觀。千百年來,深受民眾喜歡。

      吳王渡黃河鱉

      吳王渡黃河鱉是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的特產。黃河鱉屬中華鱉的黃河群體,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甲魚品種。黃河鱉有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背甲是黃綠色的,腹甲是黃色的,鱉油也是黃的因此黃河鱉也叫三黃甲魚。吳王渡黃河鱉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臨猗縣位居黃河中游1豫金三角地帶,西臨黃河,東望太岳,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具有四千年燦爛歷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臨猗縣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黃河鱉屬中華鱉的黃河群體,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甲魚品種。黃河鱉有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背甲是黃綠色的,腹甲是黃色的,鱉油也是黃的因此黃河鱉也叫三黃甲魚。   臨猗黃河鱉在體重、體色、體型方面具有明顯特征,背部可見肋骨花紋,裙邊寬厚,腹部黃里透紅,四爪鋒利,其理化檢測指標蛋白質含量超過18%,富含鈣、鐵等礦物質和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總量達17.67%。

      涑川茼蒿

      聞喜涑川茼蒿已有250多年的種植歷史。乾隆三十一年《聞喜縣志》記載:“聞喜茼蒿,形似蓬蒿,肥莖細花,邑南圃獨盛”。得益于涑水岸邊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聞喜所產茼蒿細嫩無柴、甜香適口,暢銷不衰。涑川茼蒿獨桿無枝,高30公分左右,肥莖細花,葉面呈羽狀分裂,邊緣缺刻深淺不一,淡綠色;頭狀花序單枝生枝頂,花色深黃或雪白;果實瘦小有棱,嫩莖有藥香味。

      絳縣柴胡

      絳縣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整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都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平順花椒

      平順縣花椒果實個大皮厚、色澤鮮紅亮麗、芳香濃郁持久、麻辣適中爽口,素有“十里香”之美譽。 據《平順縣志》記載,早在唐朝時期,平順縣境內便開始栽植花椒,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最早栽培花椒的地區之一。 1999年,平順被原國家林業部正式命名為“中國大紅袍之鄉”。

      代縣大米

      代縣滹沱河兩岸東起峨口鎮、西至陽明堡鎮有5萬多畝灘涂。這里氣候濕潤溫和,無霜期長達170天,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269%,PH值8.4,河水中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這些條件構成了水稻理想的生長環境。代縣大米以顆粒大,潔白細膩,蛋白質高,適合性強而著稱。一般大米蛋白質含量在6.5——9%,但代縣大米蛋白質含量超過10%,達到了出口標準,脂肪、淀粉等含量及有關指標均屬上乘。代縣精大米色白、味香,似江南魚米,就連毛主席1948年4月6日從延安至西柏坡途經代縣時都說:“沒想到黃土高原能產這么好的大米,我多吃了一碗?!?/p>

      靈丘大青背山羊

      大青背山羊具有體大、肉多、健壯、毛長、絨好、善于爬坡等諸多優點,是在靈丘縣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一個肉絨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種。 山羊生活在大山深處,吃的是優良天然牧草,喝的是天然泉水,生產出來的肉更是天然綠色、無公害的食品。

      新絳遠志

      遠志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中旱生植物,喜涼爽忌高溫,耐干旱怕水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明,1578年)講:“此草服之能益智強志,故有遠志之稱?!鄙轿餍陆{為遠志傳統、道地產區,當地農民多為傳統、習慣性種植。

      東趙小白梨

      東趙梨區的傳統梨品有油梨、夏梨、黃梨、小白梨、小紅梨等,而最具地方風味的品種,非小白梨莫屬。小白梨是當地人對這種梨品的俗稱,它的學名叫“白梨”或“京白梨”,是榆次歷史名特產品

      浮山蘋果

      山西臨汾浮山,位于太岳山南部,臨汾東緣。曾是中華農耕更文明的重要發祥之地。因其適宜的氣候及充足的光照,為蘋果的種植創造了天然的條件。種植蘋果,自然成為當地農民舉家生活,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絳縣黃芩

      黃芩是山西省野生中藥材中歷史上產量最大的品種。20世紀90年代以前主要靠野生資源供應市場,由于過度采挖,資源受到嚴重破壞,造成野生黃芩資源面臨枯竭。絳縣黃芩種植歷史記錄為1977年面積為3畝。20世紀80年代末本省開始野生變家種技術研究,從2000年開始在絳縣黃芩的種植才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絳縣黃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之首。

      絳縣連翹

      每年陽春三月,位于山西省絳縣南樊鎮沸泉村連翹坡上的千畝梯田連翹迎春盛開,連翹花次第綻放,一時間,花開遍野,如火如荼。 盛開的連翹花金燦燦、黃澄澄,遠望金光閃耀,隨山勢起伏無邊無際;近看黃花滿枝、密密匝匝,芳香沁人心脾,村莊、麥田、杏花鑲嵌其中,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田園水墨畫。

      上黨高粱

      上黨市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上黨高粱”的原產地,高粱產業特色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據農業農村部檢測,上黨高粱的蛋白質≥7.0%,脂肪≥3.0%,單寧<3.0%,且含有豐富的鈣、鐵、鉀、鋅、磷、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用上黨高粱釀的酒風格純正,味道醇香。

      介休綿芪

      綿黃芪,藥食同源,是補氣良藥,具有排毒生肌的效果,素有“十藥八芪”之稱。自古以來,綿黃芪在介休就有種植,是介休的道地藥材,品質堪稱上佳,且《本草別說》有記載,“黃芪,本出綿上為良,故名綿黃芪,簡稱綿芪,今《圖經》所繪憲水者,即綿上地相鄰爾?!?/p>

      芮城香椿

      紅油香椿是芮城縣大王鎮的特色產品,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大王鎮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紅油香椿發芽早、上市早,品質獨特,具有香氣濃郁、質脆多汁、香美可口、營養豐富的特色,是深受人們青睞的美味佳蔬。

      代縣小米

      代縣小米,山西省忻州市特產,代縣小米品種主要來源于晉谷21號,所產小米米粒勻碎,色澤金黃,米香醇厚,口感光滑。代縣小米含蛋白質≥9.5%;脂肪≥3.0%;直鏈淀粉18%-23%;千粒重2.6克-2.8克;鐵≥25毫克/千克;鋅10-14毫克/千克。

      澤州黃小米

      澤州黃小米又名澤州香,產于山西省晉城市。據史料記載,《康熙字典》的總裁官陳廷敬(修建了皇城相府,現為山西省、晉城市著名景點)系澤州人,他將鄉米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見米色金黃,食之香甜,即賜名“澤州香”,并列為貢品。群眾在交易中則稱“澤州黃”。

      定襄糯玉米

      定襄縣地處黃土高原忻定盆地地域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境內三山環抱,四水貫流,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山西農產品主產區, 境內有河流貫入,土壤呈微堿性,全年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糖分積累多,這些條件均特別適宜糯玉米生長和養分的積累。

      五寨紅蕓豆

      在我國晉西北一帶,歷來種植紅蕓豆的傳統,它被農民稱作為“糊口糧”,也是近幾年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金豆豆”。尤其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這里盛產的紅蕓豆,不僅遠銷歐盟,還被稱之為養生時代的新寵。因為是高寒山區,無霜期短,四季溫差大,優質水源灌溉,農家肥種植,加之蟲害少,所以紅蕓豆色澤剔透,朱艷如血紅發亮。這里的紅蕓豆不僅顆粒碩大、色澤鮮艷,還兼有營養藥用價值,歷來是國際貿易市場上的暢銷貨。

      右玉燕麥米

      右玉縣總耕地面積82.5萬畝,年播種面積66.5萬畝,其中雜糧年播種面積42萬畝左右,雜糧生產面積穩定。雜糧中燕麥10萬畝左右,年產量1.2萬噸。燕麥米是燕麥經過脫殼、去芒等工藝加工生產的農產品。是世界公認的營養價值很高的糧食作物之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汾州小米

      在山西眾多的小雜糧中,以小米最為香醇。汾陽,素有“中國小米之鄉”的美譽,汾陽的特產“汾州香”小米,因其香甜可口,營養美味而名揚天下。汾州香小米,也稱“汾州小米”,米粒大小,均勻適中,色澤金黃光亮,蒸煮后細潤光滑,粉糊性強,口味醇香,堪稱食品中的精品,是集營養、保健于一體,色香味俱佳的綠色食糧。

      武鄉小米

      山西武鄉縣是歷史悠久盛產雜糧的太行山革命圣地,現為國家綠色食品開發區、太行山小雜糧無公害種植基地。我們這全是山地,晝夜溫差大,生長周期長,小米吸取了天地之精華,遠離城市污染,所以谷子自然好吃。

      平順連翹

      平順連翹”產于素有“中藥材王國”之稱的平順縣。境內地形地貌復雜,海拔落差大,小氣候多樣,造成日溫差大、雨熱同步的特點,使得當地生產的連翹產品中的 “連翹苷”和“連翹酯苷A”含量高、單產高、規模大,給連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清德鋪紅薯

      清德鋪村位于徐溝鎮正南5公里,文化底蘊深厚,土地肥沃,以種植、養殖為主,具有悠久的紅薯種植歷史,所產紅薯品質優良,遠近聞名,故當地有“清德鋪的紅薯南內道的瓜”。

      婁煩山藥蛋

      婁煩山藥蛋果實為紫紅皮,黃肉,表皮有明顯的紋理,薯塊芽眼較淺,手感質地硬,形狀呈橢圓形,中型果??诟芯d而沙、品味濃、質量優。 婁煩山藥蛋含干物質21.9%、淀粉15.45%,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和優質淀粉等營養元素,是抗衰老的天然佳品,可以幫助代謝體內多余脂肪,還有愈傷、利尿、解痙的功效。

      安澤蜂蜜

      安澤土蜂蜜由土蜂采集山林野山花釀制而成,色澤金黃、口感綿軟,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常食可延年益壽。

      石樓棗花蜂蜜

      石樓縣位于呂梁山西麓,是傳統的農業縣城,由于多年來發展紅棗產業,形成了27萬畝的紅棗林。每年農歷六月,這里的棗花就會相繼怒放。不僅會引來游客的光顧,而且會迎來全國各地的蜂客前來采蜜。棗花蜜,如琥珀透明,氣味濃香。它是上乘蜜,可與槐花蜜、荊條蜜等媲美,具有抗衰強身的多種功效。而石樓的棗花蜜是同類蜂蜜中的極品。

      榆社小麻油

      榆社小麻油是全能食用油,它的口感、香味優于常規花生、大豆等油類,既能炒、炸,又能涼拌,同時又兼具普通色拉油及芝麻小磨香油的功能。小麻油炒菜,油溫高了也幾乎不冒煙,蔬菜人鍋后不但能保持蔬菜的顏色,還沒有任何油膩感。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王漢中對榆社小麻油評價道:“這真是好東西啊,它的食用價值高于核桃油、杏仁油,幾乎等同于橄欖油?!?/p>

      昔陽小米

      ?昔陽小米,從有人類在昔陽這塊土地上繁衍以來就開始種植和食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叭f糧山賜米”的民間傳說流傳至今,已成為昔陽人口口相傳的佳話。明代嘉靖年間,號稱“晉中三杰”的吏部尚書喬宇的“黍稻陳酒饌,羔豚具庖廚”詩句,足見小米已成為百姓日常的飯食??箲饡r期,昔陽小米更是八路軍官兵的主要食糧。更為傳奇的是六、七十年代時,昔陽小米一度曾被稱為“國宴小米”,作為一道特色美食,享譽神州。

      夏縣西瓜

      運城市夏縣地處暖溫帶,屬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2.8℃,無霜期平均205天,年均降雨量500-600毫米,適宜種植西瓜。夏縣西瓜瓜型端正飽滿、色澤鮮亮、皮薄瓤沙、營養豐富、口感酥脆香甜、糖度高、水分足。

      運城蘋果

      運城地處黃河流域,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山西的糧棉基地。上一輪農業調產中,北緯35°蘋果最佳生產帶的地理區位,為晉南水果園的打造提供了稟賦支撐,蘋果等經濟作物也由此成為運城既“特”又“優”的農產品。運城蘋果以其個體形好、色艷、味美、甜脆、爽口享譽全球,暢銷全國25個省市,并出口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

      平遙酥梨

      平遙酥梨,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平遙酥梨種植區屬于西北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其地形以黃土丘陵為主,土壤類型以黃土為主,海拔在800-1000米,溝梁交錯,宜植林果;氣候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半干旱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春季氣溫回升快,此種植區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約11.6℃。平遙酥梨其個頭大,色澤金黃、果肉酥脆,含糖量高,皮薄肉厚,果核小,酥脆可口,清香濃郁,品質優良,風味獨特。

      翼城蘋果

      翼城縣蘋果栽植歷史悠久,縣內海拔在800-1200m的地域廣闊,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是蘋果生產的優勢區域,是全省“一縣一業”蘋果產業項目基地縣和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

      王官屯京杏

      陽高被稱為“世界長壽之鄉”、“杏果之鄉”,該縣盛產京杏,栽培杏樹歷史悠久,尤其是王官屯種植杏樹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陽高縣有距今160多年歷史的京杏老樹,證實京杏栽培歷史較久。陽高大京杏,也叫王官屯京杏,是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的特產,個大、味甜、核小、色鮮,一咬爆汁,鮮果含水量高達60%,是所有杏種中水分含量最高的,恰好的酸甜比例,一點也不澀,屬京杏的上品。

      晉城荊條花蜂蜜

      沁水縣以荊條、刺槐、狼牙刺三大優質蜜源為主,資源面積達200余萬畝,是中國四大名蜜荊條蜂蜜、刺槐蜂蜜主產區之一,擁有太行明珠、華夏蜜都、百年養蜂大縣之美譽。2019年,沁水縣被授予“全國蜂業精準扶貧示范縣”。

      曲沃麥茬羊肉

      曲沃麥茬羊肉歷史悠久,羊肉文化源遠流長,曲沃麥茬羊肉其獨特的肉質,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顯著的保健功能,深受人們的喜愛.曲沃麥茬羊肉出生在曲沃縣行政區域內的7個鄉鎮158個自然村的綿羊和山羊.曲沃麥茬羊肉是一個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在麥收后,放羊人就在麥茬地放羊,羊吃了丟下的麥穗、麥粒。到六月初一時,羊已經成長成熟.從而使它具有肉質細嫩、肥瘦相間、高蛋白、低脂肪、膻味輕、香味濃郁風味獨特等特點.

      繁峙黃米

      黃米,是最傳統意義上的五谷之一,在繁峙的種植歷史有2000多年之久。繁峙黃米主要產于滹沱河兩岸恒山南麓和五臺山北麓的丘陵地帶,半干旱、光照足、水質優、溫差大等地理特性賦予了繁峙黃米色澤金黃、口感軟筋、味道清香的獨特魅力。繁峙的黃米制作融合傳統的煮、蒸、炸烹飪方法演繹出一道道舌尖上的繁峙美味,繁峙“油炸黃糕”、“素糕”、“黃米粽子”等代表性主食更是融入了繁峙人熱情好客、尊儒禮佛的人文內涵,繁峙黃米載著繁峙人的厚重靈動、熱情奔放、含蓄包容聲譽遠揚。

      廣靈苦蕎

      苦蕎是營養豐富的糧食作物,易被人體吸收,是深受人們歡迎的食物??嗍w的食用方法很多,而且風味各異。 蕎麥主要有苦蕎、甜蕎、金蕎、齒翅野蕎四種,我們平時所說的蕎麥為甜蕎,苦蕎唯中國獨有,在山西塞北高寒山區——廣靈境內種植頗多,堪稱“苦蕎之鄉”。

      寧武莜麥

      據山西省農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考證,寧武種植被麥已有2500年的歷史,早于內蒙、遼寧、河北、西藏、新疆1500年。寧武莜麥,籽粒呈紡錘型,有腹溝,長0.6-1.1厘米,寬0.3-0.5厘米,寧武莜麥籽粒白黃色,與異地同品種比較,寧武莜麥黃度較淺;寧武莜麥籽粒整齊飽滿,出粉率高達97%,而異地莜麥出粉率最高95%。莜面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E、葉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含有的鈣、磷、鐵、鋅、錳等礦物質也有預防骨質疏松、促進傷口愈合、防止貧血的功效。

      襄垣手工掛面

      關于 “掛面”一詞,最早出現在元天歷年間(1328—1330),由飲膳太醫忽思慧著寫的古代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一書,而襄垣手工掛面早在此前的元大德年間(1297—1307)就已名揚一方。據世代相傳的口碑,襄垣手工掛面有“五絕”,即鮮、白、柔、甘、滑。如果略微具體一點而言,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細而勁道,耐存耐煮,易于消化,不含添加劑,這應當是它最大的特點。除此,作為一種綁把成型、攜帶方便、老幼皆宜、方便速食的純手工面食,它還因此博得了一個深入人心的雅號——“方便面的鼻祖”和“最早的快餐面”。

      北董大蒜

      在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北董鄉南山根, 依托佛泉和龍王泉兩股泉水, 村民們一直有栽植大蒜的傳統。 北董大蒜品質優良、蒜農增收, 北董大蒜不“裝蒜”, 蒜苗、蒜黃、蒜薹、大蒜等, 是北董鄉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

      汾西梨

      汾西縣地處呂梁山南麓,汾河西岸,屬黃土高原溝壑地貌,全縣整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是一張天然的大陽坡,天然的地理條件適宜梨的栽培。臨汾地區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栽植梨樹的記載。汾西梨多為錐桶狀圓形,果肉細膩,核小,酥脆甜爽,汁液多,酸甜可口,芳香味濃。果型端正,品相好。色澤微黃或黃中帶綠,果面光澤細膩,平均單果重200-400克,最大單果重500克以上。

      代縣酥梨

      代縣酥梨是忻州市代縣的特產,主要產地在新高鄉沿村。果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含糖量高的代縣酥梨逐漸走出深閨,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曾多次在全國、省、市評比中奪魁,被譽為“黃土高原第一梨”。

      芮城屯屯棗

      屯屯棗,也稱圓棗,果實大而短,呈短圓柱形,縱橫徑為3.2X3.4平方厘米,橫徑大于縱徑,單果重18克左右,特大果可達30克以上。果實大小均勻,淺紅色,肉厚核小,可食率達96%以上。鮮棗含糖為21.3%,含酸0.5%,肉質疏松,汁液少,適宜干制。干制成品率為53%以上,于棗個大,肉厚柔韌,有彈性,含糖量為70%。

      忻州香瓜

      “義井甜瓜”產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生產歷史悠久。據《忻縣志》記載:“俗稱甜瓜、小瓜。忻縣甜瓜品種甚多,主要品種有燈籠紅、綠節翠、梨翠、蛤蟆皮、柳葉青、黑皮瓜、白蘭瓜等,種植面積較大,產量多,香甜可口,以曹村灘上、高城、義井所產的燈籠紅,逯家莊的綠節翠等瓜品質較佳?!毙弥菟匾允a香瓜聞名,北義井鄉更是忻州香瓜的中心產區,有“堿地香瓜,瓜中極品”之稱?!傲x井甜瓜”上市季節在七月份,走在田間即可聞到濃郁的瓜香?!坝挝迮_山圣境,吃北義井甜瓜?!边@是忻府區北義井村的瓜農們自擬的廣告詞。近年來,每到甜瓜收獲的季節,忻臺線義井段公路兩旁瓜棚林立,隨著飄逸的瓜香,義井甜瓜的名氣也傳到了四面八方。

      靈丘蕎麥

      苦蕎屬蓼科作物,是三種蕎麥(甜蕎、苦蕎、有翅蕎麥)的一種。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家經過對蕎麥起源、史實、栽培及利用的研究認為,韃靼蕎冠名為苦蕎更為妥貼,且日漸被世人認同??嗍w因對生長環境和氣候的要求相當嚴格,所以在世界范圍內栽培極少,即使在號稱“世界雜糧王國”的山西省,其分布亦很有限,我國目前苦蕎的年產量只有2.5萬噸,故而一般人對其并不了解。山西省靈丘縣自古以來就有種植和消費苦蕎的傳統習慣,據傳春秋戰國時趙武靈王發現了苦蕎并治好了他的消渴癥,從此苦蕎就成了靈丘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尤其是苦蕎涼粉更是靈丘人喜歡吃的美食,靈丘人還將苦蕎做成了面條、餃子,饃饃等食品,苦蕎還是靈丘人的救命糧食,過去靈丘十年九旱,大田作物往往不能下種,只好種小日期的苦蕎,幫助靈丘人渡荒年,同時靈丘人把苦蕎作為一種清熱瀉火的藥來用,用其防治感冒,消除疲勞,清代靈丘縣令宋起鳳編撰了靈丘縣志對苦蕎有詳實的記載,當時稱為苦莜??嗍w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素有“五谷之王”的美譽,苦蕎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小宗糧食作物,不僅富含蛋白質、脂肪、淀粉、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還含有許多禾本科糧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生物黃酮類活性成分,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苦蕎及其制品具有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癥,增強機體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以及改善亞健康狀態等特效。山西靈丘縣位于晉東北,地理位置東經113°53′~114°32′,北緯39°03′~39°38′之間,處于太行、五臺、恒三大山脈交匯處,境內群峰疊巒,“九分山水一分田”,地貌以山地為主體,年均氣溫為6.9℃,降水量為420mm~600mm,無霜期為127天~150天。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靈丘土壤中富含硒元素(世界衛生組織惟一認定的防癌抗癌物質),使靈丘苦蕎成為全中國的名優資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農牧漁業部確立靈丘縣為“國家優質苦蕎生產基地”。2009年國家農業部又頒發了地理標志“靈丘蕎麥”。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全社會健康觀念的加強,苦蕎及其加工制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已逐漸成為當今人類的重要營養保健食品。

      沁水刺槐蜂蜜

      沁水縣森林覆蓋率53.4%,林木綠化率57.3%,境內立體體氣候明顯,生態植被良好,原始風貌濃郁,自然生態獨特,特別是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蜜粉源資源,美譽為“養蜂者的樂園”。全縣共有蜜粉源植物40余科、100余種,面積133830公頃,其中刺槐蜜源面積達26666.7公頃,以其面積大、分布廣、蜜量大、產量穩、質量高而聞名全國,是中國著名的優質刺槐蜜源地之一和中國四大名蜜--刺槐蜂蜜的主產地之一。沁水縣養蜂歷史悠久,據康熙縣志記載,2500年前沁水先民就開始散養“土蜂”(中華蜜蜂),“養蜂三五窩,不愁吃喝穿”的地方諺語在我縣流傳了數百年。清康熙年間,沁水“土蜂”飼養已具一定規模,“土蜂”蜂蜜也成為當地一種重要“雜產”,到上世紀30年代,沁水“土蜂”飼養已達8000余窩,成為當地農民支補家費開支一種重要的經濟來源。建國以后,黨和政府為了加快沁水蜂業發展,于上世紀50年代專門派人到中國農科院學習養蜂技術,并引進西方蜜蜂,沁水養蜂業從此走上現代科學養蜂道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沁水蜂業發展迎來第二個春天,優質化、規?;?、標準化,成為發展主體,沁水蜂業開始向高端化、安全化、循環化變軌發展。2011年,沁水被列入“國家現代蜜蜂產業體系示范縣,2012年,山西農業大學在我縣建立了《特色產業研究基地》,2015年3月18日,經中國養蜂學會七屆三次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與沁水縣政府共建“中國蜜蜂之鄉”,并在沁水縣“全國蜂產品安全標準化生產示范蜂場”。沁水刺槐蜂蜜更以無污染、無公害走俏國內外市場,在國內國際上久負盛名,遠銷德、日、英、法等國,是沁水縣的傳統出口商品。為了進一步提升沁水刺槐蜂蜜的產量和質量,沁水縣成立了縣蜂業協會,建立蜜蜂良種繁育場,發展了5個中小型蜂蜜加工企業,38個養蜂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沁河浪花”、“沁花”、“歷山”、“金田園”、“憨老農”5個蜂蜜商標,其中“沁花”牌蜂蜜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憨老農”蜂蜜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沁河浪花”、“沁花”2個蜂蜜商標獲山西省著名商標。沁水現存欄蜜蜂5.4萬余箱,年可生產優質刺槐蜜1000余噸,外地客商可通過沁水縣蜂業協會、蜂產品購銷企業、養蜂專業合作社及我縣蜂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集中購銷,年銷售收入達到3000萬元,沁水刺槐蜂蜜已成為沁水最具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和最具發展強力的農村致富優勢產業。

      萬榮蘋果

      萬榮縣地處晉、豫、陜三角州,黃金地段,運城市西北,黃土高原,峨眉丘陵臺地,位于萬榮縣城西南15公里,海拔600-800多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百分之五的坡度漸趨次降低的三級臺地地勢,土壤中性,PH值在8左右,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土壤養分狀況:有機質含量平均12.42 g/kg,全氮約0.74g/kg,有效磷約14.54mg/kg,速效鉀約160.50mg/kg,緩效鉀約838.3mg/kg,有效銅約26.8 mg/kg,有效鋅約1.27 mg/kg,有效鐵約4.9g/kg。有效硼約0.27 g/kg,有效鉬約0.14g/kg.土壤質地較粗,土層較薄,約180-200m,土壤透水透氣性良好,排澇能力強。水土中度流失,周圍無化工企業,基本無污染,以上條件最適宜蘋果栽培。地下水資源豐富,灌溉水均符合無公害食品相應標準的要求,水質質量合格,當地灌溉主要是管灌,基本上能滿足蘋果生育關鍵期用水,極有利于優質蘋果的生產。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暖劇烈,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8℃,日照時數2364小時,年降雨量550mm,無霜189天,農作物平均生長期257天,土壤凍結期105天,年平均蒸發量1862.8mm,年平均光照2364.3小時。年平均氣溫11.8度,最高平均25.6度,最低-3.9度,0-20cm年平均土溫13度。清朝光緒年間,萬泉縣知事從陜西引回梨樹、蘋果和石榴,由于自然條件影響,石榴在我縣掛果率不高,蘋果和梨樹生長和掛果比較適合,到民國時期,蘋果樹栽培到萬泉縣的三文村和丁樊村,1949年,萬泉縣和榮河縣合并改名為萬榮縣,梨樹品種保留在萬泉縣,也稱“孤山梨”。蘋果樹發展到高村、賈村、王顯一帶,由于小區域自然氣候的特點,萬榮縣的賈村、高村和王顯所產的蘋果香甜味美,素有“光照長,溫差大,萬榮蘋果甲天下之美譽”。后來1980年責任制以后,萬榮縣就興起了栽果樹的熱潮,當時栽果樹、興果利的萬元戶比比皆是。1990年,萬榮縣委縣政府號召大栽果樹。萬榮縣走向了靠果樹發家致富的熱潮。全縣102萬畝耕地,栽植果樹50萬畝,其中蘋果42萬畝,葡萄、桃、梨等其他果樹8萬畝。果業是萬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2014年全縣蘋果總產量7.66億公斤,總產值19.4億元,果業人均純收入431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萬榮縣委、縣政府圍繞“果業富農”戰略,按照提品質、創品牌、走高端的思路,通過現代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有機化運作,高端化生產,有機高檔果發展初具規模,全紅精品果發展優勢凸顯,高新技術引領蓄勢待發,國內國際市場穩步推進,果農果業效益大幅提升。全縣現有北京匯源集團萬榮有限公司、華榮果業有限公司、萬榮中魯果汁公司和山西紅艷果蔬專業合作社等涉果龍頭企業及果品貯藏企業120余家,機制冷藏能力達到42萬噸,果汁加工轉化能力可達35萬噸,初步形成了產、貯、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萬榮蘋果品質優良,個大、形正、色艷、肉脆、味甜,曾蟬聯第三、四、五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被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指定為唯一專用蘋果,被中央辦公廳指定為中南海特供蘋果。2007年,萬榮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定為“全國蘋果二十強縣”;2008年被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評為“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肮路迳健迸铺O果在2009年中國國際果蔬展覽會上被評為“中華名果”。 2010年獲得了山西省出口加拿大的第一張“綠卡”。2011年,萬榮蘋果在中國第九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的一致好評。2012年,萬榮縣《晉魁》牌文化蘋果榮獲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暢銷產品獎”,受到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高度贊揚和公安部長孟建柱的一致好評。在首屆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上榮獲“綠色環保獎”,產品被商務部選送到阿聯酋參加國際特色商品展。2013年“萬榮蘋果”被國家工商總局核定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3年萬榮縣被確定為“國家出口蘋果質量安全示范區”。2011-2014年萬榮蘋果連續4年出口澳大利亞,出口量占全國出口澳大利亞的40%,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2014年萬榮縣《晉魁》牌蘋果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和第十五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及“全國百家農產品品牌”。2015年度萬榮《晉魁》蘋果榮獲“山西省十大品牌”。2015年萬榮蘋果被評為中國品牌文化十大范例。2015年6月2日萬榮蘋果獲中國出口美國第一張檢驗檢疫證書,代表中國蘋果進入美國市場,萬榮蘋果知名度大幅提高。

      偏關羊肉

      偏關羊肉產于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在當地農戶有傳統的養羊習慣,具有悠久的養殖歷史,養羊是偏關主要的傳統優勢產業。早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全縣年存欄數就穩定在12萬只左右,到二十世紀90年代,養羊穩定在36萬只左右,養羊已由農戶的家庭副業逐步上升為主導產業和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偏關縣把舍飼育肥羊作為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重點科技開發項目,使傳統的數量型放牧養羊向現代的效益型舍飼育肥轉變,逐步走上專業化、工廠化、市場化的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偏關縣被國家確定為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和優質肉羊生產技術示范縣,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畜牧產業化開發示范縣,是全省的養羊大縣,羊已發展到60萬多只,已成為支柱產業。

      偏關小米

      偏關小米產于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具有悠久的原始農墾文化底蘊,據《偏關縣志》記載,谷子種植面積1951年為152704畝、1963年為130774畝,2012年為143000畝。據歷史文獻記載,谷子為偏關縣繳納公糧主要品種,且每年保持在15萬斤左右。而且當地還有用小米做酸粥吃的習俗?!镀P縣志》記載:相傳戰亂年間,主人淘米準備入鍋,發生戰亂,待戰后歸來舍不得棄之而熬粥吃來,結果發現適口性更好一直延續至今。過去在“十年九旱”的困難時期,偏關人靠小米度過了饑荒年代;現在,偏關成為山西省推廣張雜谷子最早、種植面積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縣, 產量和效益也成倍增長。

      涔山芥菜

      涔山芥菜產于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種植從明朝開始,以塊大堅實、辣味香濃聞名于晉北一帶。地處管涔山腹地的涔山,氣候高寒濕潤,年平均氣溫在4oC左右,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植被覆蓋極好,為芥菜的種植生長提供了獨特的自然條件。當地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種植技術,特別是近幾年來,芥菜種植面積逐漸擴大,成為當地的一大經濟優勢,并以優良的品質,盛名遠播。涔山芥菜藥用價值高,當地人用“芥菜稈,燒存性,研末,頻敷之,”來治牙齦腫爛、口臭;用芥菜湯洗之,能治瘙癢之癥;芥菜籽藥用更廣泛。涔山芥菜還可以和各種蔬菜、肉類配之,炒成各類菜肴,也可腌制,當地有“二兩燒酒腌芥菜”之口頭禪。

      陽高長城羊肉

      陽高長城鄉特色品種羊何時有的,無從稽考。應該說,它的形成與當地獨特的生態、人文歷史是密不可分的。長城鄉舊稱二十六村。顧名思義,這里距離陽高縣城26華里。地處采涼山北麓,翻越采涼山,就是大同市新榮區。采涼山海拔2144.6米,是大同市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峰。森林覆蓋達60%以上,植被覆蓋達90%以上,草木、木本植物達上千種。山區四季皆景,夏秋兩季勁松翠柏,清泉四溢,溪流湍急回繞,空氣清閑;冬季林海雪原盡顯北國風光;春季鳥語花香,特別是春夏之交,山下桃杏爭艷,山上白雪皚皚,風景別致,是牛、羊理想的繁殖場所。采涼山水足草豐,加之地勢險要,秦漢時期就已成為胡漢民族必爭之地。自古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胡人卻不同,胡騎千里南下,糧秣就地擄掠,就餐倒也簡單,不是“羌煮”(涮羊肉)或是“貊炙”。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詳細介紹,“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為也?!被蠲撁撘环救蚍质硤D。據東漢班固《漢書》記載,胡騎多次南下襲擊中原,甚至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六年),越過采涼山后發生了險些改寫中國歷史的“白登之圍”。胡騎如此驍勇善戰,“二十六村”,今陽高縣長城鄉的美味羊肉功不可沒!為了抵御胡人侵襲,《后漢書》“王霸傳”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派杜茂、王霸二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三年(公元37年)從代郡(今陽高縣李官屯村附近)到平城(今大同市區北部)“筑亭障(長城)”300余里,途經“二十六村”。到了明代,在大同境內修大邊、二邊長城516.3公里,分內五堡、外五堡等?!岸濉备浇拗逆偤ぃê蟾拿傔叡ぃ┦莾任灞ぶ?。由于有了駐軍,此地從此人丁興旺,雞犬相聞,大小村落星羅棋布。新中國成立后,陽高縣政府依據此地文化遺存的特點設長城鄉,原二十六村成為鄉政府所在地。長城鄉是天下第一個用長城命名的行政鄉。長城鄉的設立,使當地特色品種羊的發展“起死回生”。據《陽高縣志》(新版,1996年出版)記載,新中國成立前,因受戰爭破壞,全縣存欄羊僅剩3萬只,長城鄉的存欄羊自然少得可憐。為了提高繁育率,全縣大搞羊的品種改良。1964年,長城鄉引入山東小尾寒羊,該羊雙羔率達30%左右,是一般羊雙羔率的10倍。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現在,先后又引進高加索細毛羊、德國美利努等品種,形成雜交優勢。1990年,長城鄉羊的存欄率7506只,戶均4.5只,人均1.1只;到2012年,長城鄉羊的存欄率達到10萬多只,戶均300 只,人均達到75只,成為全縣存欄羊數量最多的鄉鎮。長城鄉特色品種羊形成氣候,還不僅是采涼山的水草豐沛及羊的品種改良,山上植被中所含的大量中草藥也值得大書一筆:多年來,采涼山上生長著上百種野生藥材,諸如黃芪、黃芩、柴胡、麥冬、知母、枸杞、白芷、百合、地椒、甘草、金銀花等。這些藥材羊吃后,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防病治病,有益于羊的生長,使肉質更加鮮美。正是具備上述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長城鄉的特色品種羊享有“賽人參”的美譽。這里的羊,無論山羊還是綿羊,體重均在20公斤左右,膘肥,毛色光亮;剝皮后,油如雪,肉紫醬,油內含肉,肉間夾油,油肉分明,色澤鮮嫩。無論鹽煎、爆炒、清燉、籠蒸、燒烤、做肉串、涮鍋子、包餃子、提稍麥,總是鮮嫩醇香,毫無膻味,因而名氣越來越大。近年來,陽高縣相繼被列為首都水資源項目縣、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縣、退耕還林還草項目縣以及山西省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重點縣,在縣委、縣政府政策引導下,全縣草食畜呈現出飛速發展的局面。長城鄉的特色品種羊又一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成立于2007年3月的陽高縣惠農養羊合作社業決心乘勢而上,依托當地屠宰深加工企業,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羊養殖戶連接成一個利益體,增加農民收入,將長城鄉特色品種羊這個品牌做大做強,為實現陽高“富民強縣、和諧安康”這個總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廣靈大尾羊

      廣靈大尾羊歷史悠久,據傳在漢朝時期,從蒙古引入,由于時代的變遷,經濟貿易的相互來往,人們將終年以放牧為主的蒙古羊,由草原區引入農區。長期以來,在當地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影響下,以及農民群眾的精心飼養管理和選育,長期閉鎖繁育。在體形外貌和生產性能方面趨于一致,逐漸形成了具有生長發育快,育肥效果好,產肉力高,肉質鮮嫩,皮毛品質好,被毛呈毛股結構,干死毛極少,耐粗飼,抗寒性能強,適應大陸性半干燥季風氣候的地方優良品種。成年羊,體高65厘米左右,體重55公斤左右,尾長18-21厘米,尾寬19-22厘米,尾厚5.5-7.9厘米,當地人民群眾從漢朝時開始,起名為大尾羊。培育大尾羊工作,從1968年起,先后聘請山西農學院畜牧專家許金友,省牧校校長于大甲等教授和畜禽品種編委的同志鑒定。認為廣靈大尾羊是山西省綿羊的一個優良品種,1983年7月將廣靈大尾羊載入《山西省家畜家禽品種志》一書。據縣志記載:大尾羊1949年存欄1.99萬只,1967年存欄4.8萬只。1979年為進行本品種選育和快速育肥,在邵家莊、海子、梁莊等8個公社28個生產大隊組建核心群,至1984年已有繁殖群13群1800只,育肥群17群2800只。1984年至1988年,被列為省科委太行山開發項目核心群,擴大到14個鄉(鎮)、135個村,5184戶。4年培育種羊2.09萬只、肉羊3.71萬只,獲經濟效益105.2萬元,純收入萬元以上的17戶、5000元以上的933戶。1985年全縣年末存欄2.7萬只,1988年發展到5.37萬只。除大尾羊外,1988年縣政府出資從山東鄆城縣引進小尾寒羊343只。1990年末存欄綿羊5.7萬只。據縣畜牧獸醫局近年來統計:大尾羊到2000年底,除外調種羊,銷售活羊及宰殺肉羊外,存欄8.2萬只,到2010年底全縣存欄羊20.1萬只。其中大尾羊占到12.3萬只,山羊、奶山羊7.8萬只。據宜興鄉直峪村經紀人焦禮講述:“他向外地銷售活羊已有20多年的時間,每年外地的客商都要從廣靈縣選購種公羊1000多只,肉羊2.5萬多只,羊肉10萬多公斤,在廣靈常住收購羊皮的客商有20余人”。據壺泉鎮三莊村牧羊人鄧希伍講述:“他小時候常跟著他父親去野外給生產隊里牧羊,每次遇下雨的時候,河槽里邊就有大水,他自己騎著一只142市斤的公種羊過河”。據先后在獸醫、站長、副局長、局長、農工部副部長崗位工作過32年的史寶洲講述:截止1985年8月縣政府共舉辦過三屆大尾羊評賽大會,評賽結束后,縣委、縣政府為先進集體和模范個人頒發了獎狀、獎鏡,對20頭優良種羊按冠軍50元,亞軍40元,第三名30元,二等20元,三等10元的等級發了獎金。廣靈大尾羊這一優良羊種以其特有的種用、肉用價值馳名各地,譽滿全國。大尾羊還有良好的生活習性,即:合群性強,忍受艱苦的能力強,抗寒力強,性情溫順,喜干厭濕,母子可準確相識。2009年8月28-30日,廣靈縣委、縣政府召開了招商引資洽談會,對來廣靈發展養殖業、加工業的客戶在征地、貸款、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廣靈縣是傳統的農業縣,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傳統的谷子和豆類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全縣種植谷子的面積達到5萬畝,各種豆類面積達到4萬畝,莜麥2萬畝、山藥3萬畝、苜蓿1萬畝。再加上全縣32萬畝的玉米秸桿,還有天然草場,人工種草也逐年擴大,飼草、飼料充足,秸桿豐盛,為廣靈大尾羊的穩定發展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更是開辟了廣靈人民致富的道路,對于實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繁榮市場,改善食物結構豐富菜籃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町a品、肉產品將銷往大同、太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大中型城市,逐步遠銷國內外大市場。

      芮城蘆筍

      芮城蘆筍主要分布在古魏鎮、東壚鄉兩個鄉鎮的沿黃地帶,涉及12個行政村。地域保護范圍東經110°16′07″~110°56′43″,北緯34°37′29″~34°43′36″,認證面積1萬公頃,年產量30萬噸。芮城蘆筍嫩莖肥大,質地細嫩、清脆爽口、大小整齊,莖頂鱗片包裹緊密,圓鈍,不易開散。芮城蘆筍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每100g產品中碳水化合物2.0-4.9g,膳食纖維含量≥1.9g,水分≥90g,維生素C含量≥5.0mg,鈉含量3.1-12mg,鉀含量≥260mg,鈣含量≥10mg。蘆筍中含有天門冬以及多種甾體皂甙物質、蘆酊、甘露聚糖和膽堿等,對于高血壓、心率過速、疲勞癥、水腫、膀胱炎、排尿困難等癥狀均有一定的療效。

      平定荊花蜂蜜

      荊條是一種灌木,長于華北地區,南方少見。立秋前后,秋高氣爽,荊花叢中,蜜蜂穿梭其間,采花露釀制成荊花蜜,淺琥珀色,入口留香,回味無窮,因其質優被稱為“一等蜜”。有清熱去燥、解毒去痛,提神解乏之功效。蜂蜜用于人類醫療保健歷史悠久,形成了燦爛的蜂文化?!对娊?周頌.小毖》中有“其予非蜂,自求辛蜇”?!抖Y記.內則》中載有“子事父母,棗栗飴蜜以甘之”。漢代《神農本草經》中,把蜂蜜列為上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列出蜂蜜多種功能。平定縣民間有牧童用羊角盛滿野蜂蜜敬獻劉秀的傳說。在平定百團大戰期間,戰士受傷,缺少醫藥,衛生員用蜂蜜同中藥材一起熬制為士兵療傷,在藥品短缺的條件下,蜂蜜是替代消炎藥的最好辦法。

      aukg-664
      <acronym id="wxmh6"></acronym>
    2. <p id="wxmh6"><strong id="wxmh6"><xmp id="wxmh6"></xmp></strong></p><object id="wxmh6"><nobr id="wxmh6"></nobr></object>

        <td id="wxmh6"></td>

      1. <p id="wxmh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