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

-
百味中國(北京)之特色旅游小吃
聞喜餅是一種山西聞喜縣的特色小吃,后有一批山西的廚師前輩,把聞喜餅帶到了北京,經營山西面食的飯莊,聞喜餅深受大家的歡迎, 客人只要點主食,都會點一份聞喜餅,因為它帶給人“喜慶”之意。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泡泡油糕亦稱“炸糕”,是油糕中的上品。它的表面有一層高約10余毫米的氣泡,遠視呈蘑菇狀,如晚霞放彩;近看如綻絲葉絮,似金菊斗艷,白中徽黃,晶瑩透亮 ,被譽為山西食品花叢中的一朵奇葩。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天和蛋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平十大碗”中的一道甜食。天與甜諧音,和為和氣生財,高平人將甜美與和氣的寓意加到了這道甜食上面,又因其形狀貌似鵪鶉蛋,故名為天和蛋。主要食材為紅薯和白面。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鑫炳記由第一代創始人李恒鈺于1859年創立,迄今已傳承至第五代。鑫炳記太谷餅從選取原料到烘烤出爐,都嚴格遵照祖傳古方。只有通過有經驗的師傅親手揉捏成形的太谷餅,才會飽滿均勻、酥而不碎。 鑫炳記精選自高山的全胚芽原麥粒小麥,天然非轉基因大豆、芝麻等材料,不含添加劑,保持原始口感與醇香。富含蛋白質、軟磷脂、膳食纖維,讓你吃得營養、吃得健康。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認一力餃子館”1930年由回族人安良田創辦?!罢J一力”由“認主獨一,主力無窮”而來的。認一力羊肉蒸餃的餡料除了選用上好的羊肉,還配有砂仁、豆蔻、白芷、蓽卜、陳皮、良姜、肉桂、花椒等十多種中藥材,這些輔料具有增香、除膻、開胃、助消化之功能。所以,蒸餃不僅吃起來不膩不柴,鮮香適品,而且營養也很豐富。認一力蒸餃的包法也十分講究,成品要達到“皮薄、邊小、餡大,呈半目形,不開口,不露餡”的標準。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平遙油茶是晉商養生保健的經典傳統食品,在平遙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起初作為商賈富豪的桌上美食而逐漸流入民坊,成為驅寒保健的冬季飲品,也是山西爐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山西民歌《夸土產》中,第一句就是“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當旅客走進古老的平遙城,善于經營的平遙牛肉經銷者,總是先割下一片,用嘗一嘗的辦法招徠顧客,因為他們深諳客人的心理,也深知牛肉的味道會令客人滿意。平遙牛肉的特點是色澤紅潤,肉絲紋絡清晰可見,外觀十分誘人;吃起來則肉質鮮嫩,濃香撲鼻,咀嚼不費齒力。有趣的是,剛出鍋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頓時濃郁的肉香便撲鼻而來,令人口舌生津,唾涎欲滴。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在壽陽縣,每逢節日及婚嫁喜慶之時,當地人總要做些茶食來吃,或饋贈親朋,或祭祖敬神。茶食已成為當地小吃當中名氣最大的一種食品。壽陽人也大都知道,全縣的茶食,數太安驛一帶做的最好吃。但在太安驛,人們則以壽陽縣太安驛韓愈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韓愈食品公司)生產的茶食為上品。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渾源涼粉是山西渾源的漢族特色美食。在夏季,涼粉是老百姓喜歡吃的食品之一,而山西渾源人愛吃涼粉,不分春夏秋冬,街頭上,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幾十家擺涼粉攤的。渾源涼粉以土豆淀粉為原料,加入適量的明礬,攪成糊狀,在火上滾熟,涼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石子餅是山西的一種別具風味的特色小吃。流行于山西運城、永濟、臨汾、汾陽一帶。石子餅有白面和豆面兩種,后一種一般供自家食用。由于人們的食性不同,所以白面餅又分為包餡石子餅、糖石子餅與一般石子餅。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山西省大同羊雜即羊下水,是以羊的頭、蹄、心、肝、腸、肺、血等原料烹調制成的地方小吃,亦稱羊雜燴湯。羊雜燴湯里加山藥粉條, 有葷有素,油而不膩,質醇味美,撈出鍋來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進肚里味道鮮美,具有明顯的驅寒、暖胃、舒身等功效。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柳林碗團是山西柳林的傳統面食小吃,也被稱為碗脫或碗禿或碗禿子?!巴雸F”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涼,可從碗中脫下。碗團多為冷食,切條、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為主要調料,尚配以姜末、香油。嚴冬季節,多配豆芽炒食,有時也與羊雜各混炒。碗團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來堅韌、醇香,已成為人們特別是小孩、學生的常食零食。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百花燒麥作為大同鳳臨閣的招牌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美味了。傳說庚子年慈禧太后西逃,路經大同,派太監李蓮英到鳳臨閣點菜,廚師精心制作了九籠“百花燒麥”,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著雞、鴨、魚、蝦、蟹、牛、羊、豬、兔九種肉餡,在燒麥上端制成牲丹、荷花、玫瑰、芍藥、玉蘭、月季、秋菊、杜鵑、梅花九種花瓣狀,故取名“百花燒麥”,餡內澆以九種與花瓣相應的果汁。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一窩酥是太原近代著名的風味小吃,它是由晉陽飯店特一級面點師胡世年老先生于1958年在龍須面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烤制而成,成為筵席中的一道佳點。一窩酥現在已發展為夾裹豆沙、棗泥、蓮蓉、果料等餡心的系列食品。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攤黃兒是晉東南、晉中等地區的家常小吃名品,又名黃煎,也有人稱其為攤饃饃,具有金黃色澤,香醇酥嫩,易于消化的特色。攤黃兒的原料為小米面、玉米面、糜米面、高粱面、蕎面等,也可用小米面、玉米面摻以少許白面的混合面粉。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頭腦”是山西特有的一種清真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里,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藕,一條山藥。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富有營養,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山西刀削面是一種山西的特色傳統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
油糕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的傳統小吃,廣泛分布于陜甘寧等地,是使用油炸的一種糕點,呈橢圓形狀,餡一般是紅糖或者白糖。泡泡油糕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吃起來既甜又軟綿,屬純天然綠色食品。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頭腦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早點,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農歷白露到翌年立春期間,太原各清真飯店都爭相推出頭腦。在這些飯店中,以林記最為著名。2016年11月在首屆中國金牌旅游小吃評選中獲獎。頭腦,是一種滋補食品。又名“八珍湯”,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經常食用,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補虛損的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因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也叫“趕頭腦”,需要掛燈籠照明,所以經營頭腦的飯店門前都掛一盞紙燈籠作標志,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
中國(山西)金牌旅游小吃
麻花是山西運城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稷山,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稷山麻花,以香、酥、松、脆聞名于世,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如今早已走出稷山,遍布全國。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壺關羊湯是山西壺關的地方傳統名吃,湯鮮味濃,餃香肉嫩,發汗驅寒,營養豐富。喝壺關羊湯先要講究時令,約是從當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間七個多月時間長治人喜歡喝羊湯,而羊湯又以壺關縣的最為有名。壺關羊湯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絲,澆上羊骨頭老湯,并配上鹽、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鮮香味美具有暖中補虛之功效。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魚的鮮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鮮上加鮮,不腥不膻,美味令人難忘。山西榆次的魚羊包就是選用新鮮魚肉、新鮮羊肉、家傳老湯及多種佐料秘方制做而成的包子,其配膳獨特制做精細,不僅營養搭配合理,而且使魚羊包實現陰陽均衡成為膳食養生的佳肴。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稷山麻花是山西運城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稷山,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制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后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陽泉壓餅用“雜糧面、玉米面、苦蕎面、高粱面、小麥面”等高膳食纖維材料,利用傳統工藝制作而成,具有“薄、香、酥、脆”等特點,營養價值很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饋贈佳品。將壓餅舉起來對著陽光,可以看到陽光穿透薄餅,令整個餅呈現通透的色澤。

-
中國(山西)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圍
孝義司馬擦酥包是一種傳統加工技藝,入選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