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wxmh6"></acronym>
  • <p id="wxmh6"><strong id="wxmh6"><xmp id="wxmh6"></xmp></strong></p><object id="wxmh6"><nobr id="wxmh6"></nobr></object>

      <td id="wxmh6"></td>

    1. <p id="wxmh6"></p>

      四川特產

      德源大蒜

      德源大蒜產于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郫筒街道、友愛街道等10個非常適宜種植大蒜的區域。早在清乾隆年間,德源大蒜就已遠近聞名。其特色鮮明,瓣子大、色澤亮、口味香辣,蒜素含量遠高于普通大蒜,不僅在云南、貴州等省銷量可觀,還遠銷老撾、越南等地。德源街道村民世代種植大蒜,德源街道被譽為“西部蒜鄉”,目前種植面積近4萬畝,年產大蒜4萬余噸,年產值8億余元,是成都市最大的大蒜種植基地,也是成都最大的優質蒜薹原產地。

      若爾蓋牦牛

      若爾蓋牦牛全身黑毛為主,前胸發達,背腰平直,體軀較長,四肢較短,蹄質堅實;鮮肉肉質紅潤,大理石紋明顯,肌纖維清晰堅韌;煮熟后,肉質密實鮮美,濃厚香醇,具有天然牦牛肉的特殊香味。

      若爾蓋藏香豬

      若爾蓋藏香豬體型微小,被毛多為黑色,少數為棕色,也可見四肢、額部有少許白色者,少數仔豬被毛有黃色縱形條紋,但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消失。鬃毛長而密,冬季被毛下有絨毛。額面窄,皺紋少,嘴長而直、呈錐形;耳小、直立,轉動靈活。胸較窄,體軀短,背腰平直或微凹,腹線平直,后軀較前驅高,尻部傾斜。四肢結實,趾關節韌帶堅實而有力。乳頭多為6~7對。

      若爾蓋藏綿羊

      若爾蓋藏綿羊背毛以白色為主,呈毛辮結構,頭尾略帶花斑;體格大,體軀呈長方形;頭呈長三角形,角呈螺旋狀向左右平伸。四肢粗壯,筋腱發達,蹄質堅實,肉用性能明顯。肉質細嫩多汁,色澤略帶紅潤,膻味輕。

      明月雷竹筍

      明月雷竹筍呈寶塔形、粗壯;筍籜青褐色至紫褐色,少茸毛,有斑點,殼??;筍肉厚,呈黃白色,色澤鮮亮,口感脆爽,甘甜鮮嫩,味美可口。

      蒲江櫻桃

      蒲江櫻桃果實圓形,果頂平或微凹,果實較大,果面橙紅至深紅,富光澤,果皮較薄,果柄較短粗,果肉淡黃色、細嫩柔軟多汁,味甜或甜酸,品質優。

      中江柚

      中江柚中等大小,倒卵圓形;果皮薄,金黃色,油胞凸起,芳香;果蒂部微突,果頂平,柱點微凹;果肉米黃色,脆嫩化渣,酸甜適度,風味濃郁。品質上等。

      丹棱脆紅李

      丹棱脆紅果實近圓形,單果重15~33g;果皮底色綠黃色,著片狀紫紅色,果粉厚;果頂淺凹,縫合線淺,較對稱;果肉綠黃色,肉質脆,離核;果汁中等;果實酸甜適度,風味濃,品質上等。

      石渠人參果

      石渠人參果呈紡錘形、圓球形、圓柱形或不規則形;長約10~35mm,直徑2~8mm;根皮棕褐色,斷面平坦,肉質白色,味甘甜。

      金堂油橄欖

      金堂油橄欖果皮由青到深紫,蠟質層薄,果色均勻;果肉厚;青蘋果味淡雅,澀味適中。阿貝基娜:果實較小,近圓形,0.8~1.2 cm,果核橢圓形;皮瓜兒:果實較大,橢圓形,橫徑1.5~2.2 cm,縱徑2.6~3.2 cm,果核橄欖型。

      大竹白茶

      大竹白茶外形條索緊直成朵,色澤綠黃鮮潤帶毫,香氣栗香濃郁持久,滋味鮮醇爽口回甘,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綠黃勻整。

      劍南春酒

      在唐朝,劍南春作為宮廷御酒而載于《后唐書·德宗本紀》。這是唯一載入正史的四川名酒,也是中國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 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對天下名酒記載道:“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劍南之燒春……”,大唐皇室宮廷的長期御用奠定了劍南春“大唐國酒”的歷史地位。承載著中國人的高雅自信的文化氣質,它有與生俱來的高雅品質,有源自唐時宮廷酒的自信氣質,從而形成其獨有的酒質與氣質合為一體的特性,成為中國三大頂級白酒之一。

      樂道子雞

      一、產品特征 樂道子雞產品特征:樂道子雞體型外貌主要以黃羽羽色為主,烏皮、烏肉、烏骨是樂道子雞的基本特征,具有內質好、風味好、口感鮮香等特點。 二、產業發展 2013年底,全區建有年孵化能力1500萬羽的“樂道子”林下雞家禽孵化育雛中心1個,育雛能力1000萬只的“樂道子”林下雞育雛場9個,標準化“樂道子”林雞示范基地18個,打造完成8個“樂道子”林下雞精品養殖基地。 三、主要做法 2010年納溪區成立“樂道子”林下雞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從2011年起,財政每年安排資金400萬元,建立“樂道子”林下雞產業發展基金;在農業保險中增加“樂道子”林下雞政策性特色養殖保險險種;針對育雛場和養殖戶進行貸款貼息補貼;對“樂道子”林下雞標準化養殖基地進行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進行一定補助。 四、取得成績 2011年樂道子”林下雞通過四川省無公害基地和產品驗收并成功通過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認證;2012年“樂道子”林下雞商標被評為瀘州市知名商標、四川省名牌產品;2013年已成功申報“樂道子”林下雞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和“樂道子”林下雞、“樂道子”雞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到2013年底,全區“樂道子”林下雞養殖戶8000多戶,其中規模養殖戶3500余戶,養殖林地面積達15萬畝,出欄“樂道子”林下雞1547萬只,產值15億元,利潤2.25億元,全區人平增收550元。

      射洪金華清見

      射洪縣歷來盛產柑桔,栽培歷史悠久,據《射洪縣志》清光緒十年(1884年)記載,柑桔是當地主要栽植水果之一。 因自然條件適宜,射洪縣引進清見品種在涪江流域廣為栽植,目前,已有生產基地9萬余畝,其中標準化基地4.5萬畝,其果實扁圓、較大,果皮橙色、鮮艷、較易剝皮,果肉汁胞細嫩、汁多,分瓣容易、風味濃郁、酸甜適中,可食率高,品質極優。 射洪金華清見于每年4月開花,次年3月成熟,花果同樹,蔚為壯觀,掛果期長達12個月,利于產品風味的形成和有益物質積累,且成熟期較晚,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在種植繁育過程中,射洪金華清見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清潔生產綠色健康食品,建設優質桔橙產業,見證高品質水果。 因產品安全優質,射洪金華清見于2005年獲“四川省著名商標”,2006年獲綠色食品認證證書,同年獲“遂寧市優質果品”稱號,2007年產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其優質清見桔橙產業化和基地建設項目獲“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證書”,2009年通過有機食品認證。射洪金華清見先后參展“中國綠色食品2008上海博覽會”和“四川特色優質農副產品北京展示展銷會”,榮獲“中國綠色食品2008上海博覽會暢銷產品獎”,產品銷往國內大中城市,深受市場歡迎,發展前景廣闊。

      松林桃

      松林桃主要分布在松林的淺丘地區,已有100多年的種桃歷史,現有種植面積28000余畝,年產鮮果30000余噸;成熟期集中在5-8月,主栽品種為春蜜、雨花露、春雪早脆皮、皮球桃、晚白桃等,果形大,近圓形,縫合線明顯,較對稱;果肉底色乳黃色,果面分布片狀紅色,果肉乳白色,果頂近皮處微紅色。肉質細脆,纖維少,汁液中等,味甜,有香氣。松林桃系列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0-16%,可溶性總糖6.5-12%,可食率達75%以上。松林桃產區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壤肥沃,土質疏松,富含鉀元素、鈣元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產區內常年出現春旱連初夏旱,果品水分含量適宜,生產出的松林桃含糖量偏高,肉質細脆,口感很好,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親睞,選送的大甜桃參加全國園藝學會桃分會早熟桃評比活動中榮獲“龍泉杯”銀獎。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松林桃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來抓。改良并建設專門的示范基地,引導農戶種植優質桃樹,打造地域品牌。目前,松林桃先后榮獲“德陽市優質水果基地”、“德陽市水果專業鎮”稱號,2002年“松林桃”經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測試,當地水、土、空氣等指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條件,產品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要求,順利通過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5年成功注冊“川西松林”水果集體商標;2012年成功申報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

      永福生姜

      永福生姜是內江市特色蔬菜類農產品之一,早在明代就有種植歷史,最早起源于永福鄉八仙橋村,當地至今還流傳著八仙下凡傳授村民生姜種植技術的傳說。據《內江縣志》記載:“種植生姜自民國以來種植漸多,楊家、建設、永福所產之生姜,均負盛名,被列為本縣之特有蔬菜”。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內江市東興區永福鄉及周邊楊家、高梁、大治等鄉鎮生姜種植漸成規模,九十年代初種植面積和產量達到高峰期。 永福生姜具有特殊營養與保健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藥品,民間普遍用作香辛調味,有增味、嫩化、去腥、增鮮、添香、護色、清口等功效和作用;同時又是很好的中藥材,具有健胃、祛寒、發汗、解毒、防暑、鎮吐等功能,內江民間用永福生姜治療疾病或做藥引治療的歷史源遠流長,經久不衰,驗方頗多。名揚中外的東興區籍書畫大師張大千先生以善吃著名,他下廚宴請貴客摯友,必定用產自家鄉的永福生姜、東興椒和紫皮大蒜為菜肴提味,“大千魚”、“大千雞”等佳肴就是張大千所創,被人們譽為“大千風味”,至今流傳蜀中。1982年,東興區為編撰縣志,專門邀請張大千先生題寫書名,并特意托人為大千先生捎去家鄉的永福生姜等特產,時已80高齡的大千先生見到家鄉的特產不禁熱淚盈眶,抱病題寫了“內江縣志”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著名東興區籍“紅色記者”─原《人民日報社》社長范長江同志,少年在家鄉時就深諳生姜的妙用,離開故鄉時,都要攜帶生姜干片。上世紀30年代,他獨自一人赴西北考察時,行囊里就裝有從家鄉帶去的永福生姜片,這樣走一路吃一路,幫助他克服了水土不服的問題,最終創作出成名作《中國的西北角》。后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范長江同志都不忘常托家鄉親友捎去永福干生姜片,熬制姜湯為熱血青年和解放軍戰士祛寒治病。 永福生姜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食用、藥用價值高,暢銷成都、重慶、云南、陜西、湖南、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地,在省內外頗具盛名,深受消費者青睞。中國新聞圖片網、新農村商網、第一食品網、誠信農商網、搜狐網、四川經濟日報、四川農村日報、四川人民政府網、四川經濟信息網、內江市人民政府網等多家互聯網站、媒體先后報道了永福生姜,全國各地企業商家競相購買。近年來,東興區政府將永福生姜作為特色農業來抓,永福生姜走上產業化、集約化、規?;?,產量、效益不斷提高,目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之一。

      蒲江雜柑

      蒲江縣是國家級生態縣、國家地標產品保護示范區、中國優質雜柑之鄉,蒲江雜柑具有果形美觀、果肉鮮嫩、多汁化渣、酸甜適口、風味濃、采收期晚、錯季上市、鮮果上市期長達10個月的特點,2011年被農業部準予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蒲江縣依托生態自然優勢,不斷優化雜柑品種結構,加快基地規?;?、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組織化建設,2013年建成優質晚熟雜柑基地12.5萬畝,占全縣柑桔總面積的59.5%,雜柑產量9.8萬噸,產值達4.8億元。

      新店七星椒

      新店七星椒的品質特色顯著,可以概括為“外形美、食而優”。新店七星椒“外形美”美在結果成簇,猶如七星向上,且椒柄、果實細長彎曲,個小尾尖,尾尖處凹陷,果皮皺褶,顏色鮮紅光亮;其“食而優”優在果實皮薄肉厚籽粒少,辣味極強,但味純辣香,辣而不燥、辣中帶甜、辣口不辣心、回味悠長,口感獨特。新店七星椒還富含β-胡蘿卜素、總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維生素E、鈣、鐵、鋅、磷、鎂、鉀等多種有益成分。

      東興椒

      東興椒椒果均較小,一般在6月成熟,呈圓錐形、長指形、櫻桃形或子彈頭形,單生或簇生,果實朝天。一般椒長5-6厘米,椒徑1厘米左右,味道辛辣。植株較高大,分枝力強;熟性一致,有利于集中采收;果實硬度好,耐儲藏運輸,做泡椒不變形,易干制,不皺皮。東興椒成熟后色澤鮮艷、油潤紅亮、果型美觀、肉厚質細、辣素適中、風味濃香,既可以鮮食,又可以干制。

      達州橄欖油

      達州橄欖油是采摘油橄欖樹鮮果,在常溫下壓榨而榨取的植物油,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用鮮果冷榨取得的植物油。

      川白芷

      川白芷根呈長圓錐形,條粗壯,體重,質堅實,斷面的放射狀紋理及棕色油點明顯,香氣濃郁。白芷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內科、婦科、外科之要藥。它能發表、散寒,善治風寒侵犯陽陰引起的頭痛?!侗静菥V目》中李時珍曰:風熱者辛次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并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

      射洪野香豬

      射洪野香豬是射洪固有物種,野性十足,抗病能力強。該豬體型圓潤,如冬瓜狀,毛色兩頭黑、中間白,部分個體背腰部帶黑斑,額頭有白線或倒三角型白斑,成豬體重在75-100千克,屠宰率達到68%,胴體瘦肉率達到52%。該豬肉皮薄肉厚,脂肪層薄,肉質纖維清晰,肌肉大理石紋分布均勻、含量豐富,肌肉多汁、鮮香細嫩。經檢測,射洪野香豬肉氨基酸種類豐富,檢測的17種氨基酸中,16種均高于家豬肉。

      道孚大蔥

      道孚大蔥單株較重、植株高大,蔥葉翠綠艷麗,蔥白潔白而長,蔥白部分最長可達到70cm,大蔥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用途廣泛。具有利肺通陽、發汗解表、通乳止血、定痛療傷的功效,用于痢疾、腹疼痛、關節炎、便秘等癥。

      德昌桑椹

      德昌桑椹生長時間長、無病蟲害、不使用任何農藥、上市早(3月上旬)、綠色天然、營養豐富,品質絕佳。一是感官特征明顯,顆粒大而緊,顏色紫黑,油亮光澤,酸甜可口,甘美醇厚,新鮮潔凈;二是品質優良,營養元素豐富。據測定每100克德昌桑椹中含總酸45.7克,總糖15.8克(比江浙、內地平均高5克以上),花青素4.04克(堪比藍莓),18種氨基酸共1.26克,還有其它營養成分33.2克。德昌桑椹富含花青素、硒、白黎蘆醇等稀有元素,具有防病保健、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被譽為二十一世紀藥食同源的人間珍果。

      威遠無花果

      由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栽植區域無工業污染,威遠無花果果實較大,倒圓錐形或倒卵圓形,果頂不開裂,單果一般在80~100g左右,鮮果黃綠色,皮薄無核,果實中空,果肉粉紅色或淺粉紅色,果實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汁液充足,肉質細膩,味道清香甘甜,口感極佳。

      西昌鋼鵝

      西昌鋼鵝,涼山地方鵝種,著名特產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期,西昌鋼鵝受外地鵝種的沖擊,純種群的2.2萬只下降到2012年總數不足2000只,鋼鵝品種資源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 為此,西昌成立西昌鋼鵝品種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領導小組,對其進行保護與研究,目前西昌鋼鵝已納入國家級保護名錄。西昌鋼鵝保種場目前正式被確定為國家級遺傳資源保種場。 鋼鵝,又名鐵甲鵝、西昌灰鵝,屬中國鵝種中灰色鵝的一個地方類群。其背羽、翼羽、尾羽為棕色或白色鑲邊的灰黑色羽,狀似鎧甲,故稱為鐵甲鵝。在國內,鋼鵝主要分布于涼山安寧河流域海拔氣候差異不大的壩區鄉鎮,以西昌為集中飼養區,是涼山地區優質的特色品種。因此,鋼鵝也是涼山的著名土特產之一,目前,一只加工腌制的板鵝在西昌市場上能賣到500元一只。 西昌鋼鵝屬于中大型鵝種,每只可長到10斤左右。據西昌市農牧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自西昌地區有人類活動以來,當地民眾就有喂養鋼鵝的傳統,養殖鋼鵝的歷史超過千年。但改革開放以來,鋼鵝的數量逐步減少,純種群由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2.2萬只下降到2012年總數不足2000只,鋼鵝品種資源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在西昌市場上鋼鵝的蹤跡已難尋。

      西昌高山黑豬

      西昌高山黑豬歷史悠久,據長璩《華陽國志》(公元347年)記載,遠在漢朝,彝族就“牧豬于此”。彝族人民習慣養母豬和喜歡食仔豬肉。 產品特征:西昌高山黑豬產區在海拔2000米以上,白天,豬群在山野自由活動,采食山間野草、植物種子根莖。傍晚將豬趕回畜圈,以洋芋、蕎麥、玉米、燕麥、圓根進行補飼。商品豬生長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整個生長期無外源性污染, 肉產品無污染、天然綠色(無殘留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肉的品質好(肉質紅潤、食之鮮嫩、可口化渣、肥而不膩)、風味獨特。 產業發展: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建立養殖基地6個,年產量15600噸,年產值32000萬元。 主要做法及成效:將“西昌市高山黑豬”生產列入西昌市十大惠民重點項目和農村經濟五大增收工程之一,列入少數民族鄉鎮產業發展項目、扶貧攻堅項目,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到2016年達到出欄10萬頭,增長3.5%。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傳統特色菜肴,屬川菜系。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澤鮮亮,香味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老少適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制作時氣候環境十分講究,是居家過日子常備的小菜,是中國四川家喻戶曉的一種佐餐菜肴。

      德昌草莓

      德昌草莓果實圓錐形,色澤艷麗,著色均勻,果面鮮紅色,富有光澤,種子黃色或紅色,微凹或平于果面,髓心小、白色或紅色,實心或中空,果肉白色或淺紅色,果肉細膩致密,酸甜適口,香氣濃郁。

      鹽亭桑葉

      鹽亭桑葉葉形心臟型或卵圓形,節間較密,芽型飽滿,葉片肥厚,葉色深,葉面蠟質層較厚。

      隆興大米

      隆興大米歷史悠久,崇州市素有“天府糧倉”之美譽。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中便有描述,“小亭有好稻田”。常璩是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其所述“小亭”應在今崇州隆興鎮附近,考古發掘出的紫竹村遺址可為證。 隆興大米堊白粒少,堊白度低,米飯氣味正常,口感軟硬適中,可咀嚼性好,米粒完整性較好,有光澤,飯香味濃郁。

      恩陽蘆筍

      恩陽蘆筍嫩莖順直,呈淺綠色,平均長約22厘米,基部粗1-2厘米,平均單莖重約15克;肉綠白色,無空心,組織細膩,脆嫩回甜,氣味清香。

      峰城玉米

      峰城玉米產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當地玉米種植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清乾隆、嘉慶年間。民國時期,峰城玉米作為百姓主要食物和重要軍糧,為革命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峰城玉米產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種植的玉米產量高、品質優,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含量、淀粉、氨基酸,及其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通過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共同努力,峰城玉米產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之一。也為宣漢縣糧食9年增,連續7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奠定了堅實基礎,得到了省、市主要領導褒獎,新聞聯播先后兩進行了播報。

      螺髻山烏骨雞

      普格,彝語稱之為“普基”,意為一個山埡口下的草甸子。普格縣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漢、回、苗、布依等16種民族共同生息的少數民族聚居縣。 螺髻山,彝語稱之為“安哈洛”意為五百里山峰,因主峰高聳、直查云端又型似美女發髻而得名,與西昌邛海、瀘山相連,構成了融黃山、華山、張家界、西湖、滇池之“野、奇、峻、幽、險、秀”等特色為一體,以地質、森林、湖泊位基調的大型AAAA風景旅游區。 烏骨雞普格彝語稱“阿支也聯”,螺髻山烏骨雞養殖歷史悠久,據《普格縣志》第六篇第一節<品種>第157頁記載:“農村主要家禽是雞,家家戶戶都有喂養,都是本地品種,肉質鮮美,以敞放自由覓食為主,烏骨雞藥用價值較高……”據《普格縣畜牧志》記載:“家家戶戶養雞,烏骨雞肉卵兼用,肉質鮮、味美,土烏雞有較高藥用價值”。 據《勒俄特依》(萬物起源)記載,“天地開辟后,天上同時出現了6個太陽7個月亮,致使大地酷熱難當,萬物瀕臨滅絕,英雄支格阿魯用射掉了5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但九天是亮的,九天又是黑的,洛伊大帝想讓世界永遠光明,想辦法請求太陽菩薩,神雞“東旨”出來請日月,為贏得日月的信任,自己變成了啟明星,還囑咐自己的子孫一天叫散三遍,一遍叫三次,迎日月出,送日月歸,維護日月的正常運轉......”可見雞與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獨特的“雞文化”深深融入了彝族獨特的民風民俗,與彝族的火文化、酒文化相輔相成。 普格螺髻山烏骨雞,是普格縣二半山以上山區彝族人民在特殊的氣候、地理、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長期自然選擇選育形成的原始珍貴的地方品種,具備烏皮、烏骨、烏肉、烏內臟的基本特征,肉質細膩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良好的藥用、滋補、保健功能和選育開發價值,是彝族人民傳統的吉祥待客和滋補美味,公雞還作為傳統火把節的斗雞表演,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螺髻山烏骨雞的養殖與引人入勝的彝族民風民俗和獨具風情的旅游文化相融合。 隨著普格縣螺髻山旅游業的開發,彝族食用家畜家禽肉,都講究一個“鮮”字,注重原汁原味,都是現殺現食,制作中也不添加過多的調味料。用螺髻山烏骨雞制作的《燒雞辣子湯》、《坨坨雞》、《洋芋酸菜雞》等彝族傳統特色美食,與《坨坨豬肉》、《坨坨羊肉》、《坨坨牛肉》、《烤小豬》共同成為體現彝族風情的特色招牌菜,受到來自各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在祭祀、祈福、占卦、驅邪、去病等傳統的宗教活動中也離不開螺髻山烏骨雞和雞蛋。在傳統的彝族年里,第一天清晨點燃火塘,一家人先宰殺一只紅羽烏骨雞公雞,做祭祀請族靈后才開始逐戶宰殺年豬過年。彝族在宰殺雞待客的時候都有看雞頭、雞腿、雞舌預吉兇,看運勢的習俗。 在彝族的畢摩文化中,祭祀、祈福、占卦、驅邪、去病等傳統的宗教活動都要采用螺髻山烏骨雞和雞蛋來進行?!半u能避邪是溝通神靈的使者”就是 普格螺髻山烏骨雞品種資源彌足珍貴,長期以來多為農戶散養,多以野外自由放養為主。由于社會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螺髻山烏骨雞獨特的品質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知和喜愛,經濟價值和養殖效益大幅度提高。

      螺髻山黑豬

      普格,彝語稱之為“普基”,意為一個山埡口下的草甸子。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漢、回、苗、布依等16種民族共同生息的少數民族聚居縣。普格縣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故文人是這樣描述普格的:“普格縣是歷史悠久的火把節之鄉,是一方富饒神奇的山水,普格有引人入勝的民風民俗,有獨具風情的旅游文化”普格縣距州府西昌市74公里,交通便利,螺髻山AAAA景區和溫泉瀑布讓人流連忘返。 普格縣養殖螺髻山黑豬歷史悠久,是優良的地方品種。據《普格縣志》、《普格縣畜牧志》記:“普格黑豬,屬于涼山黑豬,體格中等,偏于脂用……”,螺髻山黑豬肉加工成的豬臘肉、香腸、包臘肉是彝族人民拜年必不可少的禮物,這一習俗流傳至今。 相傳彝族先民以狩獵為生,所獲獵物以野雞等兩只腳的小動物為主,野豬和巖羊等四只腳的中等動物較少,野牛等四只腳的大動物最少;惡劣的生存條件導致食物來之不易,先民知道將獵物與族人共享、團結互助才能凝聚力量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生存下來;先民們逐步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隨著食物的豐富,獵物有時吃不完了,于是出現了動物的馴養;祭祀、祈福、占卦、驅邪、去病等傳統的宗教活動及部族之間的交流馴養的雞、黑豬、羊、牛等動物成了食物的主角;久而久之彝族招待客人逐漸形成了最尊貴的客人殺牛、較尊貴的殺黑豬(宰羊)、一般客人殺雞的風俗。 螺髻山黑豬是普格縣二半山以上山區彝族人民在特殊的氣候、地理、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長期自然選擇選育形成的原始珍貴的地方品種。由于商品黑豬放牧生長期一般都在1年以上,整個生長期無外源性污染,生產出的肉肥瘦適中、品質優良,肉細嫩多汁,肉味芳香濃郁,品質極高,是符合現代人美食和健康需要的高檔豬肉品種。 彝歷年是彝族人民為慶祝豐收的重大節日,彝歷年家家戶戶都要宰殺螺髻山黑豬進行進行祭祀,黑色彝族先民認為是富貴、吉祥的顏色,所以年豬多以黑豬為主。年豬肉制成的臘肉、香腸是傳統美食;過年豬比賽,誰家過年豬肥膘厚,誰家就多福多吉祥。 普格縣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旅游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民族飲食文化多姿多彩。螺髻山黑豬烤乳豬、砣砣肉、豬肚肉、煙薰臘肉、彝家香腸、拜年、賽年豬,這些民族飲食文化無不呈現和閃耀著彝家兒女火一樣熱情的好客之道,它就象一杯甘醇的美灑醉了西山的月亮、醉了客人的心兒。許多來普格的游客在螺髻山下都要點名品嘗以螺髻山黑豬肉為原料加工的菜品,螺髻山黑豬肉制作腌臘制品成為越來越多游客購買的涼山特產之一。

      彭州川芎

      彭州是全國最大的川芎種植基地。彭州川芎品質上乘,具有根莖大、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以“菊花心”而聞名。川芎是彭州市的傳統地道藥材,栽培歷史悠久,在明代就有種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其品質與彭州的土壤、氣候、水文特色息息相關,并且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彭州濃郁的人文特色。彭州川芎常年種植面積6萬畝,總產量1.5萬噸,產值3億元,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總產量均占全國地道中藥材川芎產量的8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川芎種植基地和集散地,代表著中國川芎的規模與品質,川芎主產鎮敖平鎮被譽為“中國川芎產業第一鎮”。彭州川芎遠銷海內外,每年走向國內外市場的川芎達6000噸,占國內外銷量的80%,其中銷往韓國的就有600噸至800噸,同時銷往臺灣、東南亞及世界各地。

      宜賓糯紅高粱

      四川宜賓是我國釀酒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根據宜賓地區出土文物考察,宜賓酒史可上溯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漢時期,宜賓即為西南地區交通樞紐,經濟、社會迅速發展,酒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翠屏區山谷祠、長寧縣飛泉鄉、江安縣留耕鄉出土的東漢崖墓石棺上,分別刻有“廚炊宴飲圖”、“夫妻餞行圖”和“樂舞宴飲圖”,還原了當時社會禮儀中酒文化的盛景。 唐宋時期,宜賓酒已達相當規模,全國知名,文人墨客大為稱頌。杜甫、黃庭堅對宜賓酒情有獨鐘,賦有《東樓詩》、《荔枝綠頌》等詩篇。據《熙寧酒課》推算,北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時,戎州(今宜賓市)酒年產量達522500斗,年耗糧食37500石。宜賓“流杯池極其石刻題記”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酒文化古跡,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以后,宜賓釀酒糟房興盛,至今仍在使用的有“長發生”、“利川永”、“德勝?!?、“溫德豐”、“張萬和”等老窖酒房。當時的“雜糧酒”更是遠近聞名,1909年晚清舉人楊惠泉為其取名─五糧液。 隨著釀酒業的發展,宜賓高粱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據《宜賓市志》記載:“建國前和建國初期高粱主要用于釀酒,其次為食用,再次作飼料。以后隨著釀酒業的發展,基本用于釀酒”;據《宜賓市農業志》記載:“宜賓高粱種植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前系貧困農民在青黃不接時,賴以為食的糧食之一。市境內種植普遍。改革開放后,高粱作為釀酒原料,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據《宜賓縣志》記載:“宜賓岷江區域盛產高粱,主要用于釀酒,為‘紅樓夢酒’、‘五糧液’等酒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大羅黃花

      大羅黃花產于巴中市巴州區大羅鎮,產區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巴州區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紅軍之鄉”、“川東北氧吧”之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曾在這里做過艱苦的斗爭。大羅黃花種植歷史悠久,據《巴中縣志》(1994年版)記載:“民國27年,鼎山大羅鄉農民開始種植黃花,年產量約2000斤左右。1953年,產黃花3000斤。農業合作化后,由零星種植發展為成片種植,1956年產量增加到6200斤”。 大羅黃花耐寒性強,宜種面積多,在巴州區廣泛種植。但過去受產業結構、種植技術等限制,沒有集中栽種。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供銷社系統將黃花作為多經項目從技術、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大羅黃花得到較大發展,年產量達80000斤。七十年代初,珠江電影制片廠專程到大羅鎮拍攝新聞紀錄片─《高舉紅旗抓住綱,大羅黃花分外香》。197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鼎山區供銷社“黃花分切育苗移栽法科研項目二等獎”。1989年,大羅黃花通過重慶外貿出口到俄羅斯等國家。 大羅黃花味道香脆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必須的養分,是廣大居民烹飪、饋贈佳品。其生產過程中病蟲害較少,一般無需使用農藥,是天然的綠色食品。當地農戶在60多年的種植過程中,通過對原有品種的比較、培育和篩選,確定主栽優良品種─七根須黃花,其品質較國內其他地區種植的五根須黃花明顯高出一籌。近年來,巴中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制定“特色農業大市”目標。巴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大羅黃花的發展,將其納入“十二五”規劃,確立以“抓大戶、建協會、帶散戶”種植模式,組建大羅黃花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積極推行“公司+科研+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制定相關管理制度,不斷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助農增收效應明顯。大羅黃花作為當地知名品種,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已發展到以大羅鎮為核心的周邊13個鄉(鎮)、105個村社,種植面積40000余畝,年產量10000噸,總產值達3000萬元,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茂汶蘋果

      茂縣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是我國最大的羌民族聚居地,占全國羌族總人口的30.5%。據《舊唐書》、《茂州志》記載:茂州“以郡界茂濕山為名”,唐代至民國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汶川、理縣、茂縣3縣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縣,1987年撤自治縣,茂汶縣仍置茂縣。因此,茂縣地區出產的蘋果一直被稱為“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種植歷史悠久,清朝末期,蘋果由英國傳教士引進并少量栽培。據《阿壩州志》、《茂汶羌族自治縣志》記載,民國25、28、35年,茂縣陳氏父子先后從四川農業改進所引進蘋果苗百余株在茂縣栽培獲得成功,引進品種主要是金冠,紅星,紅冠等。建國初期,川西農業廳及四川大學園藝系師生來到茂縣進行綜合考察,得出茂縣自然地理條件適宜蘋果生長的結論。上世紀50年代,全縣引進蘋果砧木苗木和品種50余個,逐漸發展成為西南地區蘋果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隨著蘋果產業的迅速發展,50年代至60年代茂縣先后建成國營鳳儀、鳳毛坪、大河壩園藝場,1975年全縣建立21個鄉園藝場,蘋果樹達50萬株,年產量達700萬斤左右?!敖鸸?,紅星,紅冠”品種在1963、1964、1975、1985年四次被評為全國第一名,三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水果稱號;1966年,“紅星,紅冠”品種運往香港市場譽勝美國“蛇果”;1974年,國家農牧漁業部、外貿部、供銷合作總社在京召開全國鑒定會,“紅冠”“金冠”品種被評為全國之冠。80年代初,茂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把發展蘋果作為搞活農村經濟的帶頭產業。1985年,茂縣被確定為國家優秀蘋果商品基地建設縣,同年國家農牧漁業部、省農業廳、州農牧局投資120萬元,在縣城建500噸儲藏冷庫。1986年9月,全縣蘋果儲藏保鮮量突破100萬斤。 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茂汶蘋果通過改造低產園、人工授粉、套袋技術、高接換代、地膜覆蓋等新技術的實施,全縣蘋果均有不同程度更新,產量穩定增長,質量明顯提高。目前,茂汶蘋果種植面積突破25000畝,產量達50000噸,已成為促進全縣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笆濉鞭r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提綱中計劃提升改造果園35000萬畝,通過項目建設,調整果樹品種和熟期結構,5年內名優新蘋果品種比例達到60%以上,優質商品果率達到70%以上。

      彭州萵筍

      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建縣設郡已有2000多年,是古蜀國建都立業的核心地區,素有“天府金盆”、“蜀漢名區”之美譽,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西部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彭州萵筍種植歷史悠久,清嘉慶年間既有少量種植,據《彭縣縣志》(1911-1985)記載,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彭州開始引種、發展地方蔬菜品種,萵筍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彭州萵筍規模和影響力逐漸擴大,成為四川“大地蔬菜”的代表。 彭州萵筍生產方式獨特,采用“萵筍—稻—萵筍”的種植模式,體現了生態循環的經濟價值。彭州萵筍營養豐富,口感優異,含有鉀、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四季種植、周年供應,當北方還是冰天雪地之時,彭州萵筍仍能自然種植并大量供應,有效補給了全國其他地區萵筍生產的淡季,被專家和消費者形象地稱為“大地萵筍”,2003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1986年,彭州被列為四川省“外銷蔬菜超億斤商品蔬菜基地”,1988年被列為“全國商品蔬菜生產基地”,2001年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蔬菜高新科技示范項目”實施市,2001年6月年被命名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示范(市)縣”,2001年彭州市三界鎮被命名為“四川省萵筍之鄉”。 彭州萵筍產業近代發展迅猛。建國初期,全市萵筍種植面積僅1萬余畝,1964年,隨著“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貫徹執行,促進了彭州萵筍產業發展,70年代,彭州萵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成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彭州萵筍與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增產增收、文娛活動等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冬、春季節農民80%的收入都來自于萵筍,是當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作物。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鎮組織了以萵筍為主的農業技能大賽,當地農戶紛紛踴躍參賽。近年來,彭州萵筍產業鏈不斷延伸、附加值逐步提高,產品60%用于鮮銷,其余主要用于泡菜、腌漬菜、脫水萵筍產業,已形成粗、精加工和深加工產業鏈條。彭州市三界鎮已建成西南地區最大、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外向型萵筍加工基地,產品主要銷往外資企業及出口海外,客戶包括美國百勝餐飲集團等。目前,彭州萵筍常年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值達到4.8億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峨邊馬鈴薯

      峨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小涼山區,土壤肥沃,氣候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峨邊馬鈴薯歷史悠久,早在《峨邊縣志》(1915年版)記載:“高山彝族地區農作物有玉米、蕎麥、馬鈴薯,低山區主產有玉米、水稻、小麥、薯類...解放前,峨邊彝族人民以玉米、蕎麥、洋芋(馬鈴薯)為主食,漢族兼吃洋芋(馬鈴薯)、瓜類、豆類等”。在彝族土語中,馬鈴薯又名“洋喲”、“窩來”,是彝族同胞婚、喪、嫁、娶等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作物。峨邊人民每家早上都要煮一鍋洋芋作為中午打尖的食品,在“集爾集鐵”、“蒙格”等彝族傳統會議中,自古就有邊燒洋芋、吃洋芋,邊商討問題的習俗。 歷史以來峨邊農民幾乎每家都要種植馬鈴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馬鈴薯栽培技術和種植模式,并于1994年首次進行馬鈴薯施用健壯素試驗示范推廣,此項技術獲1998年度樂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近年來,峨邊馬鈴薯產業發展得到上級領導、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8年峨邊縣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財政部評為科普示范(脫毒馬鈴薯)基地,2008-2010年被四川省農業廳列為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2010年被農業部指定為馬鈴薯高產創建活動縣,2011年被四川省馬鈴薯創新團隊列為重點縣。2011年4月,四川省冬作馬鈴薯生產技術研討及現場會在峨邊成功召開,經專家組驗收認定,峨邊冬馬鈴薯旱地高產攻關、水旱輪作高產攻關、薯/玉/菜三高種植模式產量均創全省第一。四川日報、四川科技報、中國網等分別以《峨邊:“薯”光在前 產業致富》、《學“峨邊經驗” 促我省馬鈴薯產業再上臺階》、《峨邊冬馬鈴薯創造四川大面積高產紀錄》給予宣傳報道,對峨邊馬鈴薯的發展和工作給予高度贊揚和肯定。 峨邊彝族自治縣縣委、人民政府遵照四川省常務副省長鐘勉“要繼續支持峨邊縣加大推廣力度,并首先在大小涼山彝區示范推廣”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廣冬馬鈴薯旱地高產攻關、水旱輪作高產攻關和薯-玉米-菜種植模式。2012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可達12萬畝,2014年力爭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新增收2億元,商品薯產量突破30萬噸,把峨邊縣打造成全國馬鈴薯冬作示范縣和全省現代馬鈴薯示范縣。

      竹海長裙竹蓀

      “中國竹蓀在四川,四川竹蓀在竹?!?,長寧縣萬嶺箐(現稱蜀南竹海)因盛產竹蓀而早有盛名。據調查竹海有野生竹蓀五種,即長裙、短裙、紅托、棘托,雜色等,其中尤以長裙竹蓀優于其他幾個品種竹蓀,深受消費者青睞。長裙竹蓀是著名川蓀的后代,川蓀早已揚名國內外。 長寧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云霧多,日照少,濕度大,雨量充沛,是長裙竹蓀生長的理想環境。據民國版《長寧縣志》記載竹??赡戤a野竹蓀一千數百斤,價高達十余銀元一斤,還稱在清朝時,成為了貢品。1999年出版的《辭?!吩谥裆p條目下的注釋為“中國四川南部最多,可供食用”。清《素食說略》:“竹松,或作竹蓀,出四川。滾水淬過。酌加鹽、料酒,以高湯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蚺c嫩豆腐、玉蘭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夾雜別物并搭饋也?!?建國后由于鏟山、松土改變了竹林生態環境等原因,野生竹蓀產量下降到每年只能采收到數斤干品,遠不能滿足市場之需。1972年2月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他在嘗到川蓀(即由長寧縣提供的長裙竹蓀)制作的慈禧御膳中的名菜“竹蓀芙蓉湯”后贊不絕口,傳為佳話。自此,國際上出現了“竹蓀熱”,竹海竹蓀隨之被世界餐飲業認識,尤其是國外幾千家中餐館都紛紛要求得到這種國宴上的山珍,日本一家公司到四川訂貨,開口出價每公斤竹海竹蓀300美元,香港市場售價為6000港幣,“竹海竹蓀與黃金等價”之美譽,激發了長寧縣的農業科技開發熱潮,從此長寧人便開始研究人工栽培長裙竹蓀。 在長寧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1984年成立了“竹蓀研究所”,建立了“竹蓀協會”,先后邀請各類專家來縣考察、講學、培訓。1986年培育出首批室內人工栽培長裙竹蓀,1990年首次在林下人工栽培成功,填補了我國長裙竹蓀人工栽培的歷史空白。從此,長寧進入了人工栽培長裙竹蓀時代。 經過多年的栽培種植,不斷探索,現已研究出果樹林下及玉米、油菜、冬豆等多種農作物套種竹蓀的種植模式,使得竹蓀得以大面積推廣。2009年,全縣制種1200多萬瓶,播種面積達12000多畝,年產干竹蓀600噸,鮮竹蓀蛋近4000噸,總產值16000多萬元。有10萬瓶以上的制種大戶25家,40萬瓶以上的2家,100畝以上成片的竹蓀種植示范戶10戶,50畝以上的35戶;全縣有竹蓀營銷大戶25戶,竹蓀及竹蓀蛋加企業3家。長寧早已躍升為全國最大的長裙竹蓀基地,并由長寧推廣到四川省內30多個縣、市及云南、貴州、廣西等西部省、區,四川長寧縣(長裙竹蓀)與福建古田縣(棘托竹蓀)、貴州織金縣(紅托香蓀)基本形成全國三大竹蓀產業鼎立的局面。 多年的精心打造,竹海長裙竹蓀已是碩果累累,成為了行業知名品牌。繼1994年獲“亞太地區國際銀獎”,1995年又獲“中國巴蜀食品節金獎”,1998年再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12月在南京召開的國際食用菌科學大會上受到25個國家代表的贊譽,被專家們公認為“竹蓀珍品”,1999年“竹海長裙竹蓀”榮獲全國竹類展銷會金獎,2000年7月獲四川省綠色食品銀獎。竹海長裙竹蓀先后獲國際銀獎1次,國家金獎5次,竹蓀蛋保鮮品榮獲國家金獎1次。2010年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又喜獲團體賽銀獎和3枚個人賽金獎。 竹蓀清脆腴美,味道悠長,濃而不膩,淡而不薄且余香裊裊,已成為長寧人接待來賓餐桌上的常用菜肴。還有那以竹蓀為主材料做成的竹蓀宴,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駐足品嘗。竹蓀和翠竹、竹筍并稱竹海三絕。同時被稱之為“蜀南竹海美食四絕”的美食中,竹蓀也在其列。隨著竹蓀文化內涵不斷的豐富,它必將在竹文化中異軍突起,形成自身的文化領域和特征,正如當代詩人周綱在其《竹蓀抗命歌》中寫的那樣,這是因為它“你的微笑屬于山野,屬于樵郎與村姑,屬于風,屬于柴扉與清泉,屬于怒發沖冠的竹矛,屬于紅纓呼嘯的光輝”。 長期以來,長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竹蓀產業的發展,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長裙竹蓀產業,把發展“竹海長裙竹蓀”作為特色效益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并做出了長遠規劃。預計通過不懈努力,到2015年,全縣竹蓀種植面積核心區域常年保持在3萬畝,示范區域7萬畝,輻射帶動20萬畝,其中綠色竹蓀標準化示范基地認證面積達45000畝。竹蓀系列產值實現54.9億元,著力把長寧縣打造成為“中國長裙竹蓀之鄉”。

      甘洛黑苦蕎

      甘洛—中國黑苦蕎之鄉,盛產優質黑苦蕎,2010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甘洛黑苦蕎色黑、粒大質優,是苦蕎中的極品,其不僅僅營養價值全面,而且最具特色的標記成分蘆丁,含量是普通苦蕎的1倍,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堪稱“五谷之王”。 在獲得地理標志農產品后,品牌效益帶來了整體效益提升,企業收購價格從以前的3元/公斤,提高到了目前的6元/公斤,有效地促進了種植基地面積大幅度擴展,目前全縣種植面積5萬畝,增加了4萬畝,總產優質黑苦蕎近7000噸,總產值4000余萬元,蕎農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甘洛擁有7個黑苦蕎加工企業,總體投資6000余萬元,年總產值7000余萬元。生產的黑苦蕎產品有黑苦蕎茶、面粉、面條、酒等,產品研發一直處于較領先地位。

      石棉黃果柑

      石棉黃果柑,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的著名特產,該品呈倒卵圓形,多平蒂,有溝紋,果面橙黃,有光澤,油浸狀,果皮薄,易剝離,中心柱空大,基本無核,肉質脆嫩化渣,多汁,酸甜爽口,微具香氣。

      犍為麻柳姜

      樂山犍為種姜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樂山犍為白姜品質獨特,個大飽滿、淀粉足、纖維少、辣味濃,所制干姜品質優良。作藥性穩。自古即是藥用干姜地道產區。

      崇州郁金

      崇州市種植郁金歷史悠久,唐宋時期已盛產。崇州郁金始載于《藥物論》、《唐本草》“郁金生蜀地及西域?!彼未侗静輬D》稱:“郁金今廣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為佳?!蔽闹小笆瘛奔闯缰菔?。清光緒三年編撰的《增修崇慶州志》記載:郁金子,即姜黃根所結子,姜黃用以染色,根插土七八寸,掘出可以入藥,可以和羮,州東三十里三江場一帶種植者最多。 與境外郁金相比,崇州郁金具有膽小、肉厚、質硬,切片后膽肉不分、不散,成品晶片狀。特別是黃絲郁金,其膽成“雞蛋黃”,膽汁呈雞肉色(暗棕色),為崇州郁金所獨有,為中國郁金出口的主要產區。崇州郁金具有和血散瘀、涼血散寒、抗炎抗凝、降血脂的功能,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病、抗腫瘤、抗氮化、保肝等功效,對抗艾滋病、癌癥和減肥有較高的療效。

      南部脆香甜柚

      南部脆香甜柚,四川省南部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南部脆香甜柚是較早熟的柚類良種。果形美觀,果大皮薄,質脆化渣,酸甜適度,香氣濃郁,可溶性固形物高,汁多核少,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品質優良。1989年參加全國優質水果評比,僅次于文旦柚和蜜柚,名列第三,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93年,又獲聯合國技術信息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造科技之星獎。

      會理石榴

      “會理石榴”產于四川省會理縣,其以果大、色艷、皮薄、粒軟、味濃、有微香、余味長,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可食部分百分率較高,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較高,籽?!巴该骶Я寥粽渲?,果味濃甜如蜂蜜”,品質佳良,在國內產區中獨樹一幟,而久負盛名。

      水井坊酒

      水井坊酒原產區域的水質、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恩賜,使其長期保持了獨特的品質。優厚的地理環境,秉承680多年博大精深的釀造工藝結晶的水井坊酒,博采眾長,聚天時、地利與人和,集歷史、文化、時尚于一體,色、香、味、格極為考究:其色,晶瑩剔透、酒液掛杯持久;其香,窖香優雅、陳香飄逸;其味,甜凈醇厚,圓潤諧和;其格,甘潤幽雅,余味怡暢,純正恰人,不愧為我國濃香型白酒中獨具風格之佳釀。

      雷波臍橙

      “雷波臍橙”具有果實特大、果形美觀、皮薄光滑、糖酸比高、鮮甜可口、汁液豐富、具有濃郁蜂蜜味的獨特品質。原產地地處四川省西南邊緣、金沙江下游北岸、橫斷山脈東段的小涼山區雷波縣沿江河谷地區,周邊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是全國唯一無凍害、無檢疫性病蟲害的種植區,加之長期推行傳統無公害生產管理技術,是全國絕無僅有的臍橙生長發育和發展綠色農業的最佳適宜區。

      蒲江丑柑

      蒲江丑柑果皮黃橙色,厚3.5-5mm。成熟果果皮略粗。易剝皮,有碰柑香味,無浮皮。果肉橙色,肉質柔軟多汁,囊壁極薄而軟,口感脆甜。

      米城大米

      米城大米具有米質優良、油亮光澤、米飯滋和糯實、清香可口等顯著特點。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經驗總結,不分品種限制,只要是種植在米城一帶的大米,都具有這些特點。相同稻種、相同種植方法,在其它地方種植的大米米質就遠不及在該地域的大米。民間諺語“米城米,油糯米,不用菜,撐死你”就表明了其品質的獨特所在。

      長赤翡翠米

      具有米粒細長,整齊飽滿,晶瑩潤澤,米飯爽口,柔韌軟滑,米色及粥色微綠似翡翠。

      南江金銀花

      南江金銀花品質獨特,色碧、味甘、清香、富硒、天然。經科學鑒定,其內含的綠原酸含量達6.38%,木犀草苷達0.108%,黃酮氨基酸含量居全國金銀花之首。

      雙流冬草莓

      雙流冬草莓產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以其含糖量高、成熟期提前、采摘期長等特點,飲譽北方市場,成為知名的農產品品牌。

      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有著三百余年歷史,享有“川菜之魂”美譽,集中體現了郫縣對外形象。它在選材與工藝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香味醇厚卻未加一點香料,色澤油潤卻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細的加工技術和原料的優良而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標準,具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其制作技藝列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資中冬尖

      資中冬尖以枇杷葉青菜(冬菜)、齊頭黃青菜嫩尖為原料,風干脫水后,加精鹽腌制,用土陶壇罐裝好窖儲、發酵而成。它色澤黃褐油亮,清香濃郁,芬芳四溢,脆嫩鮮美,回味綿長。這就是資中冬尖“鮮、香、脆、嫩”四大特點。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氨基酸以及鋅、鈣等元素,又具有開胃、健脾、生血之功效。

      旺蒼杜仲

      旺蒼杜仲,是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的著名特產,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在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很有聲譽。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

      都江堰獼猴桃

      都江堰獼猴桃個頭大,平均單果重90-120克,果形好,90%以上的為圓柱形,樣品平均長55天。我市獼猴桃鮮果品質優良、風味獨特、香氣濃郁、酸甜適度、營養豐富。

      川芎

      川芎自從漢魏以來品種都十分穩定,迄今藥用延續2000年左右,古代所說的“雀腦芎”就是川芎。被稱為“血中氣藥”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都江堰市是全國中藥材種植的最佳地區之一,被譽為“中國川芎之鄉”。

      儀隴大山香米

      儀隴大山香米,產于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唐朝開元間,地方官員將“儀隴大山香米”進貢朝廷。

      金陽青花椒

      金陽青花椒以其色澤碧綠、顆粒碩大、香麻味純正、濃厚。富含維生素及丙黃銅、鎂、鐵、鋅、硒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而聞名,是榨菜、火鍋、川菜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金陽白魔芋

      金陽白魔芋條(片、角)的品質特色,具有色白、表皮手感較細膩、切面較平、質地致密等特點,含水量≤14%,葡甘聚糖≥56%,SO2≤1.6%。它富含淀粉、蛋白質、生物堿、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多種微量元素。

      南江山核桃

      南江是我國最早種植核桃的地區之一,南江山核桃種植也是南江縣歷來傳統優勢產業,栽培歷史悠久。南江山核桃產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風景光霧山景區內,以其生態環境優良、品質純正,產品干果果面光滑、縫合線低平、果大殼薄、核仁飽滿、風味香甜而聞名于世。

      瀘州酒

      瀘州老窖酒的釀造,鐘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貫華夏之慧根,釀人間之瓊漿。其施曲蒸釀,貯存醇化之工藝,不僅開中國濃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國釀酒歷史文化的豐碑。

      溫江大蒜

      溫江大蒜歷史悠久,至今已逾300年;溫江大蒜品質優良,自古就烙上了厚重的“細嫩味濃、清脆化渣、瓣肥脂重、余香悠長、辛辣汁稠”的地理烙??;溫江大蒜種性卓著,生態適應性超強,自發地成為了省外諸多蒜區的優良種源。

      南充絲綢

      南充絲綢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的絲綢文化賦予了南充絲綢優良的品質。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絲色一致,密度均勻,織紋清晰,柔軟華麗。紡類織物手感細爽;縐類織物極富彈性;輕薄織物宛如蟬翼,輕盈飄逸;重磅織物毛型感強,挺擴豐滿。

      巴山土雞

      巴山土雞口味獨特、肌纖維彈性好;肉質細嫩,風味清香、營養豐富,其(活雞)青灰腳、(白條雞)青灰腳,皮膚呈灰白或灰黃。

      簡陽羊肉

      簡陽羊肉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膻味小,熟肉具有清香之味,膽固醇低等特點。

      南充冬菜

      南充冬菜以芥菜為原料,花椒、八角等香辛料為輔料,經過20道工序,歷時3年加工而成,其菜型均勻,褐黑色、油潤、有光澤,醬香味和辛香味濃郁;味道鮮美、質地脆嫩、咸淡適口。既可用作餐桌上的小菜,又可作為烹飪的佐料使用。南充冬菜是南充地方特色產品,起源于清嘉慶年間(1796至1820)。1981年南充冬菜在成都“四菜”評比會上,以光澤油潤、清香脆嫩、風味濃郁取勝,評為全省第一名。南充冬菜和涪陵榨菜、宜賓芽菜、內江大頭菜并稱為四川“四大名腌菜”。

      廣元橄欖油

      廣元橄欖油,四川省廣元市特產。廣元是中國橄欖油研究種植基地之一,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呈堿性、鈣質豐富,結出的橄欖果出油高,品質好。廣元種植油橄欖始于20世紀后期,1977年,廣元成片種植成功的2000多株油橄欖達到盛產期,橄欖果出油率達18.2%,畝產量及出油率均接近地中海國家油橄欖水平。

      松貝(松潘產區)

      松貝產地范圍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現轄行政區域。松貝是川貝母的一種,具有潤肺消炎、鎮咳化痰的藥用功效。

      蜀錦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錦官城”,后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蒲江獼猴桃

      蒲江獼猴桃,產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蒲江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森林覆蓋率達49.2%。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土壤肥力較高,地貌以平壩、低丘為主,這些生態氣候條件與“世界獼猴桃之都”新西蘭特普 克(Te Puke)相似,十分適宜獼猴桃的生長。品種主要有金艷和紅陽?!敖鹌G”是全球高端三大黃肉品種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黃肉型專利保護品種。

      富順香辣醬

      “富順香辣醬”,四川富順地方名產,首批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選用優質辣椒等天然原料精制而成,具有香純、味鮮、爽辣可口的獨特風味,用作各類菜肴、豆花、面食調料或直接食用,有增加添香,開胃助食之顯著效果。實為饋贈親友及家庭常備佳品。

      江口醇酒

      享有“四川第一醇”美譽的江口醇系列酒,起源于晚清光緒年間。當時的海州道員廖綸晚年回鄉(今平昌縣江口鎮)創建釀酒作坊,采用優質紅糧和山泉,輔以大巴山特有的20多種中草藥制曲釀酒。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創立“江口醇”品牌。公司秉承傳統配方,加大科技投入,融入現代釀酒理論,獨創了“窖中窖”復式發酵工藝,酒質醇甜凈爽、濃醬兼香,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大竹香椿

      大竹縣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平行嶺谷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日照適度,十分適合香椿的生長。大竹香椿葉面光滑、色澤鮮亮;細嫩多汁、少渣、爽口、味甜、無苦澀感、香味濃郁、清香純正。它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和17種氨基酸。

      筠連苦丁茶

      筠連苦丁茶產于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外形條索緊細,色澤翠綠,湯色翠綠明亮,滋味微苦回甘,葉底嫩綠明亮,沖泡后,茶葉鮮活完整。

      北川花魔芋

      北川縣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特點,具備了魔芋生長的最佳生態資源優勢。北川花魔芋的種植始于明朝,是長期以來由于魔芋特殊的雜合性而形成的獨特品種。其精粉提取回收率達55-60%,大大超過其它同類品種;主要質量指標一粘度,達20000PPM-25000PPM(國標為18000 PPM-22000PPM);葡甘露聚糖含量超過其它品種4-5個百分點,溶液透明度可達80%。

      達縣烏梅

      烏梅別名酸梅、干枝梅,夏季果實近七八成熟時采收,低溫烘干后,經煙火熏制而成。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口味酸甜,略帶澀。達縣烏梅品種優良,薔薇科植物梅,屬《藥典》收載品種“耳梅”,以個大、肉厚、核小、外皮烏黑色、口感柔潤著稱,其有效成分枸櫞酸含量29.4%,居全國第一。

      西充二荊條辣椒

      西充二荊條辣椒產品主要特色是角長、皮薄籽少、味辣香濃、色紅油分足,成熟果深紅色,果蒂深包肩,果面微皺,果實長指形尾帶鉤,果皮較薄,籽少,油分含量較高。

      資中血橙

      資中血橙果實較大:單果一般在150-200克左右。果肉顏色獨特:果肉為紫紅色,色澤鮮艷、風味濃郁(玫瑰香)。

      會理黑山羊

      會理黑山羊,又名建昌黑山羊,是四川省六大山羊品種之一,會理黑山羊以羊毛色純黑、體形健壯、體質結實、結構勻稱,羊肉肉質細嫩、膻味輕、品質優良而著稱。

      犍為茉莉花茶

      犍[qián]為縣位于岷江下游、川西平原西南邊緣,是樂山市出川入江的東大門,樂宜涼交匯處,自然條件獨特,人文地理區域特征明顯,具有傳統的特色花茶加工工藝。犍為茉莉花茶茶葉外形緊細卷曲或條形細長,細嫩有毫,嫩綠色潤,有鋒苗,滋味醇爽回甘,葉底柔嫩勻亮,花干潔白,花香濃郁鮮甜,沁人肺腑,湯如春水,清澈嫩綠明亮,具有特殊的“熟香韻味”。

      宜賓酒

      在宜賓市境內以當地和川南地區種植的糯紅高梁、糯米、大米、小麥、玉米等糧食作原料,用三江流域優質的河水、井水和山泉水,在宜賓區域自然微生物生態圈內,按照宜賓傳統多糧型生產工藝釀造的獨具地方特色的白酒產品。在色澤和外觀上呈無色或微黃狀,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淀;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多糧復合香氣;酒體醇厚豐滿,綿甜柔順,余味爽凈,酒味全面,風格特征突出。宜賓的多糧型濃香型酒和其他地方的濃香型酒最大的理化特征指標區別就是有較高的、自然生成的、突出的呈主體復合香的己酸乙酯,這也正是宜賓濃香型酒原產地的獨特個性所在。

      金口河烏天麻

      金口河烏天麻主產于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金口河烏天麻麻富含天麻香莢蘭醛、粘液度、結晶性中性物質、維生素a等,其如要歷史悠久,是傳統名貴中藥,亦可作保健食品,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東坡泡菜

      東坡泡菜,又叫泡酸菜,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特產。是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澤鮮亮,香味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老少適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是中國四川家喻戶曉的一種佐餐菜肴。

      南溪豆腐干

      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藝精細、用料考究,其質地密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咸淡適口、易于消化、老少皆宜,深得人們喜愛,是遠近聞名的地方特產。

      彭州大蒜

      四川彭州市種植大蒜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清嘉慶十八年《彭縣志》第四十卷物產載:“蔬之屬大蒜,蒜苔產萬家庵”,已成為傳統大宗農田經濟作物之一。彭州大蒜成熟蒜頭產品每100克含水分≤70,脂肪≥0.65克,蛋白質≥6.7克,氨基酸總量≥4.5克,大蒜素≥560毫克。外皮淡紫紅色,形狀扁圓,整齊,蒜籽香味濃,辛辣味重,汁液粘稠,營養元素含量高。

      都江堰厚樸

      都江堰厚樸全身都是寶,干、根、皮、花、種子均可入藥;木材也具有多種用途,是材、藥兩用經濟樹種。皮厚油潤、斷面紫棕色、少纖維、無雜質、香氣濃郁,獨具一格。厚樸酚與和厚樸酚是從厚樸中提取的有機物質,氣香,味辛辣,是中藥厚樸的主要成分,是集保健、治療為一體的傳統地道的中藥材。都江堰厚樸其厚樸酚( C18H1802)的含量達到8%以上,遠遠超出《中國藥典》2%的規定,居全國首位,都江堰市厚樸質量好、產量高、重金屬含量低等特點,久負盛名,品質優于其他產區。

      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采用茶樹嫩茶加工,其新發的嫩芽形狀如鳥雀的舌頭,很細小,稱為雀舌。這種雀舌茶葉因其“色翠、香高、味醇、形美”,品質上乘,香高味爽。曾連續三屆獲得“中茶杯”一等獎,入選“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蒲江也被稱為“中國綠茶之鄉”。

      aukg-664
      <acronym id="wxmh6"></acronym>
    2. <p id="wxmh6"><strong id="wxmh6"><xmp id="wxmh6"></xmp></strong></p><object id="wxmh6"><nobr id="wxmh6"></nobr></object>

        <td id="wxmh6"></td>

      1. <p id="wxmh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