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wxmh6"></acronym>
  • <p id="wxmh6"><strong id="wxmh6"><xmp id="wxmh6"></xmp></strong></p><object id="wxmh6"><nobr id="wxmh6"></nobr></object>

      <td id="wxmh6"></td>

    1. <p id="wxmh6"></p>

      新疆特產

      且末紅棗

      。果實形狀呈倒卵形或長圓形,果皮呈紫紅色,果面皺紋細淺,果實緊密,果形飽滿,肉質肥厚,口感甘甜醇厚,果核呈紡錘形,與果肉分離,味香甜。

      疏附木亞格杏

      附木亞格鮮杏果大,橢圓形,果面光滑、鮮亮、無絨毛,果色淺黃至黃色,陽面略帶紅暈,果頂圓凸,縫合線淺至中,果肉黃色,肉厚多汁,纖維少,甜香濃郁,半離核,仁甜且飽滿。杏干個大,扁橢圓形,肉厚飽滿,外觀淺黃至亮黃色,肉質柔軟有韌性,果肉焦糖色,香糯甘甜。

      葉城核桃

      葉城核桃與內地產區核桃相比,果實較大、整齊,平均單果重12-14g,果面光滑、整潔,殼薄,縫合線緊密,果仁飽滿,仁色淺黃白色,易取全仁,風味好,澀味淡等顯著地域特點。

      庫爾勒香梨

      庫爾勒香梨外形呈橢圓形和倒卵圓形,果柄近果部膨大呈半肉質化。國面蠟質較厚。果皮皮色多呈綠色或黃色,部分果實帶有紅暈。果皮較薄,果肉白色,肉質細嫩酥脆無渣,汁多味甜,有芳香,果實極耐儲藏。

      阿克蘇蘋果

      阿克蘇蘋果多呈卵圓形,平均單果重220~350克。果面光潔、富有天然果蠟、色澤鮮紅、多有條紋;果肉淡黃、肉質細脆多汁、皮薄無渣,甜中微酸、酥脆爽口;果核較小,有清香氣味、橫切面多有雪花狀冰糖心。

      一〇三團甜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3團地處天山東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向北緊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呈長扇形,屬溫帶半荒漠氣候。1957年建場初期開始種植甜瓜,當時種植甜瓜1.07公頃,占全兵團食用瓜種植面積6.67公頃的16%,經過50多年的發展,甜瓜種植面積已達3333.33公頃,年產甜瓜11萬噸。由于103團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緣,其豐富的光照資源和干旱的自然條件,使這里生產出的甜瓜色澤金黃、網紋細密、皮薄肉厚,香甜酥脆、多汁爽口,成為新疆甜瓜中的精品。1995年一○三團被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哈密瓜標準化示范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并獲得綠色食品甜瓜證書;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批準為“中國甜瓜之鄉”。注冊的“金皇后”牌商標已通過國家商標認證,同時還榮獲中國市場放心消費產品。多年來,該團依靠獨特的自然和科技領先等優勢,全力發展甜瓜產業,使生產出的產品暢銷國內各大城市。

      博斯騰湖草魚

      博斯騰湖草魚在博斯騰湖完全自然生長時間不低于3年,純野生的生活環境和博斯騰湖清澈寬廣的湖水造就了博斯騰湖草魚無與倫比的品質特征。博斯騰湖草魚體態勻稱修長,腹部平緩(繁殖季節雌魚除外),體形較大,體色略帶淡金黃色,有光澤,口感肉質細嫩、有彈性、香鮮甜美。

      阿勒泰狗魚

      阿勒泰狗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阿勒泰地區特有的一種冷水魚。其具有生長速度快、病害少、個體大、肉質堅韌少刺、營養豐富和觀賞性強等優點,因此,在中亞的一些國家被稱為魚中“軟黃金”。

      達坂城蠶豆

      上古年間,王母娘娘在瑤池宴請眾仙人召開蟠桃大會,七仙女選桃赴宴路過天山南麓時丟落了一竄金珠項鏈,第二年春天所落珠鏈奇跡般的生根、開花、結果、因果粒飽滿,個大特取名大豆。從此勤勞的各族人民就開始了種植大豆,并成為至今當地人們每日必備食品。這個美麗的傳說在達坂城一帶廣為流傳,七仙女成就了這個傳說,同時流傳最廣的王洛賓改編的維吾爾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又讓這個小鎮舉世聞名?,F在到達坂城的人,不僅要尋找那歌曲里唱的漂亮的姑娘,還要來嘗一嘗這里的特產---------達坂城蠶豆。 達坂城處在天山山脈的兩山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多為沖積沙壤土,日照時間長,土地深厚,有充足的陽光、灌溉水,適宜種植大豆。達坂城區產出的大豆,顆粒大而飽滿,氨基酸全面,營養價值豐富,再加上百年傳承的制作工藝,生產出的達坂城蠶豆,享譽全國,而且出口多個國家。

      一四八團彩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一四八團位于新疆瑪納斯縣境內,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1950年建場初期開始種植棉花,是第八師的植棉團場,也是新疆最早開始選育和擴繁彩色棉的地區之一。從1999年開始,一四八團就建立了彩棉基地和高標準的彩棉實驗示范區。由于該區處于中緯度西風帶歐亞大陸的中心,氣候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干燥且多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彩棉采收期雨水少,故而生產的彩棉株型緊湊,色澤純正、艷麗,手感柔軟,十分適合中高檔紡織。目前,一四八團彩棉種植依托“西域彩棉”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工產業發展模式,走訂單農業發展的道路,生產出的彩棉遠銷上海、廣州、香港等地,而與全國多家彩棉企業合作生產的“西域艾瑞斯”牌彩棉系列產品也暢銷市場。經過不斷努力,一四八團場以其種植彩色棉花時間早、品種多、產量高、面積大、品質好而被中國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彩色棉之鄉”。

      新疆兵團四十八團紅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八團紅棗產區位于喀什地區巴楚縣境內,地處葉爾羌河和澤依達里亞河之間,屬于葉爾羌河下游洪積平原地區。土壤以林灌草甸土為主,土層深厚,土質良好。境內分布著具有荒漠特色的原始胡楊次生林,千畝紅棗園與天然胡楊林交織相會,特別適合發展林果業。1968年,四十八團建團后,根據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綜合農業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及當地生活習俗,大力發展種植紅棗、蘋果、梨等果樹,經過近40年的努力,紅棗植面積已穩定達到3333.3公頃,年產干棗2.4萬噸。由于四十八團屬暖溫帶極端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長日照、強輻射、高積溫和溫差大等特點,使得所產果品個大、味甜、光澤圓潤、果香濃郁、酸甜適宜、皮薄肉厚、口感細膩,并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產品在全國省會級城市覆蓋率達90%以上,干制紅棗系列產品多次榮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獲金獎”;商標榮獲“新疆著名商標”。每當紅棗銷售季節,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江浙等內地客商紛涌而來,果品供不應求。

      哈密羊肉

      哈密地處北緯40度-45度之間, 是世界公認的水果優生區域, 也是最佳的牛羊生長帶, 是國家農業部確認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據研究機構測定: 哈密羊肉富含的蛋白質、 氨基酸、脂肪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 富含鐵、硒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和維生素A、E,83種揮發性風味成分,造就了鮮嫩無膻、 肥而不膩等獨特風味, 是我國羊肉產品中首選的 純天然綠色食品。2015年伊吾羊肉獲歐盟EC認證, 是新疆唯一獲得歐盟認證的有機羊肉。

      新疆兵團八十四團色素菊花

      色素菊花是萬壽菊的一種,既具有觀賞性也具有較高經濟效益,從花中提取的天然黃色素被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因八十四團地處阿拉套山南坡,無霜期短,多年來一直采用溫室大棚育苗,機械三膜六行鋪膜,人工、機械移栽、滴灌節水灌溉的種植方式,使色素菊花種植節約種子、水費和化肥,生育進程提前,全生育期多采收1到2遍,每畝產量提高300公斤以上。

      三塘湖哈密瓜

      三塘湖哈密瓜歷史上曾作為貢品供清朝宮廷食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巴里坤縣發展哈密瓜種植,因其品質好而聞名。三塘湖哈密瓜外形橢圓形,果皮艷黃,果面布細密網紋。果皮與果肉界限分明,果肉呈桔黃色,肉厚4~6厘米、肉質細嫩,口感脆甜、爽口 。

      沙雅羅布麻茶

      沙雅羅布麻茶是該地區植物羅布麻的葉子,羅布麻具有耐鹽堿、耐寒、耐旱、耐沙、耐風等特性,屬于多年生植物,可多茬收割。沙雅羅布麻茶作為有藥用價值的茶葉,有平衡血壓、血脂和強身健體等藥用保健功效 。

      昭蘇天馬

      昭蘇自古產良馬,是伊犁馬的育成地,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天馬之鄉”。早在2100年前的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烏孫王攜良馬數十匹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賜名“天馬”。經考證,烏孫馬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因而伊犁馬為“天馬”的傳承,“天馬”就是今日的伊犁馬。伊犁馬是以哈薩克馬為母本,融入了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布瓊尼馬等優良馬種的基因,經過長期雜交改良、橫交固定、本品種選育培育而成。 昭蘇天馬曾作為國禮贈送給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昭蘇已成功舉辦21屆“天馬節”;連續舉辦三屆中國“天山論馬”高峰論壇,中國馬協將昭蘇確定為論壇的永久性會址;成功承辦2008年泰昌杯育馬大賽、2010年“天馬之鄉”新疆昭蘇國際馬術拉力賽、2013年超級馬術耐力賽、2014年全國馬術耐力冠軍賽和自治區速度賽馬冠軍賽等。在歷屆全國、全軍及新疆馬術運動比賽中均有驕人成績,可謂“中國第一馬”。目前,昭蘇天馬已銷往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在國內運動馬市場中占有70%的份額,在全國馬術俱樂部有良好口碑,深受市場歡迎。同時,依托昭蘇天馬,正積極開發馬油化妝品、馬乳、馬肉等產品。 昭蘇縣于2003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天馬之鄉”稱號,2012年成為中國馬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團體會員。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一三七團(烏爾禾墾區)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及和布克賽爾縣境內,團部駐屯烏爾禾鎮。烏爾禾墾區位于世界著名的魔鬼城(又名風城)西南面,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風景區。該區屬大陸性北溫干旱氣候區,夏季酷熱,干旱少雨,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是新疆少有的白蘭瓜優質種植區。自上世紀90年代初白蘭瓜引進種植后,就以肉厚細嫩、瓜味甘甜、汁液豐富、香氣濃郁并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元素等獨特品質,享譽烏魯木齊、阿勒泰、塔城、克拉瑪依等城市。為保證白蘭瓜產業的不斷發展,一三七團積極引進先進的滴灌技術及配套設施,以保證產量和提高商品率;積極申報有機白蘭瓜,大力推廣有機栽培技術,以保證產品的安全、優質、環保。經過近二十年的產業化經營,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已成為了區域特色產品和最具有競爭優勢、最有發展潛力的產品。近年來烏爾禾墾區白蘭瓜還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

      庫車小白杏

      “千年龜茲,百年庫車”。庫車,古稱龜茲,地處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東方藝術瑰寶——龜茲文化的發祥地,素有“西域樂都”、“歌舞之鄉”、“中國白杏之鄉”的美譽。庫車作為新疆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已成為國內外游客心儀的新疆旅游勝地。讓游客醉心的,不但有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還有的是新疆特產庫車小白杏。新疆的杏子數庫車歷史最為悠久,至少有兩千多年,現保留下來的優質品種就有20多個。 那庫車杏子到底有多少年的種植史呢?《大唐西域記》一書中即有龜茲“多梨柰桃杏”的記載,從有4000年歷史的哈拉墩古墓到有1700多年歷史的蘇巴什佛寺,專家都可以找到為數不少的杏核。至今,一抱粗的古杏樹在庫車比比皆是,據說至少都有300年的樹齡。同時據專家考證,無論單產、總產、品種、種植面積和產品品質等,庫車杏子在整個新疆乃至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白杏之鄉”。每值杏熟季節,庫車到處都飄散著杏子的香氣。漫山遍野的杏樹果實累累,搖搖欲墜,遠看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大的宛若雞蛋,小的形似荔枝,顏色也分紅、白、黃等,千姿百態,琳瑯滿目。6月,正是杏子的成熟季節,這時的果園,好比是黃金果園,矗立在芬芳和繽紛的累累果實間,讓新疆旅游觀光客直流口水,聞著甜美清香,看著流戀忘返。小白杏,是庫車六十多個杏子品種中最出名的。它的維吾爾語意是“阿克其米西”,意為“白色蜂蜜”?!皫燔囆“仔印币虺鲎詭燔嚩妹?,1999年、2006年分別被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白杏之鄉”。2003年、2004年、2009、2011成功舉辦了“龜茲(庫車)白杏文化節”。 “長在天山下,喝著天山水”,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質的天山雪水,澆灌出了這一獨有的地方名品。庫車小白杏不僅肉厚味濃,酸甜適口,連杏核也是甜的。作為入夏后第一個上市的鮮果,依據相關資料,杏子果實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醫上常用杏子潤肺化痰、清熱解毒。目前,庫車縣杏樹種植初步實現規?;?。

      莎車甜瓜

      莎車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的要沖重鎮,素有“西域明珠”、“瓜果之鄉”的美譽,莎車甜瓜是當地的種植的土瓜很受本地人的喜愛,曾是當時葉爾羌汗國的宮廷用品。 莎車甜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對抗匈奴,在重兵圍困之下艱難突圍,只剩下十幾個人,而且沒有任何食物、飲水等給養物資。政治盛夏酷暑,人困馬乏。正當班超等人陷入絕望之時,偶然發現一小片綠洲。人馬行至綠洲邊緣,有一個老漢問其來歷。班超說是受大漢皇帝派遣,來團結西域各國共同對抗匈奴的。因為莎車國和周邊小國串通,受到了圍困,迷失了方向?,F在人困馬乏。老漢聞言,轉身走向身后綠洲,片刻抱出三個翠綠金黃的甜瓜送予班超等人,并向其介紹了莎車等國之間因各自利益,關系并不穩固等形勢。班超聽后,決定首先平定莎車,并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莎車國軍隊和增援的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于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戰事評定后,班超尋得老漢,問其當時所食何物,老漢告之曰:西開西(及維吾爾語蜜糖之意。) 莎車甜瓜在各大展會及通過互聯網各大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備受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已遠銷到華東地區。

      昭蘇油菜

      昭蘇是古代烏孫國故地,自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統屬于漢朝在西域設置的西域都護府,迄今兩千多年,一直是祖國西北邊陲重地,是世界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匯點,絲綢之路北道要勁,古代西域最具國際影響的商品集散地。昭蘇盆地四周環山,海拔高,降水量充沛,氣候冷涼濕潤,年平均日照時數2699小時,特有的光熱資源極其有利于油菜等喜涼作物的生長發育,是全國少有的可栽培芥菜型、白菜型、甘藍型三大類型油菜的地區。是新疆自治區最大的春油菜產區,常年種植油菜80-90萬畝,占自治區油菜種植面積的50%以上,被譽為“中國油菜之鄉”。每年6 月底前后,漫無邊際的油菜花猶如一條條金色的織毯席卷著廣袤無垠的昭蘇大草原,與天山遙相輝映,堪稱西部盛景。每年七月,到了油菜花開的時節,昭蘇高原便美景不斷,這是油菜花的季節,也是人們游覽昭蘇的最佳時節,各地的人們因為不同的需求紛紛來到昭蘇,享受著“從身邊連到山邊,從山邊連到天邊”的油菜花盛景。 昭蘇縣因氣候特點,建國前就一直在種植油菜,建國后又大面積推廣種植。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昭蘇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繼續擴大油菜種植,引進推廣甘藍型油菜品種替代白菜型油菜,提高油菜種植效益。 2004年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授予昭蘇縣為中國油菜之鄉。 昭蘇油菜生產發生了三次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油菜生產由芥菜型油菜轉向白菜型油菜,促進了耕作制度的改革,結束了夏翻秋閑的歷史,第二次飛躍發生在1999—2001年,油菜生產由白菜型油菜轉向甘蘭型油菜,單產和品質大幅度提高,第三次飛躍發生在2002年至今,油菜生產由常規品種轉向雜交品種,雜交甘蘭型油菜與白菜型油菜相比單產和效益成倍提高,油菜種植面積超過小麥種植面積,成為昭蘇縣第一大作物。

      昭蘇大蒜

      伊犁州各縣市都具有種植大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各民族農民種植大蒜歷史悠久,品種亦多。伊犁大蒜在區內外享有頗高的盛名,昭蘇縣地處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間盆地,氣候冷涼濕潤。得天獨厚的自然生長條件,非常適宜大蒜生長。種植大蒜歷史悠久,從最早的庭院種植發展到現在的大面積推廣,在種植大蒜中各族農民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尤其是昭蘇種植的“六瓣紅”大蒜為昭蘇縣地方名優品種,昭蘇大蒜“六瓣紅”植歷史悠久,建國前洪納海鄉開斯克村、昭蘇鎮托格勒勤村等都有庭院種植大蒜的傳統。因其皮紅紫,蒜頭大,蒜瓣大,辛辣味濃,每頭紅皮蒜均為六瓣又被冠名為昭蘇“六瓣紅”。而且由于其單產高、皮溥、瓣形肥大整齊、耐寒性強、耐儲存、蒜頭存放十個月之久、蒜泥存放數天不變質而走紅于伊犁、烏魯木齊等地,享有頗高的盛名。是全國名優品種(見《大蒜高產栽培》金盾出版社2000年7月版)。再由于昭蘇縣氣候涼爽,空氣清新,土地肥沃,特別富含大蒜生長所必需的鈣、磷、鐵等礦物質,生產出的大蒜無污染,屬綠色食品,昭蘇“六瓣紅”大蒜在2004年全國農產品科技博覽會上獲得國家金獎。

      六十八團大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八團位于新疆伊犁地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境內,地處伊犁河南岸沖積平原上,水資源十分豐富,土壤透水性強,年積溫在3300-3500℃,晝夜溫差大,特別是水稻幼穗分化期及抽穗開花期平均氣溫在21℃以上,特別適合優質水稻的生長。1959年團場成立后,即將水稻作為該團的主打產業大力發展。大力實施良種工程,先后引進更新多個水稻品種。大力發展軟盤育秧、機械耱地、激光平地、機械插秧等先進種植技術,目前全團8萬余畝水稻全部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年產大米5萬余噸,是兵團水稻面積最大、大米品質最好的團場之一。所生產的大米外觀晶瑩剔透、米質飽滿,顏色蠟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質地硬而有韌性,米飯柔軟粘性好,油潤可口,馨香飄逸。2010六十八團大米被認定為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產品和國家級水稻標準化示范農場、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團糧食生產先進縣(團),2014年六十八團稻田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美麗田園。

      阿力瑪里樹上干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一團地處新疆天山腳下,伊犁地區霍城縣小麻扎鎮(阿力瑪里)。阿力瑪里,蒙古語為“蘋果城”之意。該區屬典型的逆溫帶大陸性干旱半荒漠氣候,境內周圍百余里地,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肥美,氣候溫暖,草茂林深,因此,既是游牧民族行獵的好圍場,又是落英繽紛、花瓣鋪地的林禽園,具有發展果林業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樹上干杏俗稱“吊樹干杏”,屬本地野生杏,僅生長于晝夜溫差20度以上,有著獨特逆溫帶氣候的波羅科努山山南阿力瑪里古城,即農四師六十一團及霍城縣大西溝鄉境內,因其紅透熟后風干在樹枝上不脫落而得名。每年杏果成熟時,周圍的人采摘作為野果食之。因口感非常好,采摘的人越來越多,后來就有人將杏苗移栽在自家庭院的房前屋后。六十一團四連一家維吾爾族庭院里,就有三顆樹齡達100多年的樹上干杏。六十一團充分利用這三顆樹作為母本樹進行采集接穗嫁接、繁育,擴大種植面積。由于風味獨特,鮮果成熟后,黃中帶紅,果肉甜香,無酸味,干杏含糖量高達69%,VC含量5.95mg/100g,被視為干果珍品。杏核極薄,輕嗑即食,果仁香,口感極好,是稀有的鮮食、制干和取仁兼用的良種,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并受到了疆內外客商的青睞。2009年六十一團獲得了“中國樹上干杏之鄉”的美譽, 2014年通過國家有機水果生產基地認證,獲得“中國最美田園”稱號。

      伽師瓜

      伽師瓜屬哈密瓜中的一種,是哈密瓜中的上上品,皮墨綠色,每年9、10月才成熟,特別甜、質軟,富含韌性及性熱,營養價值高。伽師獨特的光熱條件,成就了伽師瓜獨有的肉厚質細、香甜清脆、汁濃、含糖量高、營養豐富及易儲耐運的品質。

      哈密大棗

      綠茵盎然的初夏,迎來了她的花季,九菊盛開的時節,成就了她的果實;香飄四溢的果園光彩奪目,宛若紅瑪瑙的棗果,連綿不斷,掛滿枝頭,一個個紅艷艷、光亮亮,大若核桃的“紅寶石” 令人心醉。她就是特定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中的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孕育出的世界聞名,獨一無二的果中珍品“哈密大棗”。

      哈密瓜

      “瓜中之王”的哈密瓜主產于吐哈盆地,它形態各異,風味獨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味甘如蜜,奇香襲人,飲譽國內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營養豐富,沁人心脾、含糖量最高達21%。名揚四海的哈密瓜其實是甜瓜的一種,卻幾乎成為新疆諸多地區甜瓜的通稱。哈密的甜瓜在東漢永平年間就成為進貢的異瓜種了,到清代,被哈密王作為朝中貢品,并受康熙皇帝的賞賜而得名哈密瓜。時哈密瓜“往年進貢”、“瓜莫盛于哈密”、“瓜則充貢品者真出哈密”。追根溯源,哈密瓜卻源于吐魯番鄯善縣一帶,使得吐魯番與哈密帶著哈密瓜的多味多彩的神秘面紗而揚名天下。

      且末羊

      且末縣南屏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地勢逐漸向東北傾斜。雪嶺和冰峰如同固體水庫,夏日冰雪消融,流水順山沿溝由東南向西形成眾多河流灌溉著且末綠洲。廣袤的地域、獨特的牧場環境,豐富的牧草種類,天然、綠色、無污染的放牧條件,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且末羊。

      和田御棗

      18世紀一批羅布泊人遷居現在的洛浦,取羅布泊的諧音為“洛浦”,地名由此演變而來?!段鞔稳洝氛f,昆侖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陸吾神守護之外,還有一種長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獸,名土鱗,能吃人;那上面的鳥,樣子如蜂,卻大得如鴛鴦。有一種開黃花結紅果的樹,果子皮薄、肉厚、口感甜醇,名為沙棠(現在稱為紅棗),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這明明是怪異的神話世界。 水果專家公認的世界最著名的“水果優生區帶”為北緯36°59′50″--37°14′23″,洛浦縣正是處在這個經緯度之間。據史記載,洛浦縣農村家家戶戶的院落里都會有幾株棗樹,只是沒有形成如今的規模,一直處于零散自由發展狀態。直到2007年開始,洛浦縣把大力發展林果業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拉動和 “科技興縣”戰略的助推下,使洛浦縣農民的紅棗管理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每年到洛浦縣和田御棗的客商絡繹不絕,基本都是在每年春季就把收購紅棗的定金交到了農民手中,稍稍晚來的客商根本就購買不上,產品供不應求,依靠紅棗致富的百萬元戶在洛浦縣農村已不是罕見之事,真正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金鑰匙。

      塔城巴什拜羊

      塔城巴什拜羊是裕民縣當地的野生盤羊和土種羊雜交培育出的名優小畜品種,巴什拜羊在自然放牧條件下生長4個月就可出欄,具有纖維少、脂肪度低、肉質鮮美的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

      庫爾勒香梨

      鳥瞰歐亞大陸新疆腹心地帶,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倚天山支脈庫魯克山和霍拉山,南距“死亡之?!钡乃死敻缮衬本€距離僅70公里,地處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的庫爾勒,因盛產“皮薄肉豐,心細甜而多液,入口消融”的梨,而得名“梨城”。 沁人心脾的梨,也因出自庫爾勒得名庫爾勒香梨,蜚聲中外。在這素有"巴音郭楞金三角"之稱的孔雀河三角洲上,氣候溫和,土質肥沃,物產豐富,光熱水土資源十分豐富,十分適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紅花、啤酒花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在新疆還流傳著美詞“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

      莎車巴旦姆

      莎車巴旦姆種仁扁橢圓形,黃褐色,種仁中大,平均仁重1.1g,富含維生素A族、B族、E族及鈣、鎂、鈉、鉀、鐵、硒等營養元素,種仁味香甜,被譽為“干果之王”、“西域珍品”,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和獨特的保健功效。

      英吉沙色買提杏

      英吉沙色買提杏素有“冰山玉珠”之美稱,果面光滑無毛、成熟后呈金黃色,向陽面稍帶紅潤、色澤亮麗、果肉桔黃色、離核、肉質細軟多汁、纖維少、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及微量元素。

      喀什噶爾石榴

      喀什盛產高品質的石榴,石榴樹冠半開張,樹形較緊湊,近圓頭形。葉片較大,綠色?;ㄖ旒t色。果實大,圓球形,呈多棱狀,單果重400克,最大1000克。果皮中厚,底色黃白,果皮鮮紅色,陽面為胭脂紅,果面光潔,外形艷麗美觀,有光澤。果粒大,鮮紅色,汁多味濃,籽粒均勻透明,放射狀寶石花紋多而密,味甜有香氣

      阿克蘇蘋果

      在新疆傳唱著:“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人人夸”....一語道出了產自新疆阿克蘇紅旗坡農場皮薄,果面光滑細膩、色澤光亮、著色度高、蠟質層厚;果肉細膩、甘甜味厚、汁多無渣、口感脆甜;果核透明、果香濃郁、多有糖心;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纖維素、果膠、營養豐富、耐儲藏等聞名天下的阿克蘇蘋果品質特征。

      帕米爾冰川礦泉水

      茫茫雪域,群山與仙境相伴。滴滴圣水,冰雪與靈氣共凝。如此仙飲,好水當從天上來。這里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潔凈水源地之一。慕士塔格峰上百萬年的冰川融水順著雪山深入地下水脈,流到海拔3200米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不老泉”。它穿越千年亙古來到世人面前,稀有、珍貴、充滿生命活力。每一瓶帕米爾冰川礦泉水在打開瓶蓋的時刻,才是真正揭開面紗,接觸塵世的時刻。

      葉城核桃

      葉城縣是新疆最大的核桃產區,被稱為中國的“核桃之鄉”。 葉城核桃營養豐富,核桃仁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及對人體有益的17種氨基酸,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以果大、殼薄、果皮光潔、縫合線淺、出仁率高、易剝離完整果仁、味香甜、富油脂、無苦澀等特點著稱。

      阿克蘇核桃

      阿克蘇,有著“核桃之鄉”的美譽,早在晉代《博物志》中,就有“張騫使西域,得還胡桃種”的記載。

      阿克蘇紅棗

      阿克蘇紅棗基地處于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三河交匯的塔里木河源頭,生態環境絕對無污染,略為干燥的氣候,恰好不適于病蟲害生長;紅棗的生長無需化肥,汲取的是天山冰雪霧化形成的雨露滋潤和天山雪水的澆灌,富含水中的氧離子,配以充足的日照和日夜溫差的調合,使得培植出來的紅棗個大、皮薄、肉厚、質地較密、味甜汁多、色澤鮮亮、含糖量高、格外甘甜,更具營養、口感更佳,造就了阿克蘇紅棗綠色、有機、健康、營養的品質。

      阿勒泰羊

      阿勒泰,無論是草場還是山間,都會看到三兩成群、臀部肥碩、腿高蹄堅、的大尾羊悠閑覓食,芨芨草、陵蔡、老鸛草等耐旱耐堿植被和棱棱、沙拐棗、三芒草等沙生植物隨處可見。每當秋季轉場時,羊還可采食到黨參、當歸、蘑菇、木耳、貝母等珍貴藥用植物和真菌體。真可謂 “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走的是黃金道”。

      阿勒泰大果沙棘

      勒泰大果沙棘,因產于著名的阿爾泰山山前平原、河谷兩岸而得名,具有品質優異,品種繁多、口味多樣獨特、果實大、產量高、生長迅速、利于采摘、效益高等顯著特點,并且具有廣泛的食用、美容和藥用開發價值,是一種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珍貴樹種。阿勒泰的大果沙棘具有果粒大、品質好、產量高、出油多、無刺等特點,單株產量最高達30公斤。其含油率為5%,出油率為3%,畝產可達到300—500公斤,在優化林業產業化結構、推動阿勒泰地區富民固邊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和田肉蓯蓉

      肉蓯蓉,俗稱“大蕓”,是來自西域荒漠的珍品,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養生保健植物藥原料。和田管花肉蓯蓉是新疆和田洛浦縣的特產,管花肉蓯蓉可食用,而且有滋補的藥物功能。

      和田地毯

      和田地毯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外馳名的地毯品種。它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被人們所垂青。和田地毯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和田地毯不僅在國內馳名,而且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賦予“東方式地毯”的榮譽,熱銷美、英、德、法、日本、意大利、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吐魯番葡萄干

      新疆吐魯番的無核葡萄制成的葡萄干最有名,吐魯番氣候炎熱而干燥,用磚搭成的陰干房四面墻上有許多墻洞,中間是木棍搭成的支架,將成熟的無核葡萄搭上,經過熱風的吹,很快就能得到高質量的葡萄干。吐魯番的葡萄素以汁甜肉厚皮薄著稱,而葡萄干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用濃縮的便是精華這一句話來形容葡萄干一點也不過分。

      古城酒

      古城酒是我國新疆的名酒,是歷史厚重的品牌:新疆第一窖600年的歷史文化成點沉淀,“中華老字號”淀放新品牌。水好才能釀出好酒,酒香才能香飄萬里,這話一點不假。素有“旱碼頭”之稱的奇臺,盛產優質小麥、高梁、玉米。由于光照充足,工業污染少,所產農作物淀粉含量高,面筋質強,屬綠色食品,是釀酒的上等原料。古城酒業公司集600年的釀酒經驗,在漫長的生產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水甘、料實、工精、器潔、曲時”六大秘訣:清香型酒的清蒸、清燒三次清工藝;農香型酒的“老五甄”工藝;醬香型酒用貴州茅臺酒工藝;液態法酒以固溶液相結合,精心調配而成,釀出了人間美酒,香飄四海。清香四溢的漿酒儲藏宏偉壯觀,共有容量10噸的儲酒壇760個,長期儲藏量在700噸左右。

      南湖哈密瓜

      哈密是中亞厚皮甜瓜起源中心之一,哈密瓜是在哈密這個特定的自然條件下栽培的厚皮甜瓜,其初生起源中心在哈密。南湖鄉位于伊州區南30公里,是哈密種植哈密瓜的核心區域,也是正宗的哈密瓜原產地。 特殊生長環境、地理位置和綠色有機生產方式造就了 “南湖哈密瓜”品質上乘,風味佳、無病蟲、含糖量高、口感好的特質,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新疆兵團一七O團沙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所在區域:

      中國西部沙棘,黃金小鎮一七〇。一七O團種植沙棘5萬余畝,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滴灌沙棘種植區。如今,得益于沙棘的種植,團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植被覆蓋率達到70%以上。氣候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風速大于或等于17.2m/S的日數,由2012年64天減少到2018年35天,年降水量從2012年91.3mm增加到2018年120.4mm。

      新疆兵團一八四團蘋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所在區域:

      一八四團所產的蘋果遠近聞名,享有“北疆一枝花”的美譽。由于口感好、甜香脆、名氣大,客商一般都是提前到一八四團與果農簽訂購銷合同;一些單位或者個人,則在蘋果成熟的季節直接開車到果園現摘現買,所以一八四團的蘋果一般都是在果園里就賣掉了,真正在市場上銷售的并不多。

      溫宿大米

      新疆溫宿盛產大米,其香稻歷史源遠流長,素有南疆“稻鄉”之美譽。 圖片 1998年,溫宿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大米之鄉 在歷史上,溫宿種植的香稻“純系貢品”,且“庶民不得嘗”,其香氣純正、濃郁,有“一地開花香滿坡,一家做飯四鄰香”的贊譽。

      達因蘇牛肉

      夏洛萊肉牛在第九師一六五團引進已有50多年歷史,通過與當地哈薩克牛雜交,形成了適于溫帶荒漠性草原生態環境的優質肉牛新類群。目前,新類群肉牛整體表現出生長速度快、育肥性能好的特點,其適應性、抗病性強、耐粗飼、飼料回報率高等優勢。

      新疆兵團五團蘋果

      干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使這片土地擁有了豐富的光熱資源,冰冷的天山雪水澆灌著疏松的沙土,巨大的晝夜溫差讓豐富的糖分悄悄轉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五團生產的紅富士蘋果總含糖量高達18%-21%,因肉質酥脆、酸甜適度,耐儲存而享譽全國。根據建立蘋果之鎮的戰略思路,2006年注冊“天山玉”商標,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國家農牧漁業部優質農產品獎,兵團紅富士蘋果鑒定委員會評比一等獎,萬畝果品有機轉換認證證書等一個個獎項都成為“天山玉”品牌的金字招牌。

      吉木薩爾雞

      在吉木薩爾有一種食材是天山蟲草雞,一聽這個名字就讓人仿佛看到在松林茂密的天山北麓,紅冠金羽邁著細短腿雞仔們悠閑覓食的情景,天山蟲草雞個頭不大,全身發亮的金色羽毛,頭小,雞冠紅潤,脖子和腿較短,肉質鮮嫩、口感純正,湯味香濃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種綠色生態土雞深受健康食品追隨者的熱捧,讓山窩里的土雞變成了吉木薩爾縣標志性的致富增收“金鳳凰”。

      尉犁羅布麻茶

      尉犁野生羅布麻茶是天生的弱堿性養生茶,因在新疆尉犁縣羅布平原而得名。 那里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0-17倍,極端的干旱,極端的缺水,卻有著全國最好的羅布麻。 在尉犁強鹽堿地上生長起來的羅布麻茶, 吸收了鹽堿地中大量的堿性元素,擁有比其他茶更強有力的保健功能。 不但適合高血壓、高血糖, 高血脂、高尿酸、高體重的五高人群飲用 還適合辦公室疲勞癥、煙酒綜合癥、 更年期綜合癥的亞健康人群飲用, 同時對頭痛、眩暈、 失眠多夢、神經衰弱、 消化不良、便秘、浮腫等癥狀有著獨特的食療效。

      木壘長眉駝

      木壘縣位于天山北麓東段,冬季較長,一般3月開始,從冬草場和圈舍轉場至春草場(荒漠半荒漠區,氣溫回暖快,牧草生長快)放牧;5月底之前,從春草場(草場缺水、水分蒸發快,牧草受家畜采食和水分限制,生長緩慢,對春草場進行禁牧管理)轉場至夏草場(山區丘陵區,雨水較多,牧草生長快);11月初開始,部分牧民開始回遷至定居點舍飼,家畜較多的牧民依然在山區放牧。 依照長眉駝的飼養特征,進行放牧和半舍飼管理,放牧是將駱駝在荒漠半荒漠區放牧,主要依季節、飼草料儲備情況而決定放牧和舍飼。夏秋季放牧為主補飼為輔,冬春季節補飼為主放牧為輔的原則。放牧管理中根據季節、膘情、生產情況、不同生理特點、草場情況等靈活采用不同放牧管理方式。

      新疆兵團七十三團大米

      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為“七十三團大米”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產出的大米外觀晶瑩剔透,米質飽滿,呈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好,油潤可口,香味濃,還富含蛋白質和硒、鋅等微量元素。

      下野地西瓜

      天山清純的冰川雪水養育著這片綠洲,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依偎著這片土地。越靠近沙漠,晝夜溫差越大,長出的瓜果越甜。上世紀50年代末,下野地就曾試種西瓜,多汁甘甜的瓜瓤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真正翻開下野地西瓜歷史的一頁,是在1963年,一三四團決定辟出100畝土地,拉開西瓜種植的序幕。團場期盼讓豐富的光熱資源與半土半沙的土壤珠聯璧合,讓晝夜溫差與天山雪水的灌溉交相輝映,打造下野地西瓜得天獨厚的天堂。

      石河子一四三團蟠桃

      一四三團有60多年種植蟠桃的歷史,現種植蟠桃1.2萬畝,年產蟠桃10000噸左右,是新疆最大的蟠桃生產基地。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特產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蟠桃之鄉”。2017年1月蟠桃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目前,一四三團蟠桃已具有較完整的種植和加工產業鏈條。主要生產蟠桃果肉飲料和灌裝蟠桃漿。

      于田麻鴨

      于田麻鴨屬蛋用型鴨種、具有產蛋性能高、抗病力強,抗逆性強、成活率高,經濟效益顯著。于田麻鴨的個頭中等,羽毛以淺麻、褐色為主,以半舍飼半放牧為主,是綠色有機食品。

      尼雅羊肉

      尼雅羊肉的肉品質特別突出,羊肉中羊湠基化合物含量低,使羊肉無膻味,受到民眾的喜愛和高度評價、贊譽,尼雅羊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低膽固醇等特點,尼雅羊肉烤制品(烤全羊、馕坑肉、烤羊肉串)肉香味獨特,是肉品中的極品。且尼雅羊的油和雞蛋及冰糖經過科學配置,具有顯著食療和滋補功效。

      察布查爾大米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錫伯自治縣,位于新疆伊犁河南岸,據《錫伯族百科全書》記載:明末清初,錫伯族的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以致其生產的“錫伯米”名揚四海?!安觳疾闋枴卞a伯語即“糧倉”之意,察布查爾種植大米的歷史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56年, 產品因其商品性和營養高而遠銷國內國際市場。錫伯族百科全書、察縣縣志等文獻資料中記載了其種植歷史和產業現狀。為了維護新疆地區的政治穩定,1764年清朝政府抽調一支3000多人的錫伯族官兵于農歷四月十八從沈陽出發,錫伯官兵攜帶家眷歷盡一年半艱苦跋涉西遷到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駐防屯田(“察布查爾”錫伯語即“糧倉”之意)。1808年(嘉慶十三年),錫伯族領袖---圖伯特,為鞏固邊防、發展生產,帶領錫伯族官兵興修水利,經過六年(1802年—1808年)的辛勤勞動,挖出了深一丈,渠底寬一丈二寸,渠面寬三丈,東西長達二百余里“察布查爾布哈”(“布哈”錫伯語意為“大渠”之意)。大渠的建成,使當地生產水源得到解決,成了水稻種植的開元,同時也養育了英勇的錫伯兒女。1809年圖伯特進京朝覲,特意帶去了“察布查爾”生產的“察布查爾大米”,把“察布查爾的大米”作為禮物送給了皇帝,得到了嘉慶皇帝的大大贊賞。 而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已成為新疆三大水稻種植基地之一。察布查爾大米以水稻“農林315”“超級稻2號”為主。品種具有整精米率高、膠稠度高、米粒潔白細長、米質口感清香的特點。

      鞏留天山伊貝

      鞏留縣莫乎爾鄉特殊的逆溫帶氣候、優質黑鈣土、豐富的地熱資源十分適合貝母的生長,莫乎爾鄉天山伊貝貝母人工種植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多年的種植栽培中摸索積累豐富的經驗,在選種、栽培、選地整地、田間管理、采挖等技術上形成了一套成熟適用的栽培技術,再加上套種的玉米、油葵、大豆等農作物畝均收益十分可觀,畝收入達萬元,農牧民伊貝種植積極性高漲,全鄉有70%的農牧民從事貝母種植業。尤其近十多年發展較快,近年來,由于鄉黨委、政府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又加之貝母價格的上漲調動了全鄉廣大農牧民種植貝母的積極性,貝母種植規??焖贁U大,全鄉貝母種植由原來的小庭院、小面積種植走向了大面積、大規模種植。目前,全鄉已建立了貝母種植基地,貝母種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全鄉貝母種植總面積已超過萬畝達到11000畝,成為全疆名副其實的貝母種植第一大鄉。 鞏留天山伊貝在當地被譽為是“金豆豆”,銷售全國各地及出口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通過貝母節和外宣等方式使 “鞏留天山伊貝”在市場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由于貝母價格的上漲,使全鄉廣大農牧民群眾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貝母種植業已成為全鄉的特色支柱產業。

      二二三團蘋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二三團位于天山支脈南麓,焉耆盆地西北部和靜縣哈木胡提鎮。哈木呼提,蒙古語,意為長堿蓬草的地方,團場的14個連隊分布在開都河(西游記中的通天河)流域。蘋果種植基地建在天山南緣扇緣北端地帶,坐北向南,遮風向陽,土質砂性大,滲透性強,水位低,鹽堿輕,小區氣候十分明顯,具有冬冷夏熱,春曖秋涼,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點,并引用天山雪水進行灌溉和采用無公害模式進行管理,形成了有利于紅富士蘋果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生產的蘋果色艷味美,皮薄肉脆,酸甜適度,清香可口,品質極佳,極耐儲運,在果品博覽會上多次獲獎,并在2006年獲得有機產品證書和二二三團蘋果農產品地理標志。

      石梯子洋蔥

      說起呼圖壁,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里土地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尤其是這里是盛產洋蔥的地方,這里的洋蔥最具圣名的就數該縣的牧區鄉鎮石梯子哈薩克鄉,這里生產的洋蔥品種最多、品質最好、產量最高。每年種植洋蔥面積占全鄉經濟作物總面積的70%以上,是農牧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梯子鄉也因此被譽為“洋蔥之鄉”。 洋蔥在新疆俗稱皮丫子,是千家萬戶餐桌上必備的食品。據石梯子哈薩克鄉老人講,石梯子哈薩克鄉自有人居住以來就一直保持著洋蔥種植的傳統習慣,這與當地牧民傳統的生活、飲食習俗與長期居住的環境寒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傳說有一位名字叫條了汗.托馬的哈薩克族老人活了115歲還很健康,一位名字叫努爾帕義的老人87歲了仍然就像個小伙子一樣體格健壯,大家都很奇怪,總有一些人去問他們原因,老人也說不出來。后來,大家發現老人們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那就是在吃肉的時候,他們把肉煮熟后先撈出來,在肉湯里下寬面條(現在叫那仁),然后把洋蔥切成碎塊放在碗里,澆上一些滾熱的肉湯,放適量的鹽,吃的時候把面放在盤子下面,肉放在上面,再撒上帶湯的洋蔥,吃肉的時候把面和洋蔥一起吃。老人們講就是因為食用了洋蔥才保持了這樣一種良好的健康狀態,于是,雖然當時牧民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卻將這種吃法漸漸地流傳開了,直到現在,哈薩克族牧民仍然一直保持著這樣的肉食方式與飲食習慣,因此,家家戶戶便開始種植洋蔥。 洋蔥產業,已成為當地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特色支柱產業,突出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洋蔥產業,使年人均收入增加800元以上,為全縣發展優質農產品起到積極帶動作用。

      五工臺紅薯

      呼圖壁縣五工臺鎮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五工臺紅薯在五工臺鎮種植多年,在新疆境內,據《呼圖壁年鑒》載紅薯以天山北麓的五工臺鎮種植面積較大,開始僅在松軟土地上有少量的種植,一是作為防荒、充饑;二是作為一種糧食的補給,長期延續種植,隨著西樹窩子村種植農戶發現紅薯較適宜在本地種植并且優質高產,逐步向周邊村擴大。聽當地的老人講,關于紅薯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個姑娘長得很丑,體弱多病,從小沒有名字,大家都叫她丑姑娘。眼看小女孩就成了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村里人恥笑她,連家里人也嫌棄她??粗謇锏耐g人一個一個結婚生子,自己卻無人過問,為此,她天天以淚洗面。她實在想不通,為什么同飲一江水,同吃一洼糧,就她長得那么難看,老天爺怎么這樣不公平!一天,她實在承受不了這樣痛苦的煎熬,就尋了短見。不知過了多久,她神智清醒過來,以為是到了閻王殿??墒潜犙垡豢?,還是生活在人間,想不到活著難,想死更難。她感到饑餓難忍,于是起身來到山坡處,看見山坡上長著一大叢野生番薯,順手就挖了幾個番薯。這里的番薯與村里的番薯大不相同,薯皮是紅色的,薯肉是白色的!吃了幾個紅薯,感覺香脆清甜,十分潤口。她想,回到村里去還是當人家笑柄,不如索性在這里住下來,反正這里有番薯可以充饑。于是搭起了簡易草棚安居下來,餓了吃點番薯,困了在草棚休息,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大概幾個月后,她想爹媽了,便回到村子里,村里人都以為她死了,一看到她都驚呆了,差點不敢相認,原來丑姑娘不僅還活著,而且皮膚變得紅潤,白里透紅,活脫脫的一個大美人。大伙都圍了過來問她吃了什么靈丹妙藥?她便向村里人講了她的奇遇,然后帶著大家沿著她回來的路線找到那一片番薯地。大伙將那一片番薯滕全部采收回去栽種,從此以后,村里人不再餓肚子了。 五工臺紅薯因其獨特品質享譽全國,紅薯營養價值高,品質好,口感極佳,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每到秋季,外地各銷售點收購紅薯。每年與中亞一些國家都簽訂紅薯收購合同,真正起到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阜康蟠桃

      阜康歷史源遠流長,是各族人民、多種文化的撞擊和交融史,早在漢唐時期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明朝時建特納格爾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縣,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阜康。阜康是傳說中瑤池蟠桃的產地,傳說天池是王母娘娘沐浴洗腳的地方瑤池,王母娘娘不僅用瑤池的水沐浴洗腳,還在瑤池水畔舉行蟠桃會,“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眰髡f中蟠桃會的蟠桃便是今日的瑤池蟠桃,金童玉女偷桃,東方朔偷桃,以及家喻戶曉的孫悟空偷吃仙桃的傳說也為人們品桃倍添韻味。 阜康蟠桃以其形美、色艷、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而馳名。當地被譽為王母娘娘“仙桃”,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征。到天池旅游的游客都紛紛停下腳步品嘗這一人間鮮果,借助“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傳說,使蟠桃身價倍增。近幾年,阜康市委、市人民政府確提出將緊緊圍繞天池龍頭旅游產業,以蟠桃作為旅游和文化結合的橋梁,打造蟠桃地理標志產品,將阜康建成昌吉州重要的以種植蟠桃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基地之一。

      莫乎爾葡萄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而歌中的可克達拉草原就位于今天的霍城縣莫乎爾牧場。莫乎爾牧場歷史源遠流長,是各族人民、多種文化的撞擊和交融史,有距今已有6000多年歷史——古老的西阿力麻里古城原址,(阿力麻里是突厥語蘋果城的意思),這里曾有著公元中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都市的盛況。如今,這座昔日繁華的文明古城變成萬頃良田、林果大鄉和戍邊重地 ,萬畝莫乎爾葡萄種植基地的發展,更繼承、彰顯了莫乎爾牧場這片水果產地久遠的歷史。 1998年,莫乎爾牧場黨委給全場人引進一個致富的新路子,率先投資100萬元承包213畝土地,引進美國紅地球鮮食葡萄栽培成功,被自治區評為“星火”計劃的“霍城萬畝紅地球產業化綜合開發項目”生產基地。2003年,莫乎爾牧場被國家評為“中國紅地球葡萄之鄉”, 建起萬畝葡萄參觀園,自葡萄莊園建園以來曾接待過國家多位領導人到此駐足觀光。2006年,溫家寶夫人到西域龍珠葡萄觀光園品嘗到自己親手摘下葡萄,不絕地夸道“我還是第一次吃到這樣美味的葡萄呢”。2007年香港行政特區長官董建華到葡萄莊園參觀后,贊道“這樣好的葡萄完全有能力打入國際市場”。2010年,賈慶林、李長春、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光臨葡萄莊園領略萬畝葡萄基地景色,品嘗鮮美可口的莫乎爾葡萄。 葡萄種植戶依靠專業合作社直銷湖北、湖南、廣州四川等地,更有銷往哈薩克斯坦及周邊國家,并且以專業合作社團體優勢為依托,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萬畝莫乎爾葡萄年外銷量占生產總量的70%以上?,F如今莫乎爾葡萄已成為伊犁地區居民餐桌上必備的水果,規?;l展吸引訂貨的國內外客商絡繹不絕,產品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如今,在伊犁,人們只要提起“莫乎爾葡萄”自然就會想到霍城縣的莫乎爾牧場,也正是因為這里生產的“紅地球”葡萄優于美國加州出產的,并已形成規模,成為了中國“紅地球”葡萄之鄉。

      皮亞勒瑪甜石榴

      皮山縣是中國西漢時期西域沿塔里木盆地周圍三十六國之一的皮山國所在地,是古“絲綢之路”南道重要商埠驛站,是通往印度、波斯和西方諸國的首選之道。石榴原名安石榴。據史載,約在公元二世紀,石榴產在當時隸屬中國王朝的西域之地-安國和石國(今烏茲別克的布哈拉和塔什干)。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才將其引入內地。這其中還有一段優美的佳話。 皮山縣是傳說中石榴失落的產地之一,皮亞勒瑪甜石榴以其果大、皮薄、粒大、汁多、色艷、核軟、味甜、風味濃郁、品質佳良等特點,素有“籽粒透明似珍珠,果汁濃甜似蜂蜜”的美譽。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質、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堪稱石榴中的極品,深受到人們的青睞。2004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甜石榴標準示范基地,被中國果協命名為“中華名果”稱號,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被新疆特色農產品(上海)交易會“最佳暢銷產品獎”;2007年9月被新疆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為“新疆名牌”; 2007年10月在山東濟南召開的中國國際第五屆農產品交易會上“皮亞曼”牌石榴榮獲“中國國際第五屆農產品交易會一村一品展位金獎;2008年4月10日,皮亞勒瑪鄉石榴協會被自治區科學技術學會被為“百強協會”。 2008年9月被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評為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產品。

      鐵力木小茴香

      鐵力木小茴香性溫,既是調味品又是維吾爾醫生的一味常用中藥。鐵力木小茴香粒大、飽滿,色澤光亮,富油性。果實為雙懸果,呈圓柱形,有的稍彎曲,兩端略尖,表面黃綠或淡黃色,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時有細小的果梗。

      吉木薩爾白皮大蒜

      吉木薩爾縣素有“中國大蒜之鄉”的美譽,位于南部山區的泉子街鎮、新地鄉、大有鎮屬于典型的逆溫帶氣候,日照時間長,種蒜歷史悠久,是白皮大蒜的主要產地。吉木薩爾白皮大蒜具有個大瓣勻、緊抱不散、味醇正而香辣、大蒜素含量高、氨基酸種類全等特點,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蒜”之一。

      鞏留蘋果

      鞏留蘋果果實近圓形,果型飽滿,果面底色黃綠,大部分果面著橘紅色霞,覆有鮮紅色條紋。鞏留蘋果果面光滑,果實硬度較高,肉質細脆,風味酸甜適口,成熟果品耐貯存 。

      安集海辣椒

      安集海辣椒的鮮椒外觀色澤鮮紅、皮薄肉厚、光滑細長,具有明顯的線椒特征,單果質量在5~6克之間,縱徑達7厘米。安集海辣椒的干椒外觀折皺多,顏色紅亮,品性優良。安集海辣椒適合鮮食又適合制干、制醬、加工,口感純正、辛辣適中 。

      惠遠胡蘿卜

      惠遠胡蘿卜肉質根形狀有長圓柱形和長圓錐形,單根質量為50~400克,外皮呈黃色或者橘紅色,韌皮部和木質部顏色為橘紅色?;葸h胡蘿卜生食口感粗纖維少、脆甜多汁,有胡蘿卜特殊的芳香甘甜風味;烹制后色澤變深,口感香甜軟糯。

      霍城櫻桃李

      櫻桃李外觀形似櫻桃而顏色如李子,故名櫻桃李,又俗稱野酸梅,原為野生林果。后經人工種植形成霍城櫻桃李果業?;舫菣烟依罟麑崬樾{果,近球形或橢圓形,微被蠟粉,呈紫黑、紫色、紫紅、紅色、黃色等多種顏色,果味酸甜可口,略偏酸性,果汁色澤深紅,是提純天然色素的基料?;舫菣烟依顬楦甚r兼用果品,還可加工成酸梅干、果脯、果醬、果酒等保健飲品 。

      霍城樹上干杏

      伊犁地區霍城縣屬典型的逆溫帶大陸性干旱半荒漠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肥美,具有發展果林業優越的地理條件?;舫强h樹上干杏俗稱“吊樹干杏”,原為該地野生杏,后經人工種植成為林果產品,霍城地區的新疆兵團61團就曾以種植樹上干杏聞名?;舫菢渖细尚右蚱浼t透熟后風干在樹枝上不脫落而得名,其風味獨特,鮮果成熟后,黃中帶紅,果肉甜香,無酸味,口感好 。

      新疆兵團二十九團香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九團位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北邊緣、天山南麓,是著名的庫爾勒香梨原產地,也是第二師主要的園林團場。1956年建場初期,中蘇專家在規劃農場時,即提出發揮當地自然環境優勢,建設園藝農場。1986年,籌建 5萬畝商品香梨生產基地,1996年,香梨種植面積已達2.7萬畝,總產量突破萬噸大關。截止目前,香梨種植面積穩定達到6萬畝,年產量3.4萬噸。由于二十九團香梨產區內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熱資源十分豐富,積溫高,干旱少雨,降水稀小,蒸發量大,無霜期長。土壤沙性大,透水性良好,鹽堿輕、水位低,晝夜溫差大,加之先進的生產方式,使得二十九團生產的香梨皮薄肉細、汁多味甜、香氣濃郁,酥脆爽口,花萼脫落率高,可達78.6%以上,成熟后落地成渣,果核小,食后酥脆無渣,極耐儲運,在地窖可保存至次年4月,氣調庫可保存到次年6月底仍然青綠,同時,富含總糖、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梨中珍品”、“水果王子”。目前,二十九團香梨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2008年“北京奧運推薦果品二等獎”和“中國名牌農產品”榮譽,2009年榮獲第七屆中國國際產品交易會金獎。

      尉犁羅布羊肉

      尉犁羅布羊的登記保護區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尉犁縣又名"羅布淖爾",源于羅布泊而得名,尉犁羅布羊,它的名稱來源于生活在尉犁羅布泊地區的“羅布人”。尉犁羅布羊歷史悠久,是新疆最古老的綿羊分支品系之一,根據史料顯示,尉犁羅布羊早在南宋嘉定十二年就有記載,是蒙古羊在尉犁本地繁殖演化出來的品種。 羅布羊是當地牧民長期培育而成的古老的地方優秀綿羊品種。遺傳性穩定,耐高寒、干旱、高溫,耐粗飼,抗病性強,放牧肥育能力好。尉犁羅布羊被毛90%以上為純白色,少部分頭部、眼睛周圍、嘴周圍、耳部為黑色或褐色,四肢飛節以下部位有黑色或棕色斑點。 2010年10月被國家農業部列入《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巴州人民政府將羅布羊列入農區畜牧業發展重點畜種。近幾年,通過建立羅布羊繁育基地,劃定50平方公里的羅布羊保護區,政府補貼等積極措施,目前全縣有尉犁羅布羊28萬只,鑒定尉犁羅布羊種公羊22252只。

      木壘羊肉

      木壘羊肉登記保護區域位于新疆昌吉州最東邊,木壘縣地處天山北麓東段余脈,是古代絲綢之路新北道和草原絲綢之路的交匯處??衫貌輬稣既h總面積的53%,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優質的天然牧場,成就了歷史沿襲3000多年的四季游牧與季節性舍飼相結合的生產方式。 木壘羊以蒿草、沙蔥、甘草、麻黃黨參、薄荷、枸杞、大黃、柴胡等50多種天然中草藥為飼草料,四季飲用天山雪水,民間有“吃的中草藥,喝的礦泉水”之稱,這也造就了木壘羊肉香味濃郁,無膻味、肥瘦適中、嫩滑爽口的獨特風味。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王恩茂同志到木壘視察時,親口品嘗了木壘烤全羊,稱其味道之美,絕無第二。 目前,已完成了20萬只木壘羊地理標志認證,養殖合作社23家,年出欄量達到300多噸。

      新疆兵團三團核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三團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天山支脈喀拉鐵克山南麓洪積平原及葉爾羌河與喀什噶爾河沖積三角洲下游的喀拉庫勒地區,境內分布大片生長茂密的原始胡楊林,林木資源十分豐富。 1956年,三團建場后,根據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綜合農業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及當地生活習俗,大力發展種植核桃、杏、梨等果樹,經過近60年的努力,核桃植面積已穩定達到5333.3公頃,年產干果10000噸。由于三團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團部四周以戈壁沙漠環抱、園地以沙壤土為主,十分有利于核桃的生產,因此,所產核桃不僅果型正,殼薄、手捏即開,殼面光滑、易取整仁,果仁橙黃飽滿,肉質嫩白,咀嚼無澀味、口感香脆,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每當核桃銷售季節,北京、上海等內地客商紛涌而來,果品供不應求。目前三團是新疆南疆核桃種植面積最大,產品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和田一牧場羊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一牧場位于和田策勒縣境內,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沙漠的南緣、昆侖山的西北坡,海拔2300-4500米,牧場境內天然草場84406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79346公頃,占草場面積94.01%,屬新疆南疆地區少有的優質牧場。山區氣候涼爽,屬高寒干旱大陸性氣候。年積溫2792℃,晝夜溫差大(20℃左右)。山區草場以荒漠草場、山地荒漠草場、山地草原化荒漠草場、山地荒漠草原草場為主,牧草資源比較豐富。冬、春、秋草場多分布昆侖蒿(維吾爾語:牙不荃)、紫花針茅、昆侖針茅、沙蒿、駝絨藜等富含高蛋白的優質牧草,植被覆蓋度在40%,草層高度10-20厘米。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得一牧場所產肉羊肌肉纖維緊密,彈性良好,質地干爽,不粘手,氣味新鮮,味美鮮嫩,醇香適口,無腥膻氣味,并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尤其富含蛋白質、灰分和磷、鐵、銅、鋅等微量元素,是畜禽類產品之佳品。為做強、做優畜牧產業,一牧場在發展羊肉的生產中采用“五統一”的管理辦法,堅持走“山上放牧與山下育肥相結合、飼草料基地與育肥羊基地相結合”的環保之路, 2007年一牧場羊肉獲得有機食品認證證書,目前一牧場是南疆最大的有機羊生產基地。

      新疆兵團三十一團羅布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一團地處華夏第一大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自然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夏季酷熱、多風,絕對最高氣溫42℃;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年日照時數2889.600小時。嚴酷的環境條件,使得塔里木盆地的野生植被十分稀少、珍貴,而野生羅布麻就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藥食兼用品種。在三十一團境內,羅布麻是當地最繁茂的野生植物,植株高大,莖高達 1.5~2?m,最高可達4m以上,其生命力極其頑強,耐旱、耐堿、耐寒的特性,完全適應當地沙漠化、鹽堿化的惡劣自然條件。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使得三十一團羅布麻葉中所含的金絲桃苷、槲皮素、蕓香甙等藥用有效成分遠遠高于其它產區,并且富含氨基酸及鉀、鈣、鎂等微量元素。因此,塔里木墾區所生產的羅布麻是羅布麻家族中的“麻中極品”。

      和田一牧場雪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一牧場位于新疆南部,和田地區策勒縣境內,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緣,昆侖山西北坡,三面環山,上至雪線、下連戈壁,屬高山、中山及低山帶地貌分區,海拔在2300-4500米之間。團部及下轄六連駐守在2300米的低山地帶,其他團屬4個連隊分布在海拔2800-3400米的中山地帶,雪菊種植分布在海拔2300-2800米之間。團部周邊的六連種植面積最大,約有1000畝,其他4個連隊合計約500畝。一牧場屬溫帶或寒溫帶氣候;低山至中山帶(雪菊種植區)全年平均氣溫12.2℃,極端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25℃;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10—15℃),無霜期150天。獨特的純天然生長環境、肥沃的昆侖牧場以及15℃晝夜極限溫差,使得這里遠離病蟲害和農藥殘留的污染,生產的雪菊品質優良、氣味幽香不絕,入口甘綿不斷,同時富含人體所需的總黃酮、總皂甙、蛋白質、糖類和微量元素鈣、鐵、鎂及15種氨基酸,尤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和其他菊花中罕見的“胱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也很高。因此,一牧場生產的雪菊是雪菊家族中的“菊中精品”。每當收獲季節,內地客商紛至沓來,產品供不應求。

      呼圖壁奶牛

      呼圖壁奶牛登記保護區域在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呼圖壁縣位于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天山以北,是通往中亞、歐洲諸國的必經之路,是距今2000多年歷史的“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烏昌石”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素有“烏昌氧吧、城市森林”的美名。1955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在呼圖壁縣建立了呼圖壁奶牛場,1982年更名呼圖壁種牛場,是新疆最大奶源基地,被農業部授予國家級重點種畜場,經多年精心培育的中國荷斯坦奶牛,連續二十年獲全國奶牛高產一等獎,創全國奶牛高產冠軍記錄。歷經50多年的發展,奶業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產業。呼圖壁縣先后被國家農業部授予“秸稈養牛示范縣”、“歐盟奶業項目示范區”、“全國牛奶生產強縣”、“全國奶業加工創業基地” 和“自治區畜牧業產業化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那拉提黑蜂蜂蜜

      那拉提,蒙古語的意為“有太陽的地方”,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日,山中卻是風雪彌漫,饑餓和寒冷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想翻過山嶺,眼前卻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云開日出,夕陽如血,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陽),那拉提”于是留下了這個地名。據《新源縣志》記載在1912年左右那拉提已經有哈薩克族開始了養蜂,隨著漢族人的大量遷入,漢族人從內地帶來了養蜂技術,使那拉提的蜜蜂養殖逐漸擴大,在當時,蜂農們養殖的是當地的土蜂。早在十九世紀末,隨著沙俄侵略勢力在我國西部疆域的迅速擴張.大量俄國僑民涌入伊犁。就是在那時,俄羅斯人斯迪凡·堪德諾爾特憑借一掛馬車將高加索蜜蜂(后馴變為伊犁黑蜂)傳入伊犁河谷,從此那拉提開始了大規模養蜂。經過長時間的養殖,蜂農們掌握了黑蜂的養殖技術,黑蜂也適應了那拉提的氣候條件,那拉提的蜂農們都把其它蜂種改養成了黑蜂蜂種。那拉提草原每到春夏來臨,山花燦漫,景色宜人,草原上密源植物十分豐富,有百里香、勿忘我、牛蒡子、野黨參、益母草、野甘草、野貝母、野薰衣草、野紫蘇、天山雪蓮、野蘋果、野油菜等珍貴的蜜源植物,一到春夏季,是那拉提草原蜜蜂放養的黃金季節。2006年,新疆黑蜂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畜禽遣傳資源保護名錄。

      鞏留樹上干杏

      鞏留樹上干杏,俗稱吊死干,當地哈語為“梅孜吳爾克”,維語為“古麗卡克”。原是天山北麓特克斯河谷和伊犁河谷特有的野生小甜杏(根據野杏的植物學形態和果實性狀來看,它們是栽培杏的原生種)。因該杏種類在資源書庫中未有記載,其該植物學名未定名,成熟后,由于果實個體形態小、重量輕,其內含脫落酸無法使果柄與枝桿脫離,果實成熟后在樹枝上因自身脫水風干而不落果,遠望之處,成片的杏子風干于樹,隨風搖曳,樹影沉甸,蔚為奇觀。 公元1731年,哈薩克族小玉茲(玉茲,哈薩克語,大部落的意思)首領阿布爾哈里受利誘威逼率眾臣服俄國,當時,中玉茲首領阿不赍汗手下另一名大將鮑根巴依也追隨阿布爾哈里臣服沙俄。事關民族命運的危急關頭,喀班巴依深明大義堅定地站到阿不赍汗一邊,率兵3萬多將士抵御列強的侵犯,在征戰過程中,部隊染患不明疾病,隨軍醫生也束手無策,于是貼出懸賞布告,能治病者賞牛羊各百只,當時住在鞏留的一位農民見到懸賞布告后,便接下告示,聲稱有一種野杏,不僅能治此病,常年食用還能長壽。于是,喀班巴依帶領部隊沿西天山南下,尋找這種野杏干,規定每人每天10個杏干,食用一段時間后,士兵身體好了很多,從而士氣大增,越戰越勇。 最早的家種樹上干杏起源于上個世紀30年代,當地部分農民將野生樹上干杏嫁接在自家院子里,這就是最早的家種樹上干杏。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運用嫁接技術將野杏枝條嫁接到傳統杏樹上。經過多年的人為馴化,使其逐步適應本地平原鄉鎮場的土壤、水、氣候等自然環境,完全馴化成為本地樹種以后,加大了馴化樹苗的種植面積,1999~2000年期間樹上干杏開始大面積種植,鞏留樹上干杏也遠銷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新疆考察,品嘗完鞏留縣樹上干杏后,稱贊樹上干杏“別有風味”。在北京農產品展銷會上,鞏留樹上干杏嶄露頭角,征服觀眾的味蕾,并得到一致好評。

      新疆兵團六團蘋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六團位于新疆阿克蘇溫宿縣境內,距阿克蘇市南30公里,是進入第一師的第一個團場。六團灌區開發前是一片人跡罕至的鹽堿荒灘,故有“荒地”之稱。六團蘋果產區地處干旱荒漠區,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形的影響,氣候屬暖溫干旱沙漠型氣候。終年受大陸氣候團控制,夏季干旱炎熱,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加上用無污染的天山雪水澆灌、沙性土壤栽培、高海拔的生長環境,非常適合蘋果的生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得六團所產的蘋果具有果面光滑細膩、色澤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質地較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等品質,而六團蘋果采摘時間又嚴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較長的生長期讓蘋果更多的汲取了大自然的天地精華,形成了無與倫比的獨特品質,被稱為新疆的“水果皇后”。多年的努力,使得六團蘋果在多次兵團特色果品評優會獲優秀獎、中國綠色食品2011年廣州博覽會“暢銷產品獎”、首屆農一師阿拉爾市 “紅棗文化節”蘋果一等獎、第三屆農一師阿拉爾市 “紅棗文化節”上獲得蘋果二等獎等。六團紅富士正以品質上乘,優勢突出,產品定位于中高檔市場,暢銷全國各大省市。

      老龍河西瓜

      新疆素稱“瓜果之鄉”,而昌吉則是北疆的“瓜果之鄉”。早在元太祖十六年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公元1221年9月26日),從山東棲霞縣遠道而來的丘處機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徑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爾)率眾部屬及回紇僧皆遠迎。即入,泊其夫人勸葡萄酒且獻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未有也,同蔬同中區”。這段記載說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鶻五城之一?;佞X國王和夫人用當地的土特產招待貴賓,西瓜大而重,連秤砣也壓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計至少有10多斤。 在公元前1-2世紀,西瓜從北非經中亞傳入西域。有人估計,一些西域小國已有小量種植。既然在元代已有這樣大而甜的西瓜和甜瓜,可見種植和培育了幾百年,在北宋時(960-1126)昌八刺回鶻人先祖已在當地(今昌吉)種植西瓜、甜瓜了,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清代道光年間,詩人史善長在《輪臺雜記》中說昌吉出產的老龍河瓜,別具風味。清末時昌吉年產西瓜四五萬枚,外銷2.6萬枚,占生產總量的60%。新中國成立后,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農家自育的當地品種,產量不多,但質量比較好。70年代以前,農民種西瓜,那是還沒有地膜,為了使早熟,采取開溝鋪沙的辦法來提高地溫,這種栽種方式叫“小溝瓜”。晚熟瓜菜用深溝蓄水的方法,叫“大溝瓜”。80年代,隨著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應用,昌吉縣濱湖鄉濱湖村、六工鎮下六工村運用地膜覆蓋技術,加上在種植商品瓜的推動下,昌吉園藝站和八一農學院合作,由于昌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光、熱、氣候條件,培育西瓜種籽,種性強,很快推廣到關內各省區,到90年代,已成為西瓜種的主要基地,為全國的西瓜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老龍河西瓜的含糖量高,深受各族消費者的喜愛,在新疆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別是“老龍河”牌西瓜在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場前景非常好。

      北屯白斑狗魚

      北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市和福??h之間,地處世界著名風景區喀納斯風景區境內,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國際性河流從北屯穿城而過。北屯境內水草資源十分豐富,總水域面積18.8萬畝(均為額河水系),野生魚類品種眾多,其中白斑狗魚產量最大。白斑狗魚為亞冷水性、大型兇猛性魚類,自然分布于亞洲、歐洲及北美洲,在我國僅產于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在北屯轄區內廣泛分布。1959年第十師屯墾北屯,即開始組建漁場,對白斑狗魚進行捕撈利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為防止野生狗魚資源枯竭,在取得狗魚人工繁育魚種技術成功后,十師開始大規模的繁育狗魚魚苗,并采取人工大量投放苗種,天然養殖的方式,直至今日。由于北屯市無重工業污染,養殖區水質清澈潔凈并呈弱堿性,水面寬闊,水中餌料各種小雜魚品種多、儲量大,狗魚完全處于自然生長狀態,因此,生產的狗魚具有肉質緊致有彈性,肌間刺少,口味爽滑、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可食部分大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全國各地來此旅游的人,只要吃過白斑狗魚,都要買一些帶回去。白斑狗魚已成為北屯最具招牌、最具影響力的珍貴魚種。

      塔里木墾區馬鹿茸

      塔里木馬鹿是新疆馬鹿的三個亞種之一,是馬鹿亞種中唯一棲息在荒漠中的亞種,是塔里木盆地的瑰寶。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惡劣,晝夜溫差大,少雨、干旱、酷熱、多風,因此造就了塔里木馬鹿體小而緊湊、耐干旱酷暑和鹽堿粗飼、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強、產茸量高,鹿茸茸形優美、粗壯肥嫩圓潤等許多獨特的外在品質特征。同時又因塔里木馬鹿食性粗放,常飲礦化度很高的水,食性主要是鹽生草本植物,因此,所產鹿茸富含多種氨基酸及磷、鐵、錳等微量元素。第二師塔里木墾區是塔里木馬鹿的原始棲息地和最大、最早的人工馴養地,養殖基地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為“塔里木馬鹿標準化示范區”,生產的鹿茸及副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并遠銷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

      阜康打瓜籽

      阜康市歷史悠久,早在漢唐時期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明朝時建特納格爾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縣,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阜康。 打瓜籽又稱馬陵打瓜籽,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蘭州地區及河西的民勤、古浪、永昌等縣,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由于新疆的地質條件--沙質土壤,特殊的氣候及充足的陽光,造就了新疆的打瓜籽顆粒飽滿、光滑、均勻,使得新疆的打瓜在世界揚名。阜康人民早在五十多年前開始少量種植打瓜,目前,新疆打瓜種植面積占全國的75%,高居首位。經過幾十年探索和努力,打瓜種植水平日益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當地農民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阜康市種植的滴灌、機采打瓜面積達10萬畝,千畝以上連片種植的打瓜有十二處地塊。平均單產在180公斤左右,部分地塊單產突破200公斤。滴灌技術應用在打瓜種植中,它所發揮的效益不僅僅是節水,在節約勞動力及提高產量的效果上更為明顯。相對于常規灌打瓜,滴灌打瓜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一節一增三提高”五個方面:一節即節水,畝均可節水110方;一增即增產,畝均可增產50公斤,三提高即提高土地利用率3-7%;提高田間管理水平,畝均可節約勞動力30-40%;提高農藥及肥料的利用率20-30%。 阜康打瓜籽個大質優,品級率較高,深受區內外客商青睞。從表面上看打瓜和西瓜相似,呈圓形,表皮光滑,淺綠,有深綠色條紋,但打瓜的瓤顏色發白泛黃,一般略有甜味。 近幾年以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阜康市緊緊把握政策和機遇,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大規模發展特色農作物,積極挖掘本地資源優勢,使阜康市的打瓜種植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石河子肉蓯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位于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管轄的18個農牧團場,有11個團位于沙漠邊緣,其中一三六團、一四九團和一五〇團處于沙漠腹地,團場四周被連綿起伏的沙丘所包圍,是野生肉蓯蓉(荒漠肉蓯蓉)的原始棲息地。長久以來,肉蓯蓉商品來源于野生資源,為防止過度采挖所造成的野生資源匱乏,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在沙漠上人工種植肉蓯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這里氣候干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冬夏溫差很大,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能夠滿足肉蓯蓉生長的下限溫度和積溫,沙丘多為半固定復合沙垅和金子塔沙巨鏈沙丘,鹽堿化程度適宜,為肉蓯蓉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利于肉蓯蓉養分的積累。因此,所產肉蓯蓉質柔、筋少、質量上乘,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鈣和鐵、錳、鋅、鉀等微量元素。沙漠肉蓯蓉的開發,不僅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兼具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環保效應。既能防風固沙,增加地表植被,又能在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前提下,綠化沙漠,改善生態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真可謂“沙漠產業”,一舉多贏,真正實現荒漠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的目標。

      瑪納斯薩??搜? class=

      瑪納斯薩??搜虻怯洷Wo區域位于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1989年,瑪納斯縣從澳大利亞引進薩??朔N羊,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薩??巳庋蚣兎焙诵膱?。通過在本地純繁、繼代選育和風土馴化,培育出了有獨特地域特色的純種瑪納斯薩??巳庋颉,敿{斯薩??巳庋蛲耆3至嗽N生長發育快、肉用性能好的優良特性,比本地品種羊自繁多產肉8千克,目前年出欄種羊達到6000余只。羔羊肉味美多汁、肉質鮮嫩、膻味輕、口感好、風味獨特、香氣濃郁,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高檔羊肉品質要求。與澳洲薩??巳庋蚱焚|相妣美的瑪納斯薩??巳庋蛐骂惾?,成為廣大穆斯林群眾宰羊獻祭高貴且純潔的首選品種。2013年瑪納斯縣成功舉辦中國第十屆羊業發展大會,“瑪納斯薩??搜颉蓖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中瑪薩??搜颉蓖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注冊。肉羊產業發展已成為瑪納斯縣的特色產業,示范引領新疆肉羊產業的發展。

      尼雅黑雞

      尼雅黑雞的登記保護區域民豐縣,民豐縣古稱“尼雅”,地處新疆和田地區的東部,有“和田東大門”、“和田橋頭堡”之稱。在精絕國(今稱尼雅遺址)發現的黑雞的毛和骨,說明了早在1750年前就有黑雞的飼養。目前已經制定了《民豐縣尼雅黑雞保種場繁育基地實施方案》、《民豐縣尼雅黑雞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到政府130多萬的尼雅黑雞保種繁育項目,已經成為民豐縣特色經濟養殖的亮點。 明朝李時珍名著《本草綱目》記載:黑雞是婦科病的滋補及滋養品,認為黑骨雞有補虛勞贏弱、制消渴、益產婦、治婦人崩中帶下及一些虛損諸病的功用。也是滋養肝腎,養血益精、健脾固沖的良藥。中國科學院的研究顯示其有特效的營養及醫藥價值。尼雅黑雞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經過同化和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后形成了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尼雅黑雞為蛋肉兼用,其肉質鮮美、香味濃郁、脂肪含量少、口感細嫩、肉與蛋營養豐富,為人類優良食品。 2009年,尼雅黑雞被列入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遺傳資源公示名單和自治區一級資源遺傳保護名錄。2010年1月完成尼雅黑雞商標注冊,2011年成功申報無公害產品認證和有機認證。2013年完成了100萬羽尼雅黑雞的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托克遜杏

      托克遜杏栽培歷史追溯到1000多年左右,1959年,在吐魯番阿斯他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進行的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學家挖掘發現杏干,為此考古學家分析確定在高昌國時期包括托克遜縣這些區域內就已經開始有種植、食用杏等生產活動。據史料記載,清代至民國時期,托克遜縣群眾中無育苗習慣,栽植杏樹均是挖取野生苗培植,新中國解放成立后,托克遜縣人民政府動員群眾育苗,貫徹“自采種、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針。國家、集體和個人育苗相結合培育苗木,滿足托克遜縣造林所需各種樹苗,為此托克遜縣農村農田防護林中最南邊一行由杏樹組成,還有農村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都有幾棵杏樹,只是沒有形成如今的規模,一直處于零散自由發展狀態。托克遜杏的規模種植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全縣有70%的農牧民從事杏產業。近年來,由于縣委、政府大力發展托克遜杏品牌基地建設,又加之托克遜杏價格的上漲調動了全縣廣大農牧民生產托克遜杏的積極性,托克遜杏種植規??焖贁U大,全縣托克遜杏種植由原來的房前屋后、小面積種植走向了大面積、大規模種植。目前,全縣托克遜杏種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全縣托克遜杏種植總面積已超過3萬畝,成為了全地區乃至全疆名副其實早熟杏優勢產區。托克遜杏果面油光、色澤鮮亮、口感酸甜,極早熟,比小白杏提前成熟7-10天,耐儲運,果仁甜。由于成熟極早、品質佳,所以市場上供不應求,發展潛力巨大,經濟效益明顯,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自主產業。同時,依托托克遜杏這一優勢資源,連年舉辦杏花節等節慶活動,以此進一步宣傳托克遜縣“中國第一大早熟杏園”地域品牌,打造海拔零點城的生態旅游品牌,展示歷史、文化、資源、美食、民族民俗風情獨特魅力,進一步擴大托克遜縣旅游影響力,提高知名度。由于托克遜杏的品質好,再加上品牌效應,使全區廣大杏農群眾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托克遜杏產業業已成為全縣的特色支柱產業。

      民豐大棗

      民豐縣古稱“尼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民豐,若克雅鄉是最早開始種紅棗的,其種棗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現在全村幾乎家家種棗,紅棗已成為農民收入的最主要經濟來源。這里日照時間長,加上沙漠綠洲土質特別松軟,非常適宜紅棗的生長。 民豐縣紅棗成熟期在每年 10月中旬,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熱資源優勢以及適宜紅棗生長的土壤條件造就了紅棗的卓越品質,民豐縣依托當地紅棗種植資源優勢,把發展紅棗作為產業結構的重大舉措,緊緊把握政策和機遇,按照“節水、增地、調結構”的大規模發展特色林果業,續建配套節水滴管改造任務。使紅棗種植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紅棗產業將在提高全縣人均收入起到支柱作用。紅棗種植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可以利用紅棗抗旱、耐風沙的生物學特性,民豐人把紅棗作為一種治沙樹種,將防沙治沙、發展特色果品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枚枚小小的紅棗正在承載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力爭達到種植2萬畝滴管紅棗園,人均2畝紅棗園的發展目標。

      和田阿克恰勒甜瓜

      和田古稱于闐,是“絲綢之路”南道久負盛名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四鎮之一,在兩古和田宜谷稼,多眾果,是久負盛名的“瓜果之鄉”。在南隊過往中,已將中亞及內地果樹,帶至和田栽培,交流繁多,據史料記載,1959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晉代(公元265—420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和唐朝(公元816907年)的古墓穴中,先后發掘出甜瓜的種子和干縮果皮。 和田種植甜瓜的歷史悠久,氣候溫暖,光熱資源資源十分豐富,是個古老的農業區,1984年和田市西甜瓜種植面積就達到了80公頃,應市場需求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和田市每年的甜瓜種植面積在4萬畝左右,產量在5萬噸左右,除了滿足本地市場供需消費之外,也大量外銷與中亞、內地市場。和田阿克恰勒甜瓜甜瓜是本地土品種,個大味美,從古至今,瓜果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地區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托克遜紅棗

      華夏文明五千的歷史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托克遜紅棗栽培歷史追溯到2000多年左右,1970年,考古學家挖掘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時發現干棗,考古專家分析確定高昌國時期包括托克遜這些區域內進行種植紅棗生產活動,長期以來托克遜縣穆斯林群眾中一直存在著穆斯林群眾墓上種植紅棗的傳統習慣,據史記載,解放前后,托克遜縣農村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都有幾株棗樹,只是沒有形成如今的規模,一直處于零散自由發展狀態。托克遜紅棗的種植起源于解放前,至今已有90多年的栽培歷史。直到1983年開始大田種植,還有在托克遜這片廣闊的大地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上古年間,在白楊河上游河岸的有一眼泉水,周邊一片忙綠的草原,風景很美,有一天七仙女來到這里生活過一段時期,有一天七仙女回去之前,一把梳子插在泉水邊上,第二年春天那個梳子奇跡般的生根、開花、結果、因果實紅色飽滿,樹體高大起名為紅棗。從此勤勞的托克遜人民就開始了種植紅棗,并成為至今托克遜人們每日必備果品。這個美麗的傳說在托克遜一帶廣為流傳,七仙女成就了這個傳說,此地取名為“紅棗梳子”(翻譯意思),這個地方很久以前開始作為托克遜維吾爾族宗教人士的圣地,同時流傳最廣的托克遜維吾爾民族經典民歌《托克遜木卡姆》(木卡姆中有著與紅棗有關的詩詞),又讓這個絲路驛站舉世聞名?,F在到托克遜的人,不僅欣賞同時流傳最廣的托克遜維吾爾民族經典民歌《托克遜木卡姆》,還要來嘗一嘗這里的特產—托克遜紅棗。 通過多年種植栽培及品種改良,摸索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在選種、栽培、選地整地、田間管理、灌溉等技術上形成了一套成熟適用的栽培技術,再加上托克遜是一個風區,托克遜紅棗樹可以為晚萌發生長的樹種,托克遜風期過了以后開始發芽生長,特別適合自然氣候條件,成為全國最早熟的紅棗,農牧民種植積極性很高,全縣有90%的農牧民從事紅棗產業,托克遜紅棗,享譽全國,而且出口多個國家。托克遜紅棗產業業已成為全縣的特色支柱產業,棗農擺走上了致富的道。

      開來紅辣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一團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地區境內,是一個以農為主,多業并舉,綜合經營的國營農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二十一團開始引進制干辣椒進行示范種植,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后,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并逐步成為二十一團新的特色經濟產業。由于二十一團所屬墾區屬亞溫帶干旱荒漠氣候,遠離海洋,居歐亞大陸深處,故有大陸性氣候特征。又因南靠霍拉山、北靠開都河,故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環境條件。產區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辣椒生長期間干旱少雨,病蟲害發生較少,是制干辣椒理想的優質區域。而生產的辣椒果型大、紅色素高、色澤鮮亮,椒果商品率高,色素含量可達12-14個色價,是生產辣椒粉、辣椒油、辣椒紅色素的上好原材料,在疆內外享有盛譽。產區年種植紅辣椒5萬畝,產鮮辣椒11萬噸、干辣椒2.75萬噸。2012年被農業部授予“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013年被授予“地理標志”證書。

      aukg-664
      <acronym id="wxmh6"></acronym>
    2. <p id="wxmh6"><strong id="wxmh6"><xmp id="wxmh6"></xmp></strong></p><object id="wxmh6"><nobr id="wxmh6"></nobr></object>

        <td id="wxmh6"></td>

      1. <p id="wxmh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