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酒】名單大全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么釀不出好酒???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在南方溫暖濕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彌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并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采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后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史載杜康置剩飯于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于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于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于《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蘗”?;?,指發霉的谷物;蘗,是已經發芽的谷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于一次“意外的事故”:因谷物保藏不當,受潮后發霉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曲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對霉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曲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于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松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并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復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也都屬于此類。
在漫長的時代里,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于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里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于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采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span>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制蒸餾酒的遺跡,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掌握蒸餾法后,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曲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于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清代中葉以后,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于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于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余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曲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采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后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么釀不出好酒???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在南方溫暖濕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復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歷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制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參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青稞酒|
一種禾谷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千百年來
美酒一直伴隨著中國人的腳步
不停遷徙,不斷流變
無論走多遠
只有故鄉佳釀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將漂泊于千里之外的游子
和記憶深處的故鄉緊緊鏈接在一起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貫頭山酒源遠流長,是中華酒文化的源頭之一。早在黃帝時期,黃帝就和他的保健大夫岐伯在遷安發明了保健酒“湯液醪醴”。安新莊出土的陶雕女釀酒師像及《黃帝內經》一書都可以佐證黃帝時期,遷安就有了酒。遷安馬哨村出土的文物青銅鼎和有“箕子”銘文的青銅簋證明商周時期酒已成為遷安一帶的主要祭祀品。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木都柿是生長在小興安嶺沼澤濕地永凍層之上的一種灌木或小灌木,屬杜鵑花科越橘屬,其果實為一種藍色的小漿果,也被稱為“中國野生藍莓”。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十幾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營養保健功能,在國內有“水果皇后,漿果之王”的美譽。以這種小漿果為原料制作的五營木都柿果酒,營養豐富,酸甜適度,酒色清醇,清淡芳香,有濃郁悠長的酒香,口味柔和,酒體豐滿,感受完美。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屏南老酒屬于低糖低度酒,通過傳統獨特紅曲發酵釀造技藝,定溫開耙,低溫長時間發酵,使糯米中的淀粉、糖分、蛋白質、脂肪等得到有效分解,酒體中甜味、酸味、鮮味、苦味、辣味等諸味調合。新釀成的酒為帶綠瑩色的紅色,長期存放后轉換成天然琥珀色,色澤清亮,體態澄清,并能產生多種高級醇、氨基酸、維生素和蛋白質,含紅曲發酵老酒特有醇香味,從而形成屏南老酒口感醇厚、回味悠長的原味、本色、醇香優異品質。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在廣袤的蘇北大地,有一個古老的歷史名鎮座落其中,這就是窯灣鎮。她就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 在京杭大運河與洛馬湖之間。窯灣市井繁華,煙火鼎盛,商賈云集,水路交通發達,位于宿遷、新沂、 邳州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窯灣古有“四季時菜迎賓客,蘇北水鄉勝江南”之美譽,可謂物華之地,魚米之鄉。其歷史名酒---窯灣綠豆燒香醇甜美,久享盛譽,被列為江蘇八大名酒之一。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出阝 【chū】江青梅作為地方特色農產品,已成為當地老百姓十分依賴的經濟作物,同時在大邑縣出阝江鎮利用全縣的青梅釀造青梅酒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出阝江青梅酒具有消除疲勞,改善人體堿性體質,滅殺人體細菌的作用。